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死跑龙套的话大秦王朝十五年第二系列《一统六合》(十)

 恶猪王520 2018-04-20

燕国也随着韩、赵、魏、楚四国而去了,当时,战国的土地上只剩下秦国和 齐国这两个国家在无语地对望着。秦国的疆域如一匹凶猛的狼,对着东方的这只 齐国绵羊露出了狡黯的眼神和锐利的尖牙。齐国,这个离开动乱世界一段时间的 国家,战争也找上它了。

因为齐国地处秦国的远方,故在秦国灭亡六国的过程中,它被排到了最后。 也因为秦国在攻伐其他国家的时候采取了笼络齐国的战略,所以齐国在最后这段 动乱的时代里竟然过上了一种相对安定的生活。而当时的齐王建对这种安稳的曰 子倒也挺欢迎的,因此,在秦国的军队如虎一般地侵蚀着其余五国的土地时,齐 国竟然乐意地接受了秦国的笼络,对这些野蛮的行径采取了观望的态度。

这种观望的态度为齐国争取了一段太平生活,苏东坡由此认为齐国在六国纷 扰的年月里能保持四十年的和平,不失为一项德政。但是,明代前七子”之一 的何景明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齐国的这种安稳是以牺牲其余五国作为代价的, 若没有五国作为秦国的阻碍,齐国又哪儿能保持那么久的安定?

这两种看法都没有问题。东坡是从民生的角度来看,对于齐国的百姓来说, 安稳的生活自然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当然,若基于一种政治上的前景,何景明的 看法无疑更有说服力。没错,齐国在贪恋和平的时候忽略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一 味地忍让秦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和秦国之间的缓冲地带被一一地消除,竟对此 无动于衷。而事实也证明了,当中间的阻碍被一一铲除之后,秦国这匹狼立刻露出了它的真实面目,将它锋利的爪子伸到了这个一直很礼让自己的国家。

当时的齐王是齐王建也是如燕王喜一样的君主,平庸而无主见。在齐王建 的早期,齐国的政权掌握在太后君王后手里,这个女人以其柔软的性格为齐国争 取了数十年的太平生活。但是,君王后在临死之前却犯下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当 齐王建在病榻旁询问她何人可用时,她对此没有提出任何意见。

为什么说这是个错误?以齐国的安定生活以及它向来的东方大国地位,齐国 是不可能缺乏人才的。但是君王后却在她死前无法讲出一两个贤臣的名字,其原 因便在于:君王后以女人特有的私心企图稳固弟弟后胜的权力。

后胜是齐王建之相,此人是个贪财之辈,生平接受贿赂无数,而在执政能力 上又有所欠缺。就是这样一个臣子,以他的贪婪争取到了齐国的平静——在秦国 的分化策略里,他作为重点关注一个对象,接受了秦国无数的重金贿赂,以此作 为报答,秦国希望他能力劝齐王建不要出兵援救其他正陷于水深火热的国家,而 让他们自生自灭。

对于后胜来说,这不过是一件小事。一箱金银的报答只需让他继续君王后的 执政理念,这有何难呢?君王后在世时在秦和五国之间采取了中立的态度,而后 胜只需将这种态度继续下去,便能得到秦国大量的奖赏,在后胜的天平上,这种 交易无疑是净赚的。

而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后胜还派出大批宾客前往秦国。在秦国,秦王政对 这些宾客以礼相待,用重金收买了这些齐国宾客们。作为交换,这些宾客在回到 齐国后,于国内制造了大量亲秦的舆论。齐王建这个无能之辈,之前依靠母亲, 母亲死后便将大权让给了后胜,对于后胜的所作所为,他无心去插手。因此,在 后胜执政的时代里,齐国一如既往地沉浸在东方那宁静幸福的世界里,西边的战 乱从未触及这个国度,而这个国度的臣民也一片松懈,毫无斗志。

如果说在秦国进攻其余五国的时候,齐国作为一个中立国是幸福的,那么这 种幸福在五国灭亡之后将转变为痛苦,给齐国一个巨大教训。

就在燕国灭亡之后,秦王政的敌人就只剩齐国一个了。秦王政的接连胜利早 已证明,要让齐国灭亡不过是如探囊取物一般。因此,为了尽快完成统一大业,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王政派出刚在燕地取得巨大功绩的王贲挥 戈南下直取齐都临淄(今山东临淄。临淄,这个屹立在东方大地上千年的古 都,即将面临怎样的命运呢?

