分享

复星医药2017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donghailongwag 2018-04-18



来源:同花顺财经 2018-04-17 19:13:24

4月17日消息,2017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主营业务:于本期间,集团主要从事开发、制造和销售医药产品和医疗设备、进出口医疗设备和提供相关及其他咨询服务以及投资管理。报告期业绩:
集团于报告期内,按照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编制之经审核年度业绩,基本财务业绩摘要如下:

  报告期内,集团实现收入人民币18,362百万元,较2016年增长26.58%。报告期内,集团实现税前溢利人民币4,062百万元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溢利人民币3,124百万元,分别较2016年增加13.72%和11.36%。报告期内,集团每股盈利人民币1.27元,较2016年增加4.96%。报告期业务回顾:1.董事会关于集团报告期内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2017年,在全球及中国经济仍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严峻形势下,国家医疗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制药工业增速有所恢复但仍维持低位运行,而医疗技术及医疗服务仍然受益于政策,面临快速发展机遇。报告期内,集团秉持'持续创新、乐享健康’的经营理念,围绕医药健康核心业务,坚持产品创新和管理提升、国际化发展,积极推进内生式增长、外延式扩张、整合式发展,主营业务继续保持均衡增长。报告期内,集团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8,362百万元,较2016年增长26.58%,剔除2017年新并购企业的贡献及2016并购企业的可比因素影响后,营业收入较2016年同口径增长20.09%。其中集团药品制造与研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3,043百万元,较2016年增长28.50%,同口径增长22.16%;医疗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087百万元,较2016年增长24.52%,同口径增长14.97%。报告期内,集团在中国大陆境内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5,011百万元,较2016年增长21.22%;集团在海外国家或地区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351百万元,较2016年增长57.88%,集团海外收入占比为18.25%,较2016年提升3.68个百分点。剔除2017年新并购企业及2016年并购企业等可比因素影响后,集团海外国家或地区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581百万元,较2016年增长21.59%,同口径海外国家或地区营业收入占比为15.03%,较2016年提升0.19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集团实现利润总额人民币4,062百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3,124百万元,分别较2016年增长13.72%、11.36%。利润总额、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主要是由于集团业务保持稳定增长,销售结构进一步优化,营销体系建设及供应链整合效果显现以及联营企业国药控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2017年集团经营利润(A股口径经营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本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较2016年增长19.87%;由于复星凯特等新设联合营企业仍在前期投入阶段发生亏损及其他早期项目的经营亏损影响,参股企业贡献利润较2016年增长仅0.63%。报告期内,集团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继续保持上升趋势。2017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人民币2,346百万元,较2016年增长12.10%。报告期内,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保持持续上升,2017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人民币2,580百万元,较2016年增长22.28%,集团盈利能力和运营质量进一步提升。报告期内,集团继续加强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共计人民币1,529百万元,较2016年增加人民币423百万元,增长38.26%,其中,研发费用人民币1,027百万元,较2016年增加人民币312百万元,增长43.62%。药品制造与研发报告期内,集团药品制造与研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3,043百万元,较2016年增长28.50%,剔除2017年新并购企业的贡献及2016年并购企业的可比因素影响后,报告期内,药品制造与研发业务收入较2016年同口径增长22.16%。实现分部业绩人民币1,860百万元,较2016年增长17.73%;实现分部利润人民币1,838百万元,较2016年增长12.05%。集团先后完成对GlandPharma及TridemPharma的股权收购,持续推进集团药品制造业务的产业升级、药品国际营销平台的建设并加速集团国际化进程。2017年第四季度,GlandPharma共计5个仿制药产品获得美国FDA上市批准。此外,集团于报告期内向SandozInc.购买产品包,其中涉及的制剂产品中约90%为美国市场目前在售的仿制药品种,覆盖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抗感染等多个治疗领域。通过上述股权并购及产品线丰富,有助于集团在国际化创新力、产品力和营销能力的加速提升。集团药品制造与研发业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专业化经营团队建设进一步强化。集团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的匹伐他汀钙片(邦之)及前列地尔、代谢及消化系统疾病治疗领的新复方芦荟胶囊(可伊)及非布司他片(优立通)、抗肿瘤疾病治疗领域核心产品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怡罗泽)等产品于报告期内新入选《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2017年,除新并购的GlandPharma外,集团制药板块共有21个制剂单品或系列销售过亿元,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奥德金)、还原型谷胱甘肽系列(阿拓莫兰针、阿拓莫兰片)、注射用前列地尔干乳剂(优帝尔)、注射用头胞美唑钠系列、注射用炎琥宁(沙多力卡)等5个产品或系列销售额均超过人民币5亿元。