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传很久以前,大安村一带的老百姓患上了咳嗽病,用了各种办法治都不见效,许多人相继死去。于是,王母娘娘受玉皇大帝之托来到人间。她化装成一位老年妇女,拿着一棵树来到这里,指导人们把树栽上,并告诉人们第二年吃这棵树上结的果子就可以治好咳嗽病。人们吃了这种果子,果然咳嗽病就好了。后来人们纷纷从这棵树上剪枝插栽,结出的果子都能治咳嗽,从此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再也不受咳嗽病的折磨了。因为人们觉得这种树对百姓有利,就叫它“利树”,后来,仓颉造字时,因它是果木,就在“利”字下加了一个“木”字,从此这种树就叫“梨树”,树上结的果子也就叫“梨”了。 ![]() 在赵州梨的传说中,这种梨果还被奉为“神梨”“御梨”。汉光武帝刘秀被王莽追赶,从宋子县(今赵县宋城)逃到平棘(今赵县),咳喘病复发,倒在梨园旁边,被两位老人用半碗雪花梨汁救活,他不禁赞叹:“真是神梨啊!”等他登上皇位,范庄一带的梨就被称作“神梨”了。当魏文帝尝过“常山好梨”后赞不绝口:“真定御梨,大若拳,甘若蜜,脆若菱,可以解烦释渴。”同时给常山郡下了一道诏旨,让年年进贡御梨,从此平棘的梨园也挂上了“御果园”的牌子。 ![]() 在“赵州梨的传说故事”主要发源地大安村的村东有一座玉皇庙,里面不仅供奉着元代的玉皇大帝石像,还供奉着梨农们自古崇拜的“梨花娘娘”。传说中,人们为了感谢送梨树的老年妇女,把她称作“梨花娘娘”,并在那棵梨树旁修了一座庙供奉起来。后来鲁班修桥从此路过,告诉人们事情的来龙去脉,人们才知道原来是玉皇大帝派王母娘娘来搭救百姓,于是就另修了一座玉皇殿来供奉玉皇大帝。(稿件部分摘自《石家庄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