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号完整性之信号在传输线中的反射(引起过冲振铃的原因)

 昵称54678402 2018-04-19

在高速PCB中,PCB上走线已经不仅仅是一根联系两个点的一根导线,随着频率的上身随之而来就是导线变成了电阻、电容、电感的混合模型。此时PCB上走线就由导线变成传输线,信号在传输线中传输存在反射现象,而信号在负载端反射的大小取决于传输线的Z0和负载的ZL。系统传输线模型如图1:

信号完整性之信号在传输线中的反射(引起过冲振铃的原因)

图1 信号传输路径阻抗模型

根据传输线原理:信号被反射的大小用反射系数KR来衡量,负载端的反射系数为: KRL=(ZL—Z0)/(ZL+Z0),对于开路负载,KRL=1;对于短路负载,KRL=-1可见,对于开路和短路负载,信号被100%反射回来了。KRL为负值表明被反射的信号与原信号方向相反。同样,信号在源端反射的大小用源端的反射系数表示:KRS=(ZS—Z0)/(ZS+Z0)。

设驱动器的标准输出电平为0.2V,电流 24mA,则其输出阻抗ZS约为8.3Ω。设负载的输入阻抗ZL大于100KΩ,远大于Z0(约为67Ω),则负载端反射系数为:KRL=1,信号在负载端被100%反射。源端反射系数为KRS=-0.78。

下面来具体分析驱动器产生一个从3.5V切换至0.2V信号的反射过程。

第1次反射:驱动器电压为3.3V,根据ZS与Z0组成的分压原理,Z0上产生的信号△V=-2.94V,源端信号电压为VS=O.56V。负载端反射系数为1。当信号到达负载端时,VL=3.5-2.94-2.94=-2.38V。

第2次反射:开始源端信号为0.56V,当-2.94V信号到达源端发生第二次反射,反射电压为:VR=KPS*△V =-0.78*(-2.94)=2.29V。所以源端电压变为VS=0.56+(-2.94)+2.29=-0.09V。

第3次反射:当第2次反射信号到达负载端时,负载端电压变为:

VL =-2.38+2.29+2.29=2.2.V

在这种阻抗不匹配的传输线上,信号就是这样来回反射,每反射一次其幅值就减小一些,直至最后消失。此过程如图2-左图所示,左侧和右侧的竖线分别代表源端和负载端的电压,斜线则表明传送信号和反射信号电压的大小。也可以用图2右a来表示信号的具体反射过程,图2右(a)表示源端信号,图2右(b)表示负载端信号。可以看到在经过5个周期以后传输到负载端的信号才下降至输入门槛值以下,传输延时一般介于6——16ns/m之间。若传输延时Tpd=10ns/m,则通过一根0.15m的传输线的延时约为1.5ns,那么该信号在传送出去大约13.5ns之后才可以认为是有效的。

信号完整性之信号在传输线中的反射(引起过冲振铃的原因)

图2 信号发射叠加原理图

信号完整性之信号在传输线中的反射(引起过冲振铃的原因)

图3 过冲及振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