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语传奇●两宋才子3】范仲淹之“先忧后乐”(下):守边塞,推新政,荣辱心不惊

 金色年华554 2018-04-18
【成语】先忧后乐
【释义】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韩琦的推荐下,范仲淹以陕西安抚副使的身份来到了陕西,两人因此也成了并肩迎敌的战友。

当年八月,范仲淹请知延州(今延安),一上任就开始强化士兵训练,严肃军营纪律。为了减少粮草运输的麻烦,他又组织人力,在相应的地方修筑城寨,并把距离较远的城镇连接起来,以更好地防御敌人。

在守边防的日子里,范仲淹履行着保家卫国的职责,也亲身感受到了别样的边塞风光,看到了前线战士们守边的艰辛。在一个秋日,他激情满怀地写下了这首《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在荒凉的边地,思乡的情绪无时无刻不在涌动着,但敌兵未退,就只能继续守在这里,偶尔用浊酒和乐曲来寄托思乡之情。

在延州时,范仲淹曾写信给元昊,劝他退兵,但元昊回信的言辞非常不礼貌,所以范仲淹就把元昊的回信烧了,等到给皇上汇报西夏情况时,范仲淹也没提回信的事。但后来仁宗还是知道这事,因此,范仲淹就被贬知耀州(今陕西铜川),后又改庆州(甘肃庆阳)。

庆历二年(1042年),范仲淹和韩琦共同驻守泾州(今甘肃泾川北),与延州军队成掎角之势,组成了较为牢固的防御体系,最终促成了宋和西夏的议和。

在边防前线过了三年,范仲淹心中的乡愁也是越来越浓,到了秋天,那种羁旅之思总是难以排遣。

【苏幕遮·怀旧】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好在与西夏的战事终于告一段落了,范仲淹此间所表现出的军事才能,得到了仁宗的认可和赏识,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被调回京城,升任枢密副使,不久又被授予参知政事,坐上了副宰相的位子。

此后,范仲淹和富弼等人,多次被仁宗召见,商议治国理政的策略。范仲淹认为要改变朝廷现状,要改变国家面貌,必须有大的动作。

这意见正合仁宗心意,于是仁宗就把范仲淹召到了天章阁,赐座位和笔墨纸砚,要他把自己的想法都写下来。

退朝后,范仲淹应诏而作,写下了《十事疏》,提出了以下十项措施:

明黜陟——严明官吏升降制度

抑侥幸——限制侥幸升官之路

精贡举——力求贡举制度严密

择官长——选派务实称职官员

均公田——均衡官员职田收入

厚农桑——切实重视农业生产

修武备——整治军队确保供给

减徭役——减轻民间徭役负担

覃恩信——广泛落实朝廷政策

重命令——慎重发布朝廷命令

十项建议得到仁宗的赞许,并被要求在全国推进,这样,“庆历新政”就正式开始实施了。

任何改革都会遇到阻力,范仲淹的新政自然也不能幸免,推行之初,其中的多项措施就遭到了朝中保守派的激烈反对。

在这样的节骨眼上,恰巧又发生了一件事。

庆历四年(1044年)十一月中的一天,身为监进奏院的苏舜钦,按惯例在进奏院进行祭神。因为进奏院的日常工作,就是做些誊誊抄抄、拆拆文件之类的活儿,所以那里的废纸很多。当天苏舜钦就用买废纸的收入,又从自个儿腰包掏出一些钱来请客,期间还喊来了官妓来助兴。太子中书舍人李定事前听说有酒局,也想来参加,被拒绝了。

这李定不是什么好人,而苏舜钦和他所请的十多人又都是支持新政的。李定一被拒绝,反对派们便以公款吃喝且招妓为借口,由御史中丞王拱辰指使其属官,对苏舜钦等人进行弹劾。结果参加宴会的十几个人都遭到非常严重的处分,虽然范仲淹没有参加宴会,但支持他改革的关键人员却都被一锅端了,没人帮着继续改革了,范仲淹只好自罢新政,并请求到邠州(今河南彬县)任知州。只进行了一年多的庆历新政,至此宣告失败。

庆历五年(1045年)十一月,范仲淹又调到邓州知州任上,在这里,他心态放宽了许多,在公务之余,主持新建了一些景点,还时常去书院讲学,也乐于和当地民众一起参加民俗活动,日子过得要比以往那些年轻松惬意了好多。

来到邓州的第二年,巴陵郡太守滕子京(滕京谅)给范仲淹发来了一个请求:为重建的岳阳楼写一篇文章。

范仲淹与滕子京是好朋友,两人一块考中的进士,且志同道合。在泰州时,曾共筑捍海堤;在西北边塞,两人曾有过并肩作战的经历,范仲淹也向朝廷举荐过滕子京。

滕子京在泾州任职期间,因动用公家的库银来犒劳守边的将士,所以被人弹劾。虽然范仲淹等人竭力为之辩解,但最后滕子京还是以贪污的罪名被贬,三年换了三个地方,于庆历四年春来到巴陵。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期间,除了为民做实事之外,还重新了岳阳楼,使这座名楼的面貌焕然一新。

好友写文记楼的要求,范仲淹欣然应承了下来。想象着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风光,联想起自己这些年来的经历和与滕子京两人相处的一幕幕,范仲淹感慨万千,当天就创作出了这篇洋洋洒洒且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说到了,也做到了!

皇祐元年(1049年),范仲淹调任知杭州;皇祐三年,升为户部侍郎,知青州,因其年老且有病,便自请知颍州。不料第二年,范仲淹去颍州上任时,只走到徐州便去世了。而徐州,也正是他的出生地。

范仲淹,字希文,“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这是范仲淹在担任礼部员外郎兼代理开封府时,百姓对他的评价。作为一个宋朝官员,范仲淹一生光明磊落,一心为公,他担得起这个评价。

(除了“先忧后乐”外,《岳阳楼记》中的成语可谓比比皆是,如:政通人口、百废俱兴、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浩浩汤汤、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去国怀乡、宠辱偕忘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