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帖有困惑的,掌握这些技巧以后再也不说临帖难了

 鸿墨轩3dec 2018-04-18

大家在写书法的过程中,对于创作和临帖这两点是最头疼的。然而临帖又是最基础的基础。今天我们请首尔大学哲学系博士、人民大学特聘教授杨卫磊先生给大家排忧解解惑。


大家好!苏东坡的文章好、书法也好,这是大家公认的。本人也非常喜欢苏东坡的文章,喜欢他的书法。今天试着临习一下苏东坡的作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临帖经验和一些具体的,或者说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

临帖有困惑的,掌握这些技巧以后再也不说临帖难了,值得珍藏点赞

杨卫磊临苏轼作品1

苏东坡的手札非常的精彩,用笔看似随意却十分精湛。他的每一个字的造型都是比较有特色的,相当一部分字形是出人意料的,时而大,时而小,时而粗犷,时而优雅。

临帖有困惑的,掌握这些技巧以后再也不说临帖难了,值得珍藏点赞

杨卫磊临苏轼作品2

其实,临帖本是一个很枯燥的事情,如果我们放好心态,有意识的去琢磨、思考,尽量和你的兴趣点靠近,它就变成了享受的过程。

在临习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写很多遍也无法实现我们的想法。这就造成我们在临习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厌倦以及对自己书法水平的怀疑,或者是临帖水平的怀疑。怎么去解决?

临帖有困惑的,掌握这些技巧以后再也不说临帖难了,值得珍藏点赞

杨卫磊临苏轼作品3

我来说说我的想法。十几年前上大学的时候,我临习过黄州寒食帖。到今天,过十几年,我重新捡起这个帖子,现在顿时觉得手生,我想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问题:字型抓不准,笔法不到位。边写边感叹苏东坡的技巧之多,形态之美,这也没用啊。那我就看,看帖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他当时的一种或几种技法,是和米芾的一些技巧比较相似。所以临写的乏味和我对米芾书法技巧的注意力相碰撞的时候,这就变成了我现在的临帖,是对自己喜欢书法技巧的另一个探索, 这样一来即便是写的不是很像,但是我尽力去写,能找到米芾的感觉,慢慢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烦躁了。

临帖有困惑的,掌握这些技巧以后再也不说临帖难了,值得珍藏点赞

杨卫磊临苏轼作品4

写了两段手札,然后再写一下黄州寒食帖。这个帖子被后人称作为天下第二行书,细细想来,仔细琢磨,可谓是实至名归。字形的变化多姿,穿插错落,笔法的大处豪放和小处精致,真可称得上神来之笔。

临帖有困惑的,掌握这些技巧以后再也不说临帖难了,值得珍藏点赞

杨卫磊临苏轼作品5

临帖有困惑的,掌握这些技巧以后再也不说临帖难了,值得珍藏点赞

杨卫磊临苏轼作品6

我的临习就是找找苏东坡的感觉,没有写得那么细致。说实话,要写的细致,我觉得还要更多更多的认真和深入。但是,从临习中,能发现一些优美精致的笔法和字形结构,甚至是一段精彩的章法,这还是值得的。

临帖有困惑的,掌握这些技巧以后再也不说临帖难了,值得珍藏点赞

杨卫磊临苏轼作品7

这边写边感觉,越写越觉得找不到感觉。我想原因很简单,就是觉得手上的功夫达不到苏东坡这么自如(这不是废话吗?苏东坡是谁,你是谁)。其中的奔放与细致,真的是很难把握。我就试着用另外一种方法试写!

临帖有困惑的,掌握这些技巧以后再也不说临帖难了,值得珍藏点赞

杨卫磊临苏轼作品8

单字临写。

例如这个苦字,我就把它写两遍。第一遍,找找感觉;第二遍,仔细对照原帖,再对照自己之前写的,仔细的找找不足和问题。

临帖有困惑的,掌握这些技巧以后再也不说临帖难了,值得珍藏点赞

杨卫磊临苏轼作品9

单就这个苦字来说吧,问题出来了。第一遍写的没有那么扁。(黄庭坚就曾经笑话苏东坡的字太扁,如蛤蟆一样^_^其实这就是苏东坡的特色)那回到这个苦字上来说,第二遍似乎比第一遍写的好一些,最主要的一个部分就是,中间的横划第一遍的时候写的没有那么长,第二遍变长,入笔的时候小心“点入”,这就突出了他的整个字的精神。

朋友们,我们临帖是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为了希望和帖写的像吗?能从临帖中寻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在创作时为我所用吗?

那么如果不是意临或者是背临的话,咱就尽量把它写得像了!

临帖有困惑的,掌握这些技巧以后再也不说临帖难了,值得珍藏点赞

杨卫磊临苏轼作品10

相同的年,右边是第一次写的,左边是第二次再照帖对比以后写的。随意的临帖和仔细临的差距就出来了。所以,本着把想临的字写好,那就更加慢一点,更加仔细一点。

临帖有困惑的,掌握这些技巧以后再也不说临帖难了,值得珍藏点赞

杨卫磊临苏轼作品11

两个相同的暗字,第一遍和第二遍是有差距的。门子左右两边的距离决定了这个字的开张和弹性。里面的音的衔接和结尾处的出锋,也凸显了这个字的奔放的感觉,写的时候这两点把握好,就会舒服一些。

临帖有困惑的,掌握这些技巧以后再也不说临帖难了,值得珍藏点赞

杨卫磊临苏轼作品12

这两个小子第一遍和第二遍基本上没有大的区别,我们平时写小字的时候,可能两点和中间部分相连的比较少。但看东坡和米芾的作品,大部分小字的中间部分和左部点相连,右半部分的点画单独“点出”,这样似乎会更优美一些。

同样的字,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对比练习反复训练,对字形和点画的把握相当有帮助!

不仅如此,也可以找一些相同的字的不同写法进行练习。

临帖有困惑的,掌握这些技巧以后再也不说临帖难了,值得珍藏点赞

杨卫磊临苏轼作品13

这样两个雨的形态差不多,但是笔画的粗细变化是有区别的,里面两点的位置也是有讲究的。所以在掌握笔画的同时,对字形进行仔细的分析,对字的部首、内部和外部点画的准确位置仔细推敲,有助于我们精准临摹。

临帖有困惑的,掌握这些技巧以后再也不说临帖难了,值得珍藏点赞

杨卫磊临苏轼作品14

这是黄州寒食帖里面相同惜字的不同写法,它的形态的变化不是太大,左部和收尾处“日”的形态有所改变。这两个字没有哪一个形态更好,只是各有特色,看起来都很优美自然。所以我们在临写的时候,如果充分而仔细地注意到苏东坡对相同字的不同处理方法,对于把握笔画变化和部首之间的搭配一定是有帮助的。

今天,我就自己平时临帖的一些想法,结合自己的实际临写黄州寒食帖和东坡手札内容说了自己切身的想法,希望和大家交流分享。说到底,一句话,就是要想创作好,必须把前人的东西学好,也就是把帖临好。要想;临好帖,就需要深入的去学习,仔细的去比较,反复的去琢磨。希望本人的一点临帖经验能够对大家有一点帮助。

同时希望大家持续关注本头条号:学点儿书画。


如果您觉得今天杨卫磊博士分享的内容不错的话,请转发。让更多的朋友能够一起交流,互相学习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