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厕所文化要登大雅之堂-健康报网

 濮水新声 2018-04-1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村改水技术指导中心副研究员 姚伟

  厕所是全世界通用的嗅觉语言和视觉语言,判断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物质文明看厨房,精神文明则要看厕所。作为文明古国,我国厕所存在严重短缺、管理滞后的问题,厕所文化一般被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化,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但是,无论你是否关注它,你的生活每天都回避不了它,而且如果不认真对待,还会带来危害。

 粪便对人和自然界均有危害

  粪便中含有很多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病原体,如果处置不当,细菌(导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霍乱及其他细菌性食物中毒等)、病毒(导致甲肝、戊肝、胃肠炎等)、寄生虫卵(导致蛔虫、蛲虫、血吸虫、绦虫及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等)就会随着患者的粪便排出体外,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而得病。

  一般致病菌在自然环境中可存活1周,在水中可存活2~3周,在粪便中可维持1~2个月;甲肝病毒在干粪中能存活30天;寄生虫卵可以在没有处理的粪便中存活数月至数年。所以,粪便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才能用于施肥,避免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除了会对人体造成致病的危害外,还会污染环境。粪便中还含有大量的氮、磷等,一旦排入水体,既可传播疾病,又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水源无法使用。被粪便污染的水渗透到地下,使地下水中硝酸盐含量升高,增加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大量粪便如果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便集中堆放或施肥,还会孳生蚊蝇、污染农作物,成为疾病传播和流行的隐患。

 儿童粪便暴露危害更大

  随地大小便或使用非卫生厕所均会导致粪便暴露,而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暴露使这些病原体更易侵袭人群。粪便中的病原体可以通过四种途径进入人体:粪便→手→口(食物)、粪便→苍蝇→食物→口、粪便→土壤→食物→口、粪便→水→食物→口。

  预防粪便传播疾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不仅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更要“关口前移”,避免粪便暴露。例如,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大小便,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保护好水源,食具、饮水具要经常消毒等。

  避免粪便暴露的最佳办法是建造并使用卫生厕所。不具备建造卫生厕所条件的家庭,可以将现有的厕所进行改造,用不渗漏的废旧缸体、废瓮体、废预制槽等材料或采用挖深坑铺塑料布、油毡纸(布)等方式制作贮粪池,将储粪坑密闭盖严,在厕所蹲坑上加盖板,避免粪便暴露。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儿童的家庭要对儿童粪便也进行安全处理(倒入厕所或埋掉),杜绝随地大小便和粪便肆意暴露的恶习。因为儿童粪便比成人粪便危险性大,儿童缺少抗体,粪便中病菌比成年人高,更易引发传染病。

  粪便有机肥须做无害化处理

  俗语有,“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在日益追捧绿色有机食品的今天,由粪便所制成的有机肥料越来越受欢迎。但是,粪便不等于有机肥,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不能直接用于施肥。对于城市新兴“种菜族”,购买、使用有机肥时要特别注意。

  粪便含有致病微生物,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才能进行施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肥效、节约成本,更不会污染环境造成与粪便有关的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与流行。

  粪便的无害化能使将粪便中生物性致病因子数量降低,使病原体失去传染性。目前,我国正在推广建造和使用卫生厕所,即厕所有墙、有顶,厕坑及贮粪池无渗漏、贮粪池有盖,厕屋清洁,无蝇蛆,基本无臭味,粪便及时清出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如今,厕所文化在很多发达国家登上了大雅之堂。例如日本把厕所叫作“化妆室”,美国把厕所叫作“休息室”。由此可见,这些国家的厕所是非常干净、宽敞、舒适的,上厕所是一种享受。但愿我国的厕所文化能早日与国际接轨。

  链接:根据世界厕所组织提供的数字统计,每人每天上厕所6~8次,一年约2500次,一生约3年在厕所度过,女性还会更长。目前全球约25亿人缺乏厕所,约11亿人仍有随地大小便的习惯,由于缺乏卫生设施全球每天近2000名儿童死于可预防的腹泻,还有大量儿童因此感染慢性腹泻。推广使用卫生厕所,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能够有效预防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与传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