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隅良典的研究生涯及自噬作用是什么 | 氧分子网

 王开升 2018-04-20

10月3日,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3日中午11时30分,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以表彰他发现了细胞自噬的机制。大隅良典是日本第23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是第6位医学奖获得者。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

大隅良典的获奖理由为他在发现自噬这一过程的机理上取得的成果,诺贝尔奖委员会在颁奖词中说,自噬已经被认知超过50年,但是这一过程在生理学和医学的重要性只有在大隅良典的颠覆性研究之后才得到体现。

而当大隅良典接到得奖通知时感到很惊讶,他说:“我很惊讶,我在我的实验室。”

此前,大隅良典所带领的研究小组宣布,他们成功探明了细胞自噬的启动机制。本次研究对预防和治疗由细胞自噬引发的癌症及神经类疾病有重要意义。2013年,大隅良典就曾和东京工业大学教授水岛升成为生理及医学奖有力候选人,二人证明了生物蛋白质在体内被分解、再利用的“自噬性”机能。这一具体成果已于2016年7月11日刊载在美国知名科学杂志《Developmental Cell 》上。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

氧分子网www.)了解,大隅良典(日语:大隅良典/おおすみ よしのり Osumi Yoshinori,1945年2月9日-),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现任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名誉教授、基础生物学研究所名誉教授、东京工业大学前沿研究机构特聘教授。大隅教授是细胞自噬研究的先驱,曾获得京都奖、盖尔德纳国际奖及日本人第2座威利奖。

大隅良典人物成长经历及其研究生涯

时值太平洋战争末期的1945年2月9日,大隅良典出生于日本福冈县福冈市,其父为九州帝国大学教授,大隅良典则是家中四兄弟的老么。幼少时期,大量阅读兄长赠送的自然科学读物,其中又以八杉龙一的《动物的历史》、麦可·法拉第的《蜡烛的化学史》、三宅泰雄的《空气的发现》(空気の発见)最令他感动,也启发了对科学的兴趣。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

其后,大隅上京,考入东京大学理科二类。起初他想在理学部学习化学,但又被教养学部新设置的基础科学课程有兴趣,便转变了方向,神原秀记与渡边公纲成为他在基础科学科的同级生。1967年从东大毕业,取得学士学位后,进入东大大学院理学系研究科继续深造。由于受到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研究吸引,他师从今堀和友教授。博士班时期,大隅其实是在京都大学大学院就学的[4],1972年结束东大博士课程(期满退学),1974年取得东大理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关于Korishin E3作用机制的研究」。

大隅良典的博士导师今堀和友师从水岛三一郎(1962年、1964年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故大隅也是水岛三一郎的再传弟子。此外,水岛三一郎的孙子水岛昇曾是大隅的学生,并与大隅一同入选2013年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

研究生涯

在恩师今堀和友的引介下,大隅远渡美国,进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杰拉尔德·埃德尔曼的研究室,在洛克菲勒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当时,埃德尔曼的研究方向,开始从免疫学转向发育生物学,大隅也确立了毕生从事体外受精研究的方向。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

其后,大隅响应的东大教授安乐泰宏的邀请,返回日本。1977年至1986年间担任东大理学部助手,1986年升任讲师,1988年转至教养学部担任助理教授。1996年转至冈崎国立共同研究机构设置的基础生物学研究所,担任教授。2004年担任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生命科学科兼任教授[3][4]。2009年从综研大退休,获名誉教授称号。同年担任东京工业大学综合研究院特聘教授。现在是东工大前沿研究机构特聘教授。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

主要成就

专长生物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领域。最知名的成就,是阐明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和生理功能。由于相关论文被大量引用,因此名列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2006年,日本学士院高度评价大隅的成就:「一贯正面致力于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的阐明,完全不跟风」,并授予他日本最高学术奖日本学士院奖。2012年再以极高评价获得「诺贝尔奖的最后一哩路」京都奖基础科学部门。2016年10月3日,由于“在细胞自噬机制方面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大隅从属的学术团体包括:日本植物学会、日本植物生理学会、日本生化学会、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会等。更多科学家故事:www./tag/kexuejia

科普:什么是“自噬作用”?