非布司他片(优立通)、匹伐他汀钙片(邦之)及新复方芦荟胶囊(可伊)的销售保持快速增长;青蒿琥酯等抗疟系列、抗结核系列、注射用前列地尔干乳剂(优帝尔)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系列(阿拓莫兰针、阿拓莫兰片)等产品销售较快增长。 集团长期注重创新研发,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共计人民币1,529百万元,较2016年增加人民币423百万元,增长38.26%,其中,研发费用人民币1,027百万元,较2016年增加人民币312百万元,增长43.62%。制药业务的研发投入为人民币1,275百万元,较2016年增加人民币312百万元,增长32.39%占制药业务收入的9.7%,其中,研发费用为人民币799百万元,较2016年增加人民币227百万元,增长39.74%,占制药业务收入的6.1%。集团持续加大对单克隆抗体生物创新药及生物类似药、小分子化学创新药的研发投入,推进一致性评价,持续完善'仿创结合’的药品研发体系,推进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研发能力,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集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并在中国、美国、印度等建立了高效的国际化研发团队,形成全球联动的研发体系。为契合自身竞争优势,集团的研发项目持续专注于抗肿瘤、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代谢及消化系统、抗感染等治疗领域,且主要产品均在各自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截至报告期末,除新并购的GlandPharma外,集团在研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及一致性评等项目171项,其中小分子创新药10项、生物创新药8项、生物类似药14项、国际标准的仿制药98项、一致性评价项目39项、中药2项。报告期内,单克隆抗体的研发步伐进一步加快,截至报告期末,集团有6个单抗品种(包括1个生物创新药)、11个适应症已于中国大陆获临床试验批准;另有3个单抗品种(均为生物创新药)均于美国、台湾地区获临床试验批准。集团注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风险管理,从研发至退市的产业链各环节,制定了严格的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和不良反应监测机制,以确保产品研发、注册、生产、销售、退市或召回整个过程安全无误。集团制药板块全面推行质量风险管理理念,注重年度质量回顾、变更管理、偏差管理、OOS调查、CAPA落实、供应商审计等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集团制药板块注重药品生产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截至报告期末,集团制药业务的附属公司均满足新版GMP要求。在生产线达到国内新版GMP标准要求的同时,集团积极推进制药企业国际化,鼓励企业参与实施美国、欧盟、WHO等国际cGMP等质量体系认证;截至报告期末,GlandPharma的四个生产场地接受了多次药品法规审计╱认证,且报告期内所接受的审计╱认证均顺利通过。此外,集团已有十余个原料药通过美国FDA、欧盟、日本厚生省和德国卫生局等国家卫生部门的GMP认证,桂林南药有1条口服固体制剂生产线、3条注射剂生产线、5个原料药通过WHO-PQ认证检查,重庆药友有1条口服固体制剂生产线通过加拿大卫生部认证及美国FDA认证,多个制剂产品实现国际销售。同时,集团继续以创新和国际化为导向,大力发展战略性产品,并积极寻求行业并购与整合的机会,整合并协同集团现有的产品线和各项资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业务,从而扩大集团药品制造与研发业务的规模,实现收入与利润的持续、快速增长。
医疗服务2017年,集团继续强化已基本形成的沿海发达城市高端医疗、二三线城市专科和综合医院相结合的医疗服务业务的战略布局,打造区域性医疗中心和大健康产业链,寻求与地方大型国有企业、公立医院及大学附属医院合作模式,加快互联网医疗发展战略,持续提升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报告期内,进一步推进钟吾医院改扩建项目和淮海医疗集团等项目,温州老年病医院运营良好;禅城医院荣获全国首家五星级非公立医疗机构的称号。报告期内,随着恒生医院及珠海延年控股收购的完成,将为集团在华南地区的医疗服务外延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拓展在沿海发达城市及地区的业务布局,打造区域性医疗中心和大健康产业链。同时,积极探索并参与互联网医疗新业态,实现线上与线下服务的无缝嫁接,形成O2O闭环,探索医疗服务业态和模式的创新;此外,集团还与地方政府、高校、医院签订一系列框架协议,进一步储备和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截至报告期末,集团控股医疗机构主要包括禅城医院、恒生医院、钟吾医院、温州老年病医院、广济医院、济民肿瘤医院及珠海延年等。报告期内,集团控股的医疗服务业务共计实现收入人民币2,087百万元,较2016年增长24.52%;剔除2017年新并购贡献及2016年并购企业的可比因素等影响后,营业收入较2016年同口径增长14.97%。已运营医院的经营业绩稳步提升,报告期内实现分部业绩人民币290百万元,较2016年增长25.38%;实现分部利润人民币223百万元,较2016年增长49.93%。截至报告期末,集团控股的禅城医院、恒生医院、钟吾医院、温州老年病医院、广济医院、济民肿瘤医院及珠海延年等核定床位合计3,818张。报告期内,集团继续积极支持并推动美中互利旗下高端医疗服务领先品牌'和睦家’医院和诊所网络的发展和布局。2017年,'和睦家’医院继续保持在北京、天津、上海等核心城市高端医疗领域的品牌号召力和领先地位,青岛和睦家已投入运营,广州和睦家医院和上海浦东和睦家医院也在加紧建设中。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2017年,集团持续推动自身在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领域业务的发展。报告期内,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204百万元,较2016年增长20.77%;剔除2017年新并购企业贡献及2016年并购企业的可比因素影响后,营业收入较2016年同口径增长15.18%;报告期内,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实现分部业绩人民币480百万元,较2016年增长10.21%;实现分部利润人民币387百万元,较2016年增长20.01%。