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有些唐诗用普通话读起来不押韵,很多古诗词都是这样,包括现代人用古韵写的诗词。 因为我们的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语言,北方的方言与中古的古代语音有了很大的变化, 语音的变化不是从今天开始的,其实一直都在演变,比如诗经的语言与发音到了汉朝就需要学者作注释了。 最大的语言的变化可能是元朝统治期间,官方的语言就不再采用中原语音,据说明成祖朱棣登基以后迁都北京,重新恢复下江官话。但是明朝灭亡以后,满清入主中原,语音又开始有了变化。 因此现在的南方众多方言比起普通话更接近于中国古语。包括昆曲还是标准的下江官话,文化人喜欢听昆曲,可能就是喜欢这种古朴的韵味吧。 目前普通话于古语最大的不同是没有了古代的入声字的发音,比如苏轼念奴娇就是押入声韵, 物、壁、杰、发、灭、月等字普通话读就不押韵了。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 (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歇、发、别、节、说,这些都是古入声字,入声字目前不仅我们南方的方言里有,越南、日本这些受到中国文化熏陶的国家里也有。 至于山西方言吗?好像不太多吧,还是南方的方言粤语、吴语、客家话这些入声字多,读起来比普通话押韵的多。 喜欢诗词的朋友可以观看我发的关于诗词格律视频,讲课者是东南大学得王步高,讲了一口吴语普通话,不但讲了很多诗词创作的知识,还能听到很多的入声字发音。 @老街味道 |
|
来自: 昵称3290180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