自噬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上世纪1960年代,当时研究人员发现细胞能够消灭自身内部物质,方式是将其包裹进一个膜结构中,从而形成小型囊体并被输运至被称作“溶酶体”的回收机构进行分解。对这一过程开展研究非常困难,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对其知之甚少。

所谓自噬作用,是指细胞在应对短暂的生存压力时,可通过降解自身非必需成分来提供营养和能量,从而维持生命。相应地,自噬作用也可能降解潜在的毒性蛋白来阻止细胞损伤,或是阻止细胞的凋亡进程。然而自噬并不总是良性反应,它更像是在走投无路时进行的一场豪赌。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

自噬是细胞吞噬自身细胞质蛋白或细胞器的过程,细胞借此分解无用蛋白,实现细胞自身的代谢需要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细胞自噬除了能够分解细胞内的老化物质及有害物质,维持身体健康外,不少有冬眠习性的哺乳类还会利用这一现象,让细胞内的物质再生以此维持生命。

直到上世纪1990年代,在经过一系列出色的实验之后,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利用面包酵母找到了与自噬作用有关的关键基因。随后他开始致力于阐明酵母菌体内自噬作用的背后机制,并发现与之相似的复杂过程也同样存在于我们人类的细胞内。大隅良典的研究更新了我们关于细胞物质循环的旧有观点,他的研究开启了理解自噬作用在许多生理过程中关键作用的崭新道路,如生物体对于饥饿的适应或者机体对于感染的反应。自噬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自噬作用机制在一些类型的疾病,如癌症和神经疾病等病症中也发挥了作用。更多诺贝尔奖解读:www./tag/nuobeierjiang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

去年此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而在今年的诺奖揭晓之际,人们也期盼着看到更多的华人科学家出现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有两位华人科学家——麻省理工学院的张锋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卢煜明成为诺奖的热门候选人,他们入选了化学领域的预测名单:张锋在老鼠和人类细胞中应用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卢煜明在孕妇血浆中检测到胎儿游离DNA,取得无创产前检测的创造性成果,9月19日他还刚刚获得2016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

其他各奖项的具体揭晓时间如下(北京时间):

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3日17时30分;

物理学奖:10月4日17时45分;

化学奖:10月5日17时45分;

和平奖:10月7日17时;

经济学奖:10月10日17时45分;

文学奖:10月13日。

1901年-2015年最受欢迎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伊万·彼得罗维奇·巴普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

生于:1849年9月14日,俄罗斯梁赞
卒于:1936年2月27日,俄罗斯列宁格勒
获奖时工作机构:圣彼得堡军事医学院
领域:消化生理学
获奖情况:单独获奖
获奖评语:“他在消化生理学领域的杰出贡献,扩展了人们对该领域的认知。”

主要工作

人体通过消化过程从食物中获取营养和能量。伊万·巴甫洛夫通过对犬类的肠道手术来研究各类消化过程。在1890年代,他发现了在神经系统影响下,身体不同部位如何影响肠道的运动,以及胃液和其他体液的分泌。他还指出了一些心理因素的影响,比如饥饿会激活胃液分泌。此外,他证实了胃粘膜对不同化学物质的敏感程度

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Sir Alexander Fleming)

生于:1881年8月6日,苏格兰洛克菲尔德
卒于:1955年英国伦敦
获奖时工作机构:英国伦敦大学
领域:抗菌药物、细菌学、生物化学
获奖情况:与其他两位科学家共同获奖
获奖评语:“发现了青霉素及其对各类传染病的治疗效果。”

主要工作

在微生物视角下,生命意味着对生存权的不停争夺。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对此非常着迷,他的工作台上总是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细菌培养皿。1928年,他发现一个培养皿中霉菌的生长开始阻碍附近细菌的生长。他由此得出结论,霉菌中包含了某种物质,可以有效阻碍细菌生长。这种物质后来被命名为青霉素(盘尼西林),成为药物治疗细菌感染的基础。

詹姆斯·杜威·沃森(James Dewey Watson)

