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与“联结”的区别如果早两年我知道自己连这个也要特别提一下,会觉得很搞笑耶,这个也需要讲么?它们很明显就不同啊。但是我发现许多记忆 书,都是把它们简单的混在一起的。也许是因为天下文章一大抄吧,从王维老师开始,被那本《奇特联想记忆法》抄了,而后面许多人写记忆书,又 是抄这一本或别的前辈的书的,同样的观念一直是沿袭下来。就连我觉得很不错的一本记忆入门书里面,也是这么写的。比如讲到联结时,提到“ 形象联想”、“谐音联想”、“夸张联想”、“运动联想”、“代替联想”。它们是不是一类技巧?不是的,它们分属于“转化”技巧与“联结” 技巧。——————————————————————————————————————————————————————【转化】也被称 为“编码”,它是指把抽象的词、数、符号等,转化为具体词(更强力的做法,是直接转化为心象)。比如:“28”转化为“恶霸”;“石易” 转化为“石椅”。上面中提到的五种联想里面,有三种是转化技巧,分别是从音、形、义上面去联想,把一个抽象词转化为具体词。它们是:谐 音联想、形象联想、代替联想。——————————————————————————————————————————————————— ———【联结】是指把两个词、事物,联系起来。这样子有利于把零碎的内容,联结成一个整体。比如下面的例子:你要记忆“菜刀”、“衣架 ”、“可乐”、“书本”、“手机”。联结一下:菜刀砍中衣架,衣架中挂着可乐倒下来溅湿书本,书本夹着一支手机。(这联结方法不是“故事 法”,是“锁链法”)大家注意一下,这菜刀本来是静的、死的。如果要让它跟后面的形象互动起来,形成联结,就需要它动起来。这就用到上面 提到的一个诀窍了“运动联想”,也就是让东西起来的。“运动联想”、“夸张联想”,都是为联结服务的。“夸张联想”是让事物通过大小、 多缺、高矮、胖瘦或别的变形方式,来让联结更加奇特,印象深刻,也更容易联结。跟它类似的诀窍还有“奇异联想”(无中生有,让死物可以象 动物、人类一样活动,或是人类可以拥有某些动物特征等)。—————————————————————————————————————— ————————————————上面的区分,是为了更精准的掌握技巧。比如你需要转化时,你就不需要去想五个诀窍,因为里面有两个就无 关转化;反过来,你需要联结时,有三个也不需要去想,因为它们无关联结。以前我还写过一个“编码”与“桩子”两个概念区别的贴子,目的也 是类似。像是【桩子】是要求“有序”+“形象”的;【编码】则是要求“区分”+“形象”的。编码有时可以是桩子,比如数字桩、字母桩, 它们就同时拥有“桩”与“编码”双重角色。但它们并不是一直都一样的。整不清这些基本观念,在运用上就会有偏差,像个有些朋友会想要把一 些很抽象的,不形象的东西整来当桩子,像是人体穴位、中国省名等。你随手把几个物品有关联的画在一起,都比这些所谓“桩子”强。因为它们是 有“形象”的。下面是一个图,我以前随手画的,给一位网友示范为什么桩子要形象的。给你记,需要一分钟么?换成十个地点来记,需要多久?苹 果、椅、狗、烟斗、烟。梯、女孩、链、桶、鱼。十个桩子,记下来了么?随便折腾,很容易就多增加十个桩子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