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家在地震带上吗?地震风险度如何?快来看看

 长孫无忌 2018-04-20

作者 | 智 库 君 

地震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时不时就会光顾我们身边,只不过大部分地震都比较轻微,人们难以察觉而已。

虽然大地震很少出现,但是一旦出现却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为目前的科学还很难准确预测地震的到来。

就在昨天晚上和今天早晨,四川的九寨沟和新疆的精河县就分别发生了一起7.0级和6.6级地震,都属于强震震级,所幸的是震中附近人口并不密集,所以才没有造成很大的损失。

< 壹="">

中国的地震带分布

大家可能会发现,新闻上经常会听说四川发生地震的消息,另外台湾、新疆和河北等地也是地震的高发区,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就是因为这些地方位于地震带上,所以就比较容易受到地震的威胁。中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历史上出现过的大地震几乎都是发生在这些地方。

1、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

2、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3、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

4、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5、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中国的地震带及发生过强震的地方

< 贰="">

地震发生的规律及特点

虽然现在的科学无法对地震进行准确预测,但是却能够掌握地震的一些规律和特点。

1、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具有活跃—平静交替出现的特征。

20世纪的100年间,我国大陆经历了五个地震活动相对活跃期和四个地震活动相对平静期。

其时段划分大致为:

1901~1911年、1920~1937年、1947~1955年、1966~1976年和1988~2000年为相对活跃期。

1912~1919年、1938~1946年、1956~1965年和1977~1987年为相对平静期。

在地震活跃期可能一年就出现几次6级以上大地震,而在平静期则可能几年都没有发生一次大地震。

2、地震活动的区域上也具有活跃—平静交替出现的特征。

如果一个区域较为频繁地出现6级以上地震,那么说明它已经进入了地震活跃期。

例如上世纪20年代~30年代初是西北地区的地震活跃期,1920年宁夏海原、1927年甘肃古浪、1932年甘肃昌马分别发生了8.5级、8级和7.6级大地震。此外在整个20世纪里,西北地区都没有发生过7级以上大地震。

而河北在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是环渤海地区的地震活跃期。1966年河北邢台、1975年辽宁海城和1976年河北唐山分别发生了7.2级、7.3级和7.8级大地震。此外在整个20世纪的其他时间里,环渤海地区都没有发生过其他7级以上大地震。

而在最近十年里,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进入地震活跃期。2008年四川汶川、2010年青海玉树、2013年四川雅安和昨天的四川九寨沟,分别发生了8级、7.1级、7级和7级地震。这一时期里,该地区发生强震的频率要明显高于20世纪。

< 叁="">

中国主要城市的地震风险度指数

地震风险度指数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的徐伟发明的,它并不是指地震发生的概率大小,而是个综合指标。

通过城市的地震发生概率、城市的人口密度等承灾体指标,以及医院床位等响应能力指标,来综合评估该城市的对地震的抵抗能力。

地震风险度指数受三个指标的影响:导致灾难的强度因素(如城市近源地震等效震级)、承灾体的脆弱性指数(人口、GDP、建筑抗震能力)和响应能力(疏散、救援等应急应变能力)。

注:有专家表示不认可该指数

该图是作者用2000年的数据,对中国的各个省级以上城市的地震风险度进行了计算,得出该城市的地震风险指数,指数越高的城市危险度越高。

虽然有专家对这套指数提出质疑,认为它不够严谨。但是智库君研究了一些,还是觉得它有一定的科学性,所以放出来供大家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