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再说“小酌怡情”,小酌也伤身

 渐近故乡时 2018-04-19

鸿茅药酒事件再次将饮酒与健康的问题推至风口浪尖。常言道:“小酌怡情,大饮伤身”,而多少是怡情,多少是伤身?酒精摄入安全阈值一直以来尚无定论,各国指南的推荐数值大相径庭。

 

Angela M. Wood博士及其团队4月14日于Lancet发表研究指出,与全因死亡率相关的安全阈值为100克/周或更低,与之前美国推荐指南(196克/周)差之甚远。


编 辑 | 口十君


01


Angela M. Wood博士对来自19个高收入国家的三个大规模数据源(新兴危险因素协作组研究、欧洲癌症和营养研究前瞻性调查研究、英国生物样本库)的参与者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在纳入分析的599912名当前饮酒者中,共记录540万总人年数随访期间的40310例死亡和39018例心血管疾病事件。


02


研究发现:


一、全因死亡率与饮酒水平呈正曲线相关,每周摄入量约100克或更低者,死亡风险率最低。另有探索性分析表明,喝啤酒、烈性酒及长期酗酒者,全因死亡风险率最高。


饮酒量与全因死亡率(左)、心血管疾病(右)的关系


遥想李太白又是“会须一饮三百杯”,又是“将船买酒白云边”,最终“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以饮酒过度,醉死宣城做结。


二、饮酒量与卒中、(除外心肌梗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致命性高血压病、致死性主动脉瘤的风险大致呈线性相关。值得注意的是,饮酒量与心肌梗死风险呈近似对数线性的负相关。


饮酒量与卒中、心肌梗死、除外心肌梗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其他类型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关

 

适量的饮酒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冠心病的炎症有一定的良性作用。但是,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数据进行调整,并综合冠心病及心衰的相关性,发现饮酒的“副作用”仍然不可忽略。


三、与每周饮酒0~100克的人群相比,每周饮酒100~200克、200~350克、大于350克的人群40岁时预期寿命更低,分别减少约6个月、1~2年、4~5年。

 

不同酒精摄入量人群的预期寿命损失


对男性而言,从每周196克(美国指南中建议的上限)降至100克/周或更低,40岁时预期寿命约可延长1~2年。


03


饮酒与健康的争议由来已久。


铺天盖地的营销广告宣称:红酒美容养颜、保护血管。更有10万+爆款文章《美国正式确认红酒抗癌》横空出世。


“红酒保护血管”的说法源于研究人员在红酒中发现了白藜芦醇,它具有抗血小板凝集、调节脂质代谢、保护心脏作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喝红酒可以保护心脏,因为白藜芦醇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极低,每天需要至少饮用60升的红酒才能达到有效剂量。而与此同时,酒精带来的其他副作用不容小觑。

 

2018年初Nature刊登的一篇论文报告了英国剑桥大学Ktan Patel通过动物模型发现:乙醛脱氢酶基因缺陷的老鼠,摄入酒精后导致的细胞基因突变更为显著。这一结果对中国人群的警示意义更大,原因在于中国约50%人群的乙醛脱氢酶缺陷或活性不足,一旦饮酒后,乙醛将无法及时代谢,更容易在体内蓄积,增加癌症发生的风险。


除此之外,全国酒精性肝病调查协作组在《中华消化杂志》发表文章:“酒精性肝硬化在肝硬化病因中构成比不断上升”,另有研究显示:“老年脂肪肝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数值升高,同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的发病风险增高”;四川省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场学术会议记录中显示:“有充分证据表明,饮酒与口咽、食道、肝脏和结肠直肠癌的患病率增加有关,长期饮用酒精可对免疫系统产生有害影响”;广西医科大学谢远亮博士发表研究:“携带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和饮酒与肾结石易感性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携带该变异基因者不饮酒有助于降低患肾结石的危险性。

 

04


说回鸿茅药酒事件,当事医生已经取保候审,走出看守所,并表示“自由真好”。

 

而我们渴望的不仅是人身自由,更是言论自由。学术届历来百家争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论点的碰撞过程中,应摆事实,列数据,以理服人。


参考文献:

Angela M.Wood.Risk thresholds for alcohol consumption: combined analysis of individual-participant data for 599912 current drinkers in 83 prospective studies.[J].The Lancet,2018,391:1513-1523

茅益民.“喝酒致癌”是危言耸听吗[N].健康报.2018-01-15(4).

全国酒精性肝病调查协作组.全国酒精性肝病的多中心调查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4):231-234.

谢广亮.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和饮酒与肾结石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