生于:1928年4月6日,美国芝加哥
获奖时工作机构:美国哈佛大学
领域:遗传学、分子生物学
获奖情况:与其他两位科学家共同获奖
获奖评语:“表彰他们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重要作用。”

主要工作

1944年,奥斯瓦尔德·艾弗里(Oswald Avery)证明了DNA是遗传密码的载体。1953年,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发现了DNA分子结构,为艾弗里的理论提供了进一步解释。这种双螺旋结构包含了遗传代码,并解释了如何进行自我复制。

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

生于:1843年12月11日,德国克劳斯塔尔
卒于:1910年5月27日,德国巴登巴登
获奖时工作机构:德国柏林传染性疾病研究院
领域:细菌学、疾病传播
获奖情况:单独获奖
获奖评语:“表彰其在结核病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

主要工作

结核病是一种会对身体组织造成严重影响的疾病,特别是在肺部。罗伯特·科赫曾在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方面,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研,并在1882年发现了结核菌。他后来深入研究结核菌素,这是一种由结合细菌形成的物质,希望其可以用来治疗结核病,但被证明无效。罗伯特·科赫不认为人类结核病与动物结核病之间存在关联,这一点上,他并非完全正确。

屠呦呦(Youyou Tu)

生于:1930年12月30日,中国宁波
获奖时工作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北京
获奖情况:与另两位科学家共同获奖
获奖评语:“表彰她所发现的治疗疟疾的全新疗法。”

主要工作

许多严重的传染性疾病都是由昆虫传播的寄生虫引起的。疟疾是一种单细胞寄生虫造成的,会导致严重的发烧。传统中医使用青蒿治疗发烧。在20世纪70年代,在深入研究传统的草药后,屠呦呦提取除了抑制疟原虫的青蒿素。基于青蒿素发展处的药物拯救了了数百万人的生存。

卡尔·兰德施泰纳(Karl Landsteiner)

生于:1868年6月14日,奥地利维也纳
卒于:1943年6月26日,美国纽约
获奖时工作机构: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美国纽约
领域:血液学
获奖情况:单独获奖
获奖评语:“表彰其发现人类血型系统。”

主要工作

当一个人由于事故或疾病流失大量的血液后,必须得到及时补充。那时,从一个人身上往另一个人身上输血的后果经常是灾难性的。卡尔·兰德斯泰纳最终发现了原因:不同人的血液在混合时,有时会产生凝结的血液细胞。他在1901年解释道,人们有不同的类型的血液细胞,即不同血型。这一发现使得人们开始按照血型是否匹配为原则来进行输血。

威廉姆·C·坎贝尔(William C. Campbell)

生于:1930年6月28日,爱尔兰拉梅尔顿
获奖时工作机构:德鲁大学,美国纽约麦迪逊
获奖情况:与其他三位科学家共同获奖
获奖评语:“表彰其发现蛔虫寄生感染的全新疗法。”

主要工作

许多严重的传染性疾病都是由昆虫传播的寄生虫引起的。河盲症是由小蠕虫病毒感染眼角膜所引起的致盲。淋巴丝虫病,或者叫做象皮病,也是由一种蠕虫造成的,会产生慢性肿胀。大村智(Satoshi Omura)通过培养细菌产生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的物质。1978年,威廉·C·坎贝尔和大村智发现了一种名为阿维菌素的新药,其衍生物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象皮病的发病率。

塞韦罗·奥乔亚(Severo Ochoa)

生于:1905年9月24日,西班牙卢阿尔卡
卒于:1993年11月1日,西班牙马德里
获奖时工作机构:纽约大学医学院,美国纽约
领域: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
获奖情况:与另一位科学家共同获奖
获奖评语:“表彰他发现了生物合成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机制。”

主要工作

DNA和RNA承载了生物遗传密码,并决定了其传递的过程。塞韦罗·奥乔亚研究了DNA和RNA的形成过程,以及是那些酶在控制着这一过程。通过研究细菌,奥乔亚Marianne Grunberg-Manago在1955年发现的一种聚合酶。最初,人们认为这种酶基于DNA包含的信息来合成RNA,但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虽然这种酶也被证明确实有其他重要的功能。

