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年了,《泰坦尼克号》还是最伟大的爱情电影吗?

 昵称kOJ48 2018-04-18


《泰坦尼克号》对世界电影史的重大影响,在今天似乎不需要再花笔墨赘述了,就算不记得车窗上那只汗涔涔的手,也应该能清楚地记得,船头世纪性的一吻和「You jump,I jump」的生死承诺。(文末有福利哦~)



这部综合了灾难、爱情、历史等多种类型元素的影片,在我们还没有那么多视效大片的上个世纪就已经征服了全世界,除演员奖之外更是几乎满贯奥斯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之王」。


2012年,《泰坦尼克号》曾经以3D的形式重映,就算是已经被各种大场面轰炸到视觉疲劳的当时,《泰坦尼克号》也依旧呈现出了毫不逊色的史诗感。而这一次,《泰坦尼克号》更是以杜比视界重制版,将这场生死爱情更为细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记得第一次与影院同步看《泰坦尼克号》,还是在小黑屋里的29吋电视机前,用的是亲戚刚淘来的新鲜三碟装VCD,当时觉得前半段色彩虽然已经比较偏离原片,但尚属可接受,过了一半之后直接跳成了赤裸裸的枪版,几乎等于在看胶片质量不堪的黑白电影。


饶是如此,泰坦尼克号沉没的过程里,杰克与萝丝的逃亡、重聚与互相牺牲和船上各色人等构成的纷乱人间一道,教人徒增唏嘘。



后来,再看不同介质的《泰坦尼克号》,几乎每一次都能让人对卡梅隆剧作中建立的近乎完美的人物塑形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体认,而这一次在北京国际电影节,我体验到了最新的杜比视界版《泰坦尼克号》。


从某种程度上讲,与其说是给了我们一次重温《泰坦尼克号》的机会,不如说是提供了一个让我们沉浸、回望这部电影的幻梦空间。


杜比影院尽可能适应全部观众视觉需求的银幕设计与影厅构造,杜比视界激光放映技术下被强化的高对比度及细腻的画面细节,对于《泰坦尼克号》这样的大规模类型制作来说无疑再合适不过,影像的介质,确实是会影响到电影本身。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是这么诠释重制版的效果的:「我们先用杜比视界格式做了一个几分钟的《泰坦尼克号》片段,我就被完全震撼住了,那感觉就像是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一样 。现在,我们用杜比视界重新制作了整部电影,我很高兴能够和观众一起分享这个体验。它已经超越了3D,超越了70毫米胶片,超越了你之前看到过的任何格式。画面仿佛跃然于银幕之外,就像生活中的一样明亮灵动、充满活力。所有的电影都应该用这种方式来看。毫无疑问,《泰坦尼克号》从未这样好看过。


看过了杜比视界版本的《泰坦尼克号》后,我的第一感受是,片中最直击于视觉和感官的效果,其实还不是灾难场面的处理,而是一开始,构成影片叙事动力的故事副线的沉船探索,当探索船的灯光扫在长满了水生植物的泰坦尼克号遗骸上,层次分明且细节毕现地呈露出甲板上的腐烂情状与船体本身的庞大规模的时候,那种触目惊心的感觉,就已经先发制人地令观众感受到了时间对物质本身的不可抗拒之力。



当然,这种纤毫毕现的感官体验,在后来复现船舱中各个部位的崭新时刻的场面里,都得到了完美的发挥。从阳光耀目的散步甲板到金碧辉煌的楼梯,都尽显了上世纪初大战前夕欧陆上流社会的华贵奢靡。


与影片纷繁的各类还原时代场面相映成趣的,是从萝丝与杰克这段跨越阶层的短暂刻骨爱情衍伸出的许多带有趣味性戏码,比如暴发户莫莉在餐桌上给杰克解围,比如很多人都有深刻印象的,杰克在走道上教授萝丝如何吐痰的场景。在那场戏中,他的吐痰动作因为萝丝母亲的到来而被打断,回过头来,他嘴角挂着的痰水,在明晰的对比度下依稀可见。



这场戏其实非常重要,在这个细节纤毫的场景里,杰克的朴素发型与底层形象瞬间活了起来,也与他后来赴宴时的改变形成鲜明对比,也正是在这场戏中,萝丝母亲的伪上流市侩与莫莉的率真,直接构成了沉船后她们对救人选择的人性批判铺垫。


可以说,重制版对这些看似无关紧、实则字字珠玑的戏份复现,仍然一丝不苟,从各个细节上都丰满了在我们记忆里已经模糊的《泰坦尼克号》。



谈《泰坦尼克号》,自然不能不提到在船头甲板上的场面。无论是风平浪静里的全速前进,或是男女主人公的邂逅与情定后的落日飞翔,及至泰坦尼克最后时刻的折断沉没,船头甲板在电影中,可以说承担了非常重要的场景叙事功能。当杰克与伙伴攀上围栏,摄影机围绕船头高速运动的时候,那种原本很难感受到的巨轮速度,也被放大成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经杜比视界HDR重新调色后,色彩纯净的海面与巨轮冲击出的浪花,细部边缘也是一清二楚,极具冲击力地展现了泰坦尼克从上到下全员踌躇满志的社会群像。而在全片最华彩的爱情篇章里,斜阳下在船头相拥的两人,几乎都要融化在了层次丰富的落日色彩中。


在灾难场面尤其是最后的沉船时刻表现上,杜比影院的高对比度优势得以完全体现。比如说,在船尾翘起的镜头中,深夜海水里挣扎的游客、突出的螺旋桨以及色彩相对浅显的桅杆,成为了构成画面丰富纵深的三重空间高度。



在既往的观看体验中,这一个镜头气势迫人,但源自画面本身构图的冲击力并不明显,杜比视界版清楚呈现了人物与巨轮在至暗时刻的空间关系,某种程度上同影片所要表达的众多错综的主题不谋而合。



一切技术革新,若非围绕电影文本本身,便毫无意义。《泰坦尼克号》犹如神来之笔的剧本构作,呈现了近乎完美的群像塑造。它在故事发展中,为人物之间构建了符合实际的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


比如杰克与船长、莫莉同汤米,虽然都曾经在同一场景出现,也通过别的角色得以连接,但他们本身的距离与尺度,却仍然被把握在合适的度量上。



在这一点上,《泰坦尼克号》又成了一部拥有着浪漫爱情的现实主义电影,它具有反抗阶层对立的猎奇成分,同时又基本执守了现实逻辑。


正如片中大大小小性格鲜明又复杂的角色一样,他们既缩影了泰坦尼克号由出航到沉没的短暂两夜里的众生姿态,又以一场合情合理的刻骨铭心,给予全球观众一个似乎可以触及的迷梦。



而到了现在,这场既浪漫又现实的迷梦,能够如此清晰地重现在我们面前,除了经典本身的力量所致外,更是科技赋予我们感官的礼物。


在诞生之初就以技术造梦的电影,无论在什么时候,大概都不会停下技术革新的脚步。



就像人们第一次看到火车对着自己冲过来的梦幻感和震撼感一样,《泰坦尼克号》杜比视界版带来的也是如此这般的梦幻与震撼,这是电影的力量,也是科技的力量。


 

想在杜比影院观看杜比视界版的《泰坦尼克号》吗?虹膜送票啦!


时间在4月21日下午2点,北京耀莱成龙国际影城(五棵松店)杜比影院。


1. 请影迷在留言区发表关于杜比影院或泰坦尼克号的高质量评论,并加上#杜比影院 作为tag。


2. 我们将以评论质量和获赞次数为参考发放电影兑换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