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赣:正本清源

 zqbxi 2018-04-19


从这里,了解江西历史与文化。


 说“赣文化”,不能不从“赣”字说起。本文从辞源学的角度“说赣”。


一、关于“赣”字的起源和演变。


     在传世文献中,“赣”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如孔门高足端木赐,字子贡,贡在古籍里常写成“赣”或“贑”,赣有赐予之意,名字正相配合。


=


赣也常用作通假字,借为愚戆、戆直之戆。成书于战国的《山海经·海内东经》:“赣水出聂都东山”。郭璞注:“今赣水出南康南野县西北,音感。”同书《海内经》:“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这两条记载不仅是先秦古籍中“赣”字的实例,而且公认与上古江西地区有关。从此,赣就和江西有了不解之缘。




但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却没有赣字。





note

2

近几十年来,先秦、秦汉时期的简牍、帛书、玺印、铭刻等考古材料大量出现,古文字学界对赣字的认识有了决定性突破。




我们今天熟悉的赣字,实际上是以下字形的讹变和俗体字。




许慎录为:


该字形实际也有讹变。后来赣一直有两种读音,一读干,一读贡,应与此有关。




在此基础上又进而发现,早在西周金文中已有赣字,字形如下图:




是一个会意字,像人以双手赐予玉璋,意为赏赐。后来右边的(如下图)演变为欠。




遂形成了赣字的早期形体(如下图):





由此可知,上古赣字的字形、字音确不从贡,段玉裁的见解实属卓识。

战国及秦代上述各形体的“赣”字出现较多(特别是在数量颇丰的楚、秦系简帛文献中),而从贡的“赣”字则尚未见。




从已知材料看,从贡的“赣”字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马王堆汉墓帛书《春秋事语》中,用于子贡之名。




可能抄写于西汉前期的定州汉简《论语》,子贡也有写作“子赣”或(下图字形)


东汉碑铭中亦有实例,如《谯敏碑》及熹平石经《论语》。




但汉代古文字资料中,“赣”字实例马王堆帛书较为多见(特别是《周易》的“赣(坎)卦”部分和所附古佚书《要》),字形如下图:




但从贡的“赣”仅见上举《春秋事语》一例;又《汉印文字汇》共收入39个赣字,只有2个从贡,字形如下图:





在诸多汉简及湖南长沙走马楼三国简资料中,赣字绝大部分也是从贝而不从贡。




总之,西汉以来伴随着隶书的发展,从贡的“赣”字出现渐多,但更流行的写法仍然是从贝的,部分字形如下图:




此外,“贑”虽已出现,但极少见(目前仅一例,应为东汉之印)。

到魏晋时期,“赣”可能已成为普通写法,“贑”字也流行起来。曾经引起“兰亭序”真伪之争的东晋赣令王兴之、王闽之父子两墓志三见“贑”字,这是六朝使用“贑”字以及已知最早将江西赣县写作“贑”的实例。这以后,除了少数学者(如唐代开成石经《五经文字》和宋代《广韵》的作者等),一般人对“赣”的了解基本是:

二、赣作为江西简称始于何时?


江西称“赣”,无疑因为纵贯全境的赣江之故。赣水至晚战国已经得名,然而以“赣”代称江西从什么时候开始?


历史溯源

      西汉初年,在今章、贡二水汇流处设赣县,隶豫章郡。

      隋唐以来赣县属虔州,为州治。在很长时间里,凡言赣、赣人,均指赣县而言。如唐代著名书法家钟绍京,《资治通鉴》卷209说他是“灨(赣)人”,新旧《唐书》本传则说是“虔州赣人”。 又如苏东坡谪贬北归期间,于书信屡言“度岭过赣”“候水过赣”“已到赣上”,又有名诗《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赣”也都是指赣县和虔州州治之地。

      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以虔为虎头不祥,改虔州为赣州。此后,“赣”较多的时候是指赣州(府)全境。


试举数例:

      江西(风水)之法,肇于赣杨筠松、曾文辿。及赖大有、谢世南辈,尤精其学。

      绍熙癸丑之秋,赣境大水,至浸于(信丰)县鼓楼两樟之间。

      江西山皆至五岭、赣上来,自南而北,故皆逆。




明正德十一年(1516),朝廷设“巡抚南赣汀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嘉靖四十五年(1566)定为南赣巡抚,下辖南安、赣州、韶州、南雄、汀州等府。

清初延续,至康熙四年(1665)正式撤消。这一时期并延及清代中后期,“赣”一般仍指赣州府境,但范围有扩大的趋势。赣州与原从虔州分出、清代又同属岭北道(后改赣南道)的南安,在称谓上逐渐接近,“南赣”、“赣南”成为习语。因此,有时就有以赣代指南、赣情形出现。

如:

      《明儒言行录》卷8:“赣人性矫野,(王守仁)为立十家牌法,作业出入有纪,又行乡约,设社学,教郡邑子弟歌诗习礼,……岭北风俗,为之丕变。”既云“岭北”,显然是指南、赣二府之地。

      又明《李友华墓志》:“(万历中)巡抚南赣,……在赣十四年,威惠甚著”。

      《盛京通志》卷77《胡有升》:“(顺治五年)以总兵出守南赣,……六年致仕,赣人思其德。”这里单言的“赣”,已包括了整个南赣巡抚辖区。


尽管内涵逐步扩大,但直至清后期,“赣”一直只是局促于江西南部一隅,并未成为全省概称。历史上,江西的概称有豫章、江西、江右、西江等,元明时期随着江西行省设立,也称江、江省,“江”成为江西简称。 清代朝廷诏奏及官方文书中大量使用“江省”“江境”“江抚”“江、闽”“江、粤”等语,曾任江西巡抚的蔡士英有《抚江集》一书,说明清代也一直如此。


 但“江”作为省称,易与江苏和黑龙江相混(清代这两省也可称“江”或“江省”),因而最终未能持久通行,“赣”逐渐取代“江”成为江西简称。现在可断言的是:清末江西称赣已经普遍流行。



江西简称为“赣”的约定俗成,应该还是光绪朝即19世纪70年代以来的事情。之所以这一时期“赣”取代“江”成为江西简称,应和电报的流行有关。电报要求言简意赅,不易误解,为了区别,“赣”才最终成为江西的名号。中国电报的引进和流行,正好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事情,这可以印证这一推测是有根据的。显然,相比于许多省份,如蜀、粤、闽、晋、豫、皖、滇、黔、浙、陕等简称的确定均不晚于明代,江西称赣是很晚的事情,距离现在仅百余年。由此,“赣”也走完了它从小到大的历史道路,历时两千多年,又实在够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