1.png
弗朗西斯·哈里·康普顿·克里克
(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

生于:1916年6月8日,英国北安普顿
卒于:2004年7月28日,美国加州圣地亚哥
获奖时工作机构:生物分子学实验室,英国剑桥
论语:遗传学、分子生物学
获奖情况:与其他两位科学家共同获奖
获奖评语:“表彰他们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重要作用。”

主要工作

1944年,奥斯瓦尔德·艾弗里(Oswald Avery)证明了DNA是遗传密码的载体。1953年,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结构,为艾弗里的理论提供了进一步解释。这种双螺旋结构包含了遗传代码,并解释了如何进行自我复制。

1.png
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
(Frederick Grant Banting)

生于:1891年11月14日,加拿大阿里斯顿
卒于:1941年2月21日,加拿大纽芬兰
获奖时工作机构:多伦多大学,加拿大多伦多
领域:内分泌学、代谢学
获奖情况:与另一位科学家共同获奖
获奖评语:“表彰他发现了胰岛素。”

主要工作

糖尿病是一种人体无法正常代谢糖分的疾病。医生意识到糖尿病可能是由于胰腺产生的胰岛素缺乏造成的,但又无法证明这一点。弗雷德里克·班廷怀疑胰腺中产生的另一种物质胰蛋白酶,造成了胰岛素的不正常分泌。在1921年,弗雷德里克·班廷和查尔斯·贝斯特(Charles Best)对犬类进行了治疗,并使它们不再产生胰蛋白酶。胰岛素由此开始被用于治疗糖尿病。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全盘点

在诺贝尔奖体系中,有一部分是颁布给那些在生理学界或医学界有杰出贡献的科研工作者,这就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届获奖人中不乏改变医学世界的牛人,例如发明青霉素的弗莱明,还有我国杰出科研工作者发现青蒿素的屠呦呦教授。

第一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颁布是在1901年,现在就让我们来盘点下1901年到2015年间环绕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生的事情吧。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数量

从1901年开始计算,一共有106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颁发。其中有九年没有颁发相关奖项:1915, 1916,1917, 1918, 1921, 1925, 1940, 1941 以及 1942。

那么为什么这些年都没有颁发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呢?在诺贝尔基金会章程上写道:如果在考虑范围内的所有科学发现没有足够的重要性,奖金将被保存至下一年。如果第二年,仍然不能颁发奖项,那么奖金将纳入诺贝尔基金的受限资金中。而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诺贝尔奖没有颁发。

◆ 共同分享和独享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题

为什么诺奖可以共享呢?原因就写在诺贝尔基金会章程上:如果两项科学发现都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那么诺贝尔奖的奖金可以平均分为两等分。如果两位或者两位以上的科学家参与了一项能获奖的科学发现,那么诺贝尔奖可以同时颁发给他们。但是,一届诺贝尔奖不能分给三位以上的获奖者。

◆ 获奖者的数量

据统计,1901年至2015年间,前后共有210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

◆ 获奖者的生日

获奖者中,最常见的生日是5月21日和2月28日。

◆ 获奖者的平均年龄

据统计,1901年至2015年间全部获奖者的获奖平均年龄为58岁。

最年轻的获奖者:迄今为止,该奖项最年轻的获奖者是弗雷德里克·G·班廷(如上图),他和他的助手于1923年因成功分离胰岛素而得奖,获奖的时候年仅32岁。

最年长的获奖者:佩顿·劳斯,他发现了病毒在某些癌症中所扮演的角色,因而获得196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的时候已经87岁了。

◆ 女性获奖者

全部210位获奖者中,只有12名是女性。而在这12人中,只有巴巴拉·麦克林托克(如下图)是独享诺奖,其余均和他人分享当年的诺奖。

1947 – 格蒂·特蕾莎·科里
1977 – 罗莎琳·萨斯曼·耶洛
1983 – 巴巴拉·麦克林托克
1986 – 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
1988 – 格特鲁德·B·埃利恩
1995 – 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
2004 – 琳达·巴克
2008 –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
2009 –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以及卡罗尔·格雷德
2014 – 梅·布莱特·莫索尔
2015 – 屠呦呦

