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一个总面积约为365平方公里,居民总数在2015年超过220万人的地方;一个先后被英国、埃及、以色列统治过的地方;一个被战争不断蹂躏,不断上演人间悲剧的地方。在2005年之前,整整38年,这个地方都被以色列军队四面严密封锁,导弹袭击和机枪扫射随时发生。去那里的人,应该也不会觉得害怕,因为危险随处可见,危险每时每刻都伴随身边。 在那个互相仇视的世界里,保持理智几乎就是天方夜谭。人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支持他们的主义,包括献出自己和别人的生命。 与此同时,还有另一群人奔赴这个并不平静的危险地带,他们目睹死亡,背负恐惧,面临威胁,用镜头记录了一场场人类的悲剧。 2004年2月9日,高磊以自由摄影师身份赴加沙拍摄。去之前,一位做过战地记者的老师对他说:“The war is nasty.” 摄影师高磊在83天的时间里,拍过身上装着炸弹、手里拿着开关的孩子,拍过自杀爆炸者的家人在爆炸之后为逝去者露出骄傲的笑容, 还拍到为将人完整下葬,犹太教徒拿铲子去捡拾被炸碎的尸块。这83天,他是一个使用照相机的旁观者,见证了战争所遗留下的历史印记。 照片可能无法告诉人们史实,可它用自己带有缺憾的语言告诉他们一个旁观者的愤怒、无奈、怜悯、绝望和希望。这些留下来的影像散射出来的情感是不确定的,甚至是矛盾的,是两种力量交锋带来的结果。 哈玛斯精神领袖亚辛被暗杀前最后一次在公众场合露面。加沙。2004年2月。 在杰宁难民营废墟上荡秋千的巴勒斯坦儿童。约旦河西岸。2004年2月。 哭墙前祷告的犹太正统教徒,耶路撒冷老城。2004年1月。 耶稣受难前背负十字架行走的“苦路”,耶路撒冷。2004年1月。 4月14日,高磊将带着他封尘已久的珍贵记忆瞬间,来到798无忧画廊,向我们叙述战阵的残酷,重现世界边缘的争端,将我们带入那些引人深思的时刻中。 对于这次展览,他这样回忆: “有些时候回头整理自己的照片不见得是件愉悦的事,一些尘封的记忆会如此清晰地映现,困扰我四年半的战地后遗症也随之复燃。当年充斥着暴力、阴谋和死亡的情景强烈地映射在我的知性意识中,使我忍不住去探求开屏的孔雀们背后究竟是如何地肮脏着,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追求理性过程中的自我安慰。我没有后悔,甚至有种莫名的亢奋,因为这些照片以及它们带来的场气将第一次印在纸上,装帧起来。” 拥挤的加沙居民。加沙。2004年3 月。 巴勒斯坦一家人。加沙。2004年2月。 一对巴勒斯坦母子。加沙。2004年2月。 展览时间:2018年4月14-25日 展览地点:北京798无忧空间 开展活动时间:2018年4月14日周六 关于摄影师高磊 (1965年生) 2002年,之前完成英美文学、物理学、摄影与艺术评论学习(南京大学,巴黎摄影学院); 2003年,法国Editing图片社摄影师; 2004年,以自由摄影师身份拍摄巴以冲突; 2005年,首届“华赛“奖,获奖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 连州摄影节; 2006年,组织海外影像专家与中国摄影师的见面会; 2007年,“无边的现实“展 (北京798艺术区706大厂房); 亚欧艺术基金会协助人,受邀讲座(都柏林艺术学院、考克大学),爱尔兰; 2008年,组织首届休斯顿摄影艺术中国年双年展; 北京一号地“你画廊”群展; 上海雅巢画廊个展。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