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打磨厂文化街--肖复兴

 老北京的记忆 2018-04-18
 

  打磨厂是一条老街,自明朝时就有了,以房山来这里打制石磨石器的石匠多而得名。它横亘在前门和崇文门之间,过去讲究是门见门,三里三,三里多长的胡同,在北京外城里,是最长的一条胡同。它是东西走向,有东西打磨厂之分,以中间的新开路胡同为界,以东为东打磨厂,以西为西打磨厂。新开路,非常好找,因为大名鼎鼎的同仁堂制药厂就在新开路口,轩豁的大门口和醒目的大牌子,让你不认识也得认识了。如果你是从崇文门而来,看到了它,就知道前面是西打磨厂了;如果你是从前门而来,过了它,就走到了东打磨厂的地界了。

  东打磨厂原来以扇庄、宫灯厂和书局而著称,可以说是明清以来到民国时期的文化街。对比喧嚣的西打磨厂,走到东打磨厂,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一直到我上中学的上世纪六十年代,走到那里,还看见过做扇子和宫灯的车间窗子大开,鲜艳的宫灯和精巧的扇子,在里面像是演着满目生辉的古装戏。特别是读初三时候看了郑振瑶演的话剧《桃花扇》,走过那里,看到那些美丽的折扇,忍不住想起李香君的那幅“叶分芳草绿,花借美人红”的桃花扇,一把折扇所含有的忠奸情恨,真可以说是民族特色的大写意。

  说起扇子,大概是东打磨厂最值得骄傲的了,它制造折扇自宋朝开始拥有700多年的历史,其中一直保留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有名的戴廉增扇庄,也有300年的历史了。至于解放后还在顽强生存的天益扇庄、聚顺扇庄,都是我在童年时见过的,它们都是前店后厂,制造经销一条龙。只可惜如今都已经风流云散,每次路过这里时,我都会想起当年见到它们时的情景,如果现在还能够保留哪怕一家,让从故宫逛完出来或从崇文门便宜坊吃完烤鸭的游人,到东打磨厂来看看赋予中国民族特色的折扇制作过程,该是什么样的民俗味道?可惜,如今是一家扇庄都找不见了。

  找不见的还有当时非常有名的老二酉堂书局和宝文堂书局,它们都靠近东打磨厂东口,在翟家口胡同的边上路南,曾经是北京城里最老的书局,也都是前店后厂,集排版印制和销售为一体。它们都是开设在清朝年间,是如今出版社和书店的前身,经历了从农业时代的活字印刷到工业时代的印刷机印刷,是一部活历史。解放以后,宝文堂书局迁到东四八条,毕竟还在,第四代传人还在坚守着,如今不知道哪里去了。据说牌匾上“宝文堂”的三个字,是当时的工部尚书贺慈寿所书,在公私合营时期被当成废品处理了。老二酉堂一直坚持在东打磨厂,却也在“文革”之前早早就寿终正寝。前两天听说,拆迁时老二酉堂的窗户护板还在,上面还能看见“老二酉堂书局”的漆字,不知保存好没有,别再出现宝文堂的牌匾被当成废品卖了就好。

  如今东打磨厂已经名存实亡,修新世界商厦和祈年大道的时候,先后两次占了东打磨厂的大半条街,东打磨厂只剩下盲肠一段很短的胡同了。从东边走进去,没走几步就到了新开路,同仁堂制药车间一眼就看见了。而在东口,新建的一座银行大楼,楼面贴着的门牌上写着是西打磨厂街1号。明明是东打磨厂,却写着西打磨厂。胡同就是这样的被腰斩,历史就是这样的被改写。以后的人们也就再无从知道北京城还有这样一条东打磨厂胡同了。

 

作者:肖复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