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厝边头尾: 刺桐花,泉州的市花; 刺桐树,泉州的市树; 刺桐城,泉州的别称… “花开花谢,是刺桐对春的问候” 四月里的泉州 是春暖花开的季节 说不上有什么特别 却总有些别样的情愫存在 兴许是那悄然峭立枝头的刺桐花 正唤醒人们对泉州的爱恋吧 古人用刺桐花来预卜年景 若是先长叶后开花,则来年风调雨顺 若是先开花后长叶,则来年年景堪忧 虚虚实实 终究是人们对生活的寄托 红花绿叶 自古有象征美好生命之意 满目皆春 莫不是这一城刺桐花开 惊现泉城人间四月 刺桐花花期很短 没有过多的贪恋 用力倾其短暂的一生 只为来年 更好的相见 “刺桐花谢刺桐城,法界桑莲接大瀛” 古诗有云“刺桐花开刺桐城”,可以想见那花红似火遍泉城的景象。 可当我们在一片片“烈火烧空”的繁花底下走过的时候,别总是惊呼着:“看,刺桐花开!”那也许只是灼灼木棉。 如今的泉州街头,木棉似乎比刺桐开得繁盛,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即使只是听闻刺桐花开的消息,厝边的人脑海里便也能浮现那亲切的样子,心头泛起一阵温暖。 闽南人大多喜红,而刺桐刚好花团锦簇,红得热闹。有时刺桐先抽花后萌叶,远远望去红火如祥云,古泉州人对此尤为喜爱,把它看作五谷丰登的瑞兆。 因此,他们给刺桐起了个妙称,称其为“瑞桐”。和满城红砖一样,刺桐也寄寓了泉州人对生活红红火火的美好希冀。 “闽海云霞绕刺桐,往年城郭为谁封。” 相传,五代时的节度使为了重加版筑、扩建泉州的城郭,曾环城遍植刺桐树。而早在唐代,泉州城内外已经普遍种植刺桐树,行经泉州的各朝各代的诗人,也多有吟咏刺桐的诗作。 晚唐诗人王毂笔下“南国清和烟雨辰,刺桐夹道花开新。林梢簇簇红霞烂,暑天别觉生精神。“的刺桐风情令人心生陶醉。 后来,千百年来总萦绕在泉州人心头的“刺桐城”,便闻名于世。 带着“刺桐城”、“桐城”的美称,随着泉州港在海内外海港贸易地位的不断提升,“刺桐港”渐渐成了古泉州人的骄傲。 如今,望着俏立街头的刺桐花枝,这份骄傲似乎并不因为港口的式微、岁月的变迁而消减,回望历史,曾头顶“东方第一大港”的盛名,怀抱满城刺桐红火的我们,又如何不感动、不珍惜呢。 木棉花落,刺桐花开。泉州的市花都在哪悄然绽放呢?或许你可以在以下地点找到:江滨北路、刺桐路、华侨大学、仕公岭、东湖公园、西湖公园、刺桐公园、俞大猷公园、圣墓、丰海路、洛阳桥、青山宫、崇武古城等。 ▲泉州师院学院的两朵巨型刺桐花 来源:泉州影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