2017年,HPV诊断试剂、医疗美容器械及牙科数字化产品线保持较快增长;'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手术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于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手术量超过28,000台,同比增长约46%。集团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板块共有6个生产或代理产品系列销售过亿,分别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设备及耗材,医疗美容器械Soprano系列,Harmony系列、Accent系列、HPV诊断试剂及结核诊断产品T-SPOT试剂盒。2017年9月,Sisram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成为第一家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以色列公司,Sisram在继续加快开拓全球市场并重点关注新兴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新产品尤其是医用治疗器械的开发,产品线向临床治疗领域拓展。报告期内,Sisram共2个产品通过欧盟CE认证、3个产品获得美国FDA批准;通过受让CML30%股权全资控股CML,集团将以CML为平台进一步加速医疗器械业务在研发、制造、销售、产品服务以及投资并购方面的协同发展;集团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技术和产品拥有者IntuitiveSurgical共同投资设立的合资公司直观复星已完成工商登记,提速高端医疗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和普及。此外,完成对瑞典呼吸机器械公司Breas80%股权的投资,进一步丰富呼吸医学业务产品线。业务展望:
2018年,中国医药医疗行业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在市场需求方面,国内老龄化进程加快及二胎政策放开、政府持续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成为推动中国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三大驱动因素,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老年病、慢性病和肿瘤的发病率持续增长,这些驱动因素将持续存在并继续推动行业以高于GDP增速的速度发展。在产业结构方面,国内经济稳定增长,国家引导和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支持以创新为驱动的医药行业的发展;在国家政策方面,'健康中国2030’的发布为中国大健康行业搭建了更加广阔的产业空间;'药品医保支付基准价’政策、'基本医保医药目录’调整、'一致性评价’等政策的实施给本土医药企业提供了相对更为稳定的业务基础;国家医药工业'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制定与发布,对整体产业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市场营销优势的医药企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具体行业环境来看,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大背景依然未变。就挑战而言,一方面,政府对药品质量、体系标准、药企规范经营的持续关注,尤其对医药流通渠道及市场营销环境的规划和要求日益增加,将促进行业向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的方向转变,短期对国内部分企业带来较大的经营压力和挑战,长期来看有利于促进行业整体产业层次的提高,促进产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药品价格调控和药品分类管理的加速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推进并加快了国内医药产业的整合步伐,产业集中度将以并购重组的方式迅速提高。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逆全球化思潮及民粹主义、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以及汇率风险等因素影响下,本土企业的全球化拓展面临多重挑战,但长期而言,全球间资讯、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跨国流动的大趋势很难改变。欧美主流市场专利药保护的陆续到期,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国际化能力的企业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在面临良好的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机遇的同时,也符合政府产业规划的政策导向。就机遇而言,首先是企业创新能力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部分优质医药企业在经历'十二五’期间创新积累后,优秀研发成果将逐步实现市场价值,将进一步激励国内医药企业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向高附加值的产业纵深发展。其次,从国际化角度看,医药行业整体的国际化进程显著加快,不断有优质产品完成了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准入;且国际化并购案例逐年增多,这在产品和投资两方面保障了中国医药企业加快国际化乃至全球化的步伐,也符合国家对行业政策的整体引导方向。与此同时,国家对医疗服务行业进一步开放,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办医,包括进一步开放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放开医生多点执业的审核、逐步放宽对社会办医院的设备购买审批以及基本医疗保险的定点纳入等。集团从2009年开始进入医疗服务领域,持续加速医疗服务网络布局,并逐步打造、积累医疗服务运营管理经验。公司董事会认为,集团作为国内具有一定规模,在打造产品生命力的同时,并率先迈开国际化步伐和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业务的医药企业集团,将从目前的医药市场和行业政策大环境中受益,集团在继续加强产业运营、投入更多资源以支持产品创新和市场扩张的同时,也将继续围绕所关注的治疗领域积极进行企业并购,快速扩大产业规模,持续提升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对于医疗服务产业,在利好的政策环境下,集团将抓住机遇,加速在该领域的拓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