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胡名曲名谱知多少?

 公司总裁 2018-04-19

由于教学的需要,平日里喜欢搜集一些二胡资料。今细细看来,有民国以来的《胡琴正规》(惕身馆主,1924)、《刘天华先生纪念册》(刘复,1933)、《南胡创作曲集》(俞鹏,1945)、《怎样习奏二胡》(陈振铎,1947)、《瞎子阿炳集》(杨蔭浏等,1952)等等,还有刘天华、阿炳、孙文明纪念专集(香港龙音制作有限公司,1996,2000年),《华乐大典·二胡卷》(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编,2010年)以及蒋风之、王国潼、刘文金、鲁日融、闵惠芬、许讲德、王建民等诸家的作品集或演奏专辑。

满满一墙书架的二胡书谱音像,伴随过主人从满头青丝到两鬓斑白的一段二胡岁月,也记载了二胡这件乐器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轨迹。

望着这林林总总的二胡书墙,心中总会涌出一些念想:若能这些文献梳理、归纳、精选成一套相对简便的二胡教学参考,岂不为后人提供了方便?

尤其是每每发现那些年轻的学子手拿二胡传统曲目,对于作品的来路、谱本的正误、精当的演绎不知所措而一脸茫然的样子,更觉得有编写一套导读类书籍的必要。

于是,历时三年开始梳理起这些往日的伙伴。先是从名曲入手,依次筛选出近百年间那些二胡史上有代表性的经典曲目,从周少梅的《薰风曲》到刘文金的《如来梦》一路走来……

所谓的经典也包括那些在题材、体裁、风格和角度方面有独到之处的部分妙曲,编辑顺序自然按照时间先后梳理成册,也好使读者在浏览作品的同时,把握到上个世纪二胡行程轨迹的脉搏跳动。

其次,导读的意义还在于每首作品的谱本选择。通常地,一首乐曲从问世到闻名,流传过程中必经历众多演奏和教学实践者的再度创作,于是,就出现了这样那样不同弓法、指法的乐谱版本,网络上随手可点的各式乐谱,似乎也为学习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然而,从传承的角度出发,本书还是尽量选用这些作品的最初版本,或是较为公认的通用谱本,或是曲作者、权威演奏者几经修订的确定版本,以便为读者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坐标参照,利于教学中鉴别取舍。

第三,书中用了两万多字的篇幅,简单梳理了诸曲在二胡历史,演变中的创作背景、作品特点及其赏析要义。每首作品附以作者简要评介,也是对曲作者的一份感念。

简单解读之后,还特意安排了每首乐曲自问世以来,不同时期涌现出来的权威演奏版本,这可谓本书的一个亮点。这些经过行家里手几经挑剔的演奏参考版本,很可能为您铺就了一条省心的路径,我们将通过【二胡书斋】微信平台手机微贴的方式,把书中主要曲目做成【寻味二胡】音像系列陆续推出,为您提供那些心仪的演奏坐标……

第四方面来自编著者的一份坚守,近些年所听到的专业二胡作品,钢琴伴奏之声取代扬琴伴奏已然成为趋势。冷静想来,钢琴之下的中国民族器乐,虽然增加了音响宏大和多层次音乐思维,但其永无变化的十二平均律音律格式,使中国音乐原由五度相生律、纯律等多种律制形成的多彩韵味悄然流失。

因之,本书伴奏全部选为扬琴谱本,便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同时也为演奏者和使用者带来方便……

书中的史料依据,基本源自近百年间那些二胡的经典文献,附录中安排的文献参考条目,是专门为有意深究者查询检索而准备的。有关谱本选择和演奏版本推荐,除少量参考文献书目请教前辈行家之外,大部分按照笔者三十有年的教学经验和观察分析所得。

由于本书篇幅有限,仍有部分名曲未能入选;由于手中资料有限,评介难免会有遗漏;由于个人趣味所限,观点可能会有偏颇。种种不足,特就教于各位方家,以便再版时修订增补。

“岳峰教授苦心经营之《中国二胡名曲典辑》(上、下),几经酷暑寅宵,终可殺青付梓。其间披阅之典藉盈框累壁,淘金之流沙银滩十里,工程之艰辛浩瀚,非有精卫、女娲之志,未能成此帙函……“

岳版一册於手,则轻舟过水,庶几无虞,方家学子,皆可各取所需

——摘自朱道忠先生序言

鸣谢:

香港朱道忠博士

天津赵砚臣教授

西安关铭先生

南京梅彦岭先生

【上海大龢堂】乐器文化工作室

【昭华民族音乐】网站

【岳峰二胡研究生团队】孙颖、孟凡雨、于琼

以及南京艺术学院王璇老师、安徽大学胡曦雯等老师的支持和帮助!

封面设计:上海大龢堂乐器文化工作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