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卫坡:因“卫”等候,“坡”有看头

 九歌珍藏阁 2018-04-19


1000多年前,这里是宋朝宰相魏仁浦的小花园,被大文豪欧阳修写进《洛阳牡丹记》。


1000多年后,这里依然盛开着天下最美的牡丹花——魏紫。


300多年前,这里就已经建成集祠堂、私塾、绣楼、家牢、民居于一体的封建官宦家族宅院。


300多年后,这里成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乡村。



这里东扼出入洛阳的咽喉要道,西指洛阳机场航空口岸,连霍高速穿境而过,310国道临村而行。既是孟津的南大门,又是洛阳的后花园。


这就是卫坡,一个神秘而神奇的千年古村。



卫坡,原为魏家坡。关于魏家坡的来历,一说与魏孝文帝陵有关,一说与宋朝宰相魏仁浦“魏氏池馆”有关。明末清初,济源卫氏迁入卫坡,初姓卫,从卫氏三世改“魏”,光绪年间部分又改“卫”,出现“魏卫同处”。1999年又统一改“卫”。目前,卫坡村有祠堂两座,一为魏氏祠堂,一为卫族祠堂,堂名虽有别,供祖却相同。村中有一“本支百世”牌坊,上书一联,其下联“魏卫分宗,河洛溯源共祖宗”,更为此奇特现象增添几分奥妙。



卫坡村古民居之所以令后人为之绝倒,除了其显赫的历史遗迹外,其独特的选址眼光、设计方案和防护措施,也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原因。首先看地理位置,背靠孟津,面朝洛阳,三面环沟,一面靠岭,堪称洞天福地。再来看整体布局,古民居按照卧龙图案设计,一条街道成东西走向,使南北宅院连通,两排宅院从西往东成阶梯状依次升高,寓意步步高升。最后看防护配备,其依岭而建,不仅设计巧妙,而且功能齐备,排水防盗设施完善,人道、神道、水道分明。如此设计,既突出美观,又彰显祥瑞,更可对防灾避祸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真可谓:亘岭真如栖凤舞,长街恰似卧龙蟠。



卫坡古村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故而生机勃勃,传承至今,其中始终贯穿着一条文化主线,也给卫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无比的信心。其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独特的市井文化和多彩的旅游文化,将会给闻名而来的天下宾朋带来奇妙的文化享受。



观赏“魏紫花后”,让绚丽的牡丹文化为您讲述卫坡的风华绝代。


品尝魏府水席,让地道的饮食文化为您的卫坡之旅增添无穷乐趣。


小坐龙头槐茶楼,让休闲的茶茗文化带您回味久违的“世外桃源”。


居住窑洞客栈,让独特的旅行文化给您的卫坡生活点染别样风情。


漫步森林氧吧,让亲切的养生文化让您轻松感受远离都市喧嚣的欢畅。


 

卫坡的每一所宅院都是一座博物馆,每一块土地都是一个植物园,每一片森林都是一处养生馆。卫坡将以美丽的姿态,全新的面貌,独特的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卫坡将成为体验式、回归式、养生式5A旅游景区。



新时代的卫坡充满新希望,新时代的发展迎来新机遇。新时代的春风吹起,带来勃勃生机。卫坡愿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携手并进,把自身的优势推广出去,把有效的力量吸收进来,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时代精神,把握历史机遇,更加奋发有为,共同坚定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为实现“建设美丽和谐的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铸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