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脾祛濕的中成藥有哪些 5種中成藥溫補脾胃

 Vcchou 2018-04-18
祛濕的中成藥
中醫認為濕為陰邪,其性粘滯、重濁、趨下;易於阻遏氣機、影響脾胃運化。並且常常與他邪夾雜致病。健脾祛濕選用哪些中成藥呢?專家指出,健脾祛濕的中成藥主要有木香...

...

健脾祛濕的中成藥

中醫認為濕為陰邪,其性粘滯、重濁、趨下;易於阻遏氣機、影響脾胃運化。並且常常與他邪夾雜致病。健脾祛濕選用哪些中成藥呢?專家指出,健脾祛濕的中成藥主要有木香順氣丸、健脾丸、歸脾丸等藥。

中醫認為,濕邪是最為常見,也是最難治療。導致體內濕氣的形成可分外因和內因,外因是空氣中的濕度大而致,內因則是脾胃不健,運化祛濕能力差而導致濕氣內滯。飲食不當,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也會導致濕症。濕症還常常與其它因素結合而出現、寒濕、暑濕、風濕等症狀。

濕症在天氣潮濕時更容易發病,常見的症狀有:頭痛暈重、身體倦怠腰腿酸痛、關節屈伸不利;或見兩眼、腿腳浮腫;胸中鬱悶、脘腹脹滿、口淡、飲食無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溏瀉、舌苔厚膩等症狀。這些都屬於所謂的「濕氣重」。

脾臟能運化水濕。脾喜燥而惡濕,若脾陽振奮,脾臟健運,運水化濕功能正常,濕邪則不易致病。反之,濕氣太重致人生病後,病人往往出現頭昏頭重、四肢酸懶、身重而痛、為預防、減輕濕邪傷人,必須重視護脾。只有脾胃陽氣振奮,才能有效抵抗濕邪的侵襲,所以溫補脾胃是除濕的最好途徑。下面我們一起具體來看看健脾祛濕的中成藥都有哪些。

平胃丸

平胃丸是由蒼朮、厚朴、陳皮、甘草以上四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另取大棗、生薑煎汁,以汁泛丸,乾燥所得的黃褐色的水丸。其氣微香,味淡。具有燥濕健脾,寬胸消脹的功效。

【商品名稱】同仁堂平胃丸

【成份】蒼朮(炒)、厚朴(制)、陳皮、炙甘草,大棗、生薑

適應症:燥濕健脾,寬胸消脹。用於脾胃濕盛,不思飲食,脘腹脹滿,噁心嘔吐,吞酸噯氣。

平胃丸,具有燥濕運脾、行氣和胃之功效,主治濕滯脾胃導致的脾土不運,濕濁困中,胸腹脹滿,口淡不渴,不思飲食,或有噁心嘔吐,大便溏瀉,睏倦嗜睡,舌不紅,苔厚膩。

因為這個方子的蒼朮藥性燥烈,因此沒有水濕之氣或陰虛之人,症見舌紅少苔,口苦而渴,或脈數者,都不能服用這個方子。

有的中成藥裡面沒有配上姜棗,大家看說明書,如果沒有,則在服藥的時候,需要自己用幾片生薑,幾顆大棗,熬水沖服這個藥物。古人配方都是有講究的,因為此方為攻邪之方,所以配合姜棗保護脾胃之氣。這個思路我們不能給丟掉了。

在這個方子裡面,蒼朮苦辛溫燥,最善燥濕健脾,故重用為君。厚朴苦溫芳香,行氣散滿,助蒼朮除濕運脾,是為臣。陳皮理氣化滯,合厚朴以復脾胃之升降;甘草、姜、棗調補脾胃,和中氣以助運化,都是佐使。諸藥相配,共奏燥濕運脾,行氣和胃之功。這個方子的主要作用部位,主要在脾胃,如果是水濕引起了脾胃的功能異常,呈現胸腹脹滿、口淡食少、腹瀉、舌苔白厚而膩主症的,都可用它來治療,所以古人說它是「治脾聖藥」。後世有許多健胃方劑,都是在此方的基礎上加味而來的。甚至說著名的也是出自局方的不換金正氣散,就是這個平胃散加上藿香、半夏而來的。

參苓白朮丸

此方是治療脾虛泄瀉的代表方劑。用於因稍進油膩食物或飲食稍多,大便次數就明顯增多,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時瀉時溏,遷延反覆,飲食減少,食後脘悶不舒,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