在安详中沉寂了几十年的齐国,面临王贲大军的压境,已经失去了任何抵挡 的力量。这个曾经覇据一方的雄狮,此时却如襁褓中刚醒的婴孩,完全不知道该 如何去应对突然性的袭击。齐王建的随遇而安,以及后胜对于秦国的偏向,都决 定了秦国在收下这个国家时丝毫不用废一兵一卒。王贲大军直下临淄,还未摆好 攻城的阵势,齐王建便亲自打开了城门,将这座可媲美咸阳的东方古都,拱手送 给了秦王政。

是齐王建的暗弱和贪图享乐的性格葬送了齐国,也因为这种性格,齐王建最 后接受了对于他应得的判决——饿死于流放之地。当齐王建没有东西吃的时候, 他是否会为他之前眼睁睁地看着五国被灭却不插手而感到后悔?他是否会为他在 安乐椅上坐了太久而感到忏悔?这是一个懒惰的孩子,对于治理国家毫无心思的 孩子,安逸的生活令他沉沦,随遇而安的性子也注定了他身无斗志的虚弱。而他 的母亲,君王后,这一个仁慈得近乎残酷的女人,无论是对于她的国家,还是对 于她的儿子,都用了一种溺爱般的态度。

至此,秦国终于走完了它削平群雄、统一六国的最后一程。而在其中值得注 意的是,这支历来被称之为暴军的虎狼之师在攻伐六国的过程中,竟然从未 有屠城之事发生。看来,秦王政以及他的将领们对于统一的最终胜利付出了难得 的克制与谨慎。

当临淄城投降的消息传到咸阳的时候,这座最后成了最大赢家的城池发出了 惊天动地的喝彩声。云彩飘过咸阳的上空,为这座激动的城池罩上了一层仙境般 的梦幻帷幕。在宫殿里,秦王政平静地坐着,内心却不断翻滚着汹涌波涛。所有 的大臣都在祝贺着眼前这个做出了无人可匹敌的伟大功绩的君主,这些功绩衬托 着他的神圣和威严,让他看起来仿佛远古的三皇五帝,令人心生敬佩,又望而却 步。

秦王政自己也明白他的功绩,自己的先祖和这几个国家争强了数百年,而到 了自己的手上竟然彻底实现了每一位秦人的梦想。秦王政在秦国的历史上缔造了 最大的辉煌,虽然他明白这一半得归功于他那些为此而奋力的先祖,但他还是无 法虚心地抑制住对于自己功绩的得意和骄傲。

历史走到了这里,秦王政在咸阳宫里准备着他的一系列一统措施,而这时 候,那六个曾经在大地上互相争夺的国家全都到另一个世界相聚去了。当这六个 国家聚到一起的时候,他们是否会聊一聊为什么秦王政能将他们一一击破?他们 是否会谈起之前合纵的辉煌,然后为这种辉煌不再而感到叹息?而当聊到合纵的 时候,他们又是否会想到一点,即因为他们彼此间不再团结,从而给了秦国一个 各个击破的机会?

所谓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阿房宫赋》,这句话并非在否定 秦王政的功绩,只是在对于六国的灭亡上,杜牧倾向于从六国内部寻找原因。杜 牧的话有五分道理,六国的灭亡其中有一半必然是因为秦国的实力和计谋,无论 是秦王政自己,还是李斯、尉缭、王翦、王贲、李信和内史腾等一批大臣,他们 的努力都保障了这种统一的顺利进行。此外,还有另一半便是因为六国自己身上 的原因。其一,六国之间无法团结,导致秦国对于合纵的瓦解有机可乘;其二, 六国的君主大多昏庸无能,远忠臣而近佞官。单单这两个缘由便足以解释六国相 继灭亡的原因,无论是各国之间,抑或是国内,难以形成同一战线,必然会令敌 人乘虚而入。

无论六国在神灵面前为自己的错误如何进行忏悔,他们都改变不了秦王政的 军队遍及天下的事实。从此之后,中国大地已经没有战国的故事,他换了一个名 字,叫做秦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