◆ 多次获奖者

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能够获得两次或以上次数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没准下一个就是你。

◆ 死后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者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主中,没有人是在死后才获奖的。从1974年开始,诺贝尔基金会章程已经明确表示,诺贝尔奖不能颁布给已经过世的科学工作者,而在宣布获奖后获奖人才去世的情况不在其列。

在1974年之前,诺贝尔奖颁发给已故科学工作者的案例也只有两例:1961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Dag Hammarskjöld)达格·哈马舍尔德以及193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Erik AxelKarlfeldt)。

而在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一份官方声明中表示,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拉尔夫·斯坦曼(Ralph Steinman,如上图)在获奖前三天已经去世。但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还是决定将奖项颁发给他,因为在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召开的诺贝尔大会上,委员会颁布奖项的时候并不知道斯坦曼教授已经离世。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的家庭树

科学伉俪:
卡尔·科里和格蒂·科里夫妇(Gerty Cori and Carl Cori,如上图)因发现糖原的催化转化原因同时获得194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梅·布莱特·莫索尔和爱德华·莫索尔夫妇(May-Britt Moser and Edvard I. Moser)因发现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同时获得201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父子兵:
汉斯·冯·奥伊勒-切尔平(Hans von Euler-Chelpin,化学奖)和乌尔夫·冯·奥伊勒-切尔平(Ulf vonEuler,医学奖);
阿瑟·科恩伯格(ArthurKornberg,医学奖)和罗杰·科恩伯格(Roger D. Kornberg,化学奖);

龙兄虎弟:
简·丁伯根(Jan Tinbergen,经济学奖)和尼克拉斯·丁伯根(Nikolaas Tinbergen,医学奖);

◆ 强制放弃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只有一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获奖者所在国当权者强制要求放弃领奖。二战期间,阿道夫·希特勒驳回三位德国科学家接受诺贝尔奖的请求,其中就有193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格哈德·多马克(如上图)。

另外两位科学家分别是193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理查德·库恩以及193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道夫·布特南特。不过,他们之后还是接收了诺贝尔奖证书和奖章,没有奖金。

◆ 获奖者以及他们的专业领域

获奖者涉足领域最普遍的是基因科学,共有48位科学家获奖。

◆ 获奖者的无间合作

科学研究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伟大的发现更需要科学家之间无间的合作,就像多名诺贝尔获奖者之间都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提名

在提名数据库中,你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说,奥地利神经学者西格蒙德·佛洛伊德(1856-1939,如上图),同时也是精神分析学界的奠基者,曾经先后32次被提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却从来没有获奖。

1929年,一位专家进入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中,他表示佛洛伊德的工作没有进一步研讨的必要,因为他觉得这样的工作没有科学价值。也许佛洛伊德的工作就是这样不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所接受。在1936年,佛洛伊德甚至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是他的相识,诺奖得主罗曼·罗兰。

诺贝尔奖的提名数据被尘封了50年之久,才展现在世人面前。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是由瑞典雕塑和雕刻艺术家埃里克·林德伯格设计,图案描绘了一位医学天才正伸出手用碗收集从石缝中流出的水,尝试给怀中罹患疾病的少女解渴的画面。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证书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证书十分精美,可以说每一本证书都是一件艺术品。它们都是由瑞典或者挪威最顶尖的艺术家和书法家制作而成。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用他大部分的资产——超过3100万瑞典克朗(折合现在17亿200万瑞典克朗)——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以表彰那些对社会做出卓越贡献,或做出杰出研究、发明以及实验的人士。

◆ 单词“Laureates(获奖者)”的来源

单词“Laureate(获奖者)”本义是戴着桂冠的人。在希腊神学中,阿波罗就是这样一个戴着桂冠出场的人。桂冠则是由月桂树(拉丁语:Laurusnobilis)的枝条和树叶编织成的圆形王冠。在古希腊,桂冠一般授予体育竞技的胜利者或是文学领域的佼佼者,是荣誉的象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