【成分】人參、白朮、茯苓、山藥、蓮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棗。

【功能主治】補脾胃,益肺氣。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益氣健脾,滲濕止瀉

方中人參、茯苓、白朮、甘草,即古方四君子湯,可以健脾補氣,加山藥、蓮子、白扁豆,可以補脾氣、益脾陰、固攝精微,加砂仁可以醒脾化濕、溫中開胃,桔梗古稱「舟楫之劑」,可以通達上下,全方共成益氣和中、健脾養胃、化濕止泄之用,所以參苓白朮丸是以益脾氣為主,兼可益脾陰,健脾為主,兼可化濕滲濕的名方。最適合於多種原因所致的脾氣虛或脾氣陰兩虛,或脾虛濕停證,臨床表現為脘腹脹滿、食少納呆、肢體倦怠、大便稀溏、疲乏少力等症。古人也常用參苓白朮丸治療消渴病及其繼發病症。

祛濕的中成藥

...

歸脾丸

主要是治療心脾兩虛,營血不足,不能奉養心神,致使心神不安,而生失眠、多夢、醒後不易入睡;血虛不能上榮於面,所以面色少華而萎黃;心悸、心慌、神疲、乏力均為氣血不足之象;脾氣虛則飲食無味,脾不健運則食後腹脹,胃氣虛弱則不思飲食,或飲食減少;舌淡、脈緩弱,均為氣虛、血少之徵。

【成分】 黨參、白朮(炒)、炙黃芪、炙甘草、茯苓、遠志(制)、酸棗仁(炒)、龍眼肉、當歸、木香、生薑、大棗(去核)。

【功能主治】益氣健脾,養血安神。用於心脾兩虛,氣短心悸,失眠多夢,頭昏頭暈,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歸脾丸的方子是:黨參6g、白朮(炒)9g、黃芪(蜜炙)12g、龍眼肉12g、酸棗仁(炒)12g、當歸9g、茯苓9g、遠志(制)6g、木香6g、甘草(蜜炙)3g、加生薑5片,大棗一枚(去核)

主治:心脾氣血兩虛證。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盜汗虛熱,體倦食少,面色萎黃,舌淡,苔薄白,脈細弱;脾不統血證。便血,皮下紫癜,婦女崩漏,月經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脈細者。

脾胃為後天生化之源,氣血都是需要脾胃吸收食物裡面的營養物質來轉化的,要想養血,一定要調理好脾胃,這就是歸脾湯這個方子高明的地方。「歸脾湯」,對著脾去的,加入龍眼肉、酸棗仁、當歸等養血,補上寧心安神的遠志。

健脾丸

健脾丸為著名的消食導滯藥,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它是根據明代王肯堂《證治準繩:類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減而成的,為保和丸的姊妹方,小兒消化不良最為常用,此外,還用於慢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腸炎等。

【成分】黨參、白朮(炒)、陳皮、枳實(炒)、山楂(炒)、麥芽(炒)。

【方解】方中用黨參、白朮補益脾胃以資運化;山楂、麥芽消食化滯;陳皮、枳實理氣和胃。諸藥合用,補脾益胃,理氣運滯,對於脾虛食積證極為適用。

【功能主治】健脾開胃。用於脾胃虛弱,脘腹脹滿,食少便溏。

祛濕的中成藥

...

木香順氣丸

【成分】:木香、枳殼(制)、陳皮、香附(醋制)、檳榔、蒼朮(炒)、砂仁、厚朴(制)、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治】行氣化濕,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噁心,噯氣納呆。

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黨參、白朮(炒)、乾薑、甘草。

【功能主治】溫中健脾。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等病症。

防治濕症一要注意避免外部濕氣的侵襲,例如不要在高溫悶熱的環境中久待,居住之處不能濕度太大,寒冷潮濕天氣尤要注意保暖。陰天水涼時不要在河水及游泳池裡長時間浸泡,以防外濕入侵肌表傷人。為防內濕,切勿過量食生冷瓜果,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膩及暴食。如果患有濕症則要辨證施治。

白朮是脾家聖藥是補脾益氣,健脾除濕之專劑,凡脾氣虛證、脾虛濕困證,非它莫屬。白朮以浙江的磐安為上品。白朮蒼朮均為健脾益氣藥,白朮性柔滋補力強;蒼朮性烈偏於燥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