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是人们最熟悉的食材了。 一颗生鸡蛋,能变出不同的花样。番茄炒蛋、水蒸蛋、蛋炒饭、煮泡面扣个蛋……再不济,把鸡蛋放热水里煮熟,味道也不会太差。 然而,鸡蛋要是保存不当,也可能酿成大祸。 去年5月,沈阳的一家三口,晚餐吃了自家做的蛋炒饭,半夜全家人出现呕吐、高烧、腹泻不止的症状,最后被紧急送进医院抢救。 其中孩子情况最严重,送到医院时体温高达四十几度。 医生化验后发现,全家中毒竟是因为蛋炒饭中的鸡蛋已经变质了。 妈妈回想说,鸡蛋是最近刚买回来的,而且一直放在冰箱里,怎么会变质了呢? 原来,鸡蛋刚买回来的时候,妈妈看到鸡蛋外表不干净,就仔细清洗后再放入冰箱。鸡蛋被清洗过后,是非常容易变质的。 报道这则新闻的记者就做了一组对比实验: 将鸡蛋分成两份,一份仔细清洗后放入冰箱保存,另一份则直接放入冰箱。 存放5天后,分别将两组鸡蛋打开放在盘子中,变化发生了:
▲图左是洗过的鸡蛋,图右是没洗过的鸡蛋 鸡蛋的外壳脏,在烹饪前用水洗一下再加工是正确的。但洗过的鸡蛋会加速变质,就不能再放回冰箱保存了。 鸡蛋的表面,其实布满了许多看不见小孔,被一层保护膜封住,不让细菌从小孔里钻入。 如果用水清洗鸡蛋,这层胶一样的保护膜就被破坏并溶解在水中。小孔失去了屏障,细菌就乘机进入鸡蛋内繁殖,把新鲜的鸡蛋变成了“坏蛋”。 变质的鸡蛋内有大量繁殖的细菌,人体食用后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特别是小孩、孕妇和老人这些体质比较差的人,吃了之后会出现腹泻、腹痛、恶心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 有两个简单的办法。 如果把鸡蛋打开后,发现蛋黄散了,蛋白、蛋黄混在一起,说明鸡蛋的卵黄膜已经失去弹性,鸡蛋不再新鲜。 如果蛋黄蛋白混在一起的蛋,同时散发出霉味、腐臭味,就不能食用了。 ▲新鲜鸡蛋,蛋黄形状分明 如果鸡蛋还没打开,可以把鸡蛋放入一碗冷水中观察。
这种做法判断的依据是,如果鸡蛋被细菌感染了,细菌会放出大量的气体,导致鸡蛋浮水。 其他方法还有“灯光透射法”、“摇晃听声法”,情况比较复杂就不一一列举了,感兴趣的话可以给小脉留言咨询。 要吃到新鲜营养的蛋,给大家几点小建议: 1、长斑的蛋别买。鸡蛋外壳或内壁有黑色的斑点,一般是细菌入侵附着的表现,已经不够新鲜了。曾有微脉的妈咪用户反应:
2、放冰箱储藏。一般在冷藏温度4℃以下,新鲜鸡蛋放一个多月问题都不大。现在天气变热了,室温下存放超过10天就容易变质。 3、大头朝上放,别横放。鸡蛋的大头一端有气室,竖放时蛋黄上浮,贴住气室,可以防止细菌侵入蛋黄,减少营养物质流失。 ▲图左为正确放法 4、鸡蛋虽好,不可多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建议,每周不要超过 7 个鸡蛋。每天能吃几个,分情况来看:
今天中午,给自己加个新鲜营养的蛋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