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时期,可以说是猎奇者的最爱了,毕竟什么荒诞事都有可能发生。 就连当时的医学,也以狂野著称。 BBC就拍了一部喜剧,呈现了当时骚操作的医术,现在看来简直惊悚, 看得影sir内心疯狂滚吐槽弹幕。 《江湖郎中》 Quacks (2017)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有了工业革命的加持,科技发展神速, 医学上也开始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疯狂探索时期。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当时的三位医生好基友。 莱辛,做过上千台经典手术案例的专家,最著名的外科手术医生。 从血迹斑斑的手术服,就能看出确实经验丰富。 先不要吐槽这脏兮兮的手术服, 因为当时根本没有无菌操作的概念, 不仅手术服、手术器械从不清洗,医生甚至一边手术一边抽烟、喝酒。 而且周围还有吃瓜群众围观手术过程, 医生还要时不时跟观众们互动聊天。 当时麻醉技术不成熟, 为了减少患者痛苦的时间,外科手术的标准就成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江湖上一直流传着莱辛“截肢手术只需92秒”的传说。 当然,盲目追求速度也有负面影响, 比如容易失手误伤。 约翰,是一位牙医, 整天本着神农尝百草的精神,研究各种药物的麻醉作用。 当时的麻醉药,有致幻效果,所以更多的人拿来当毒品磕。 约翰也是一边嗨一边做科研,自己爽到云里雾里,还不忘让妓女记下自己的感受。 虽然工作过程很爽, 但穷困潦倒,整天被债主追着打,沦落到去卖假药维生。 威廉,是位心神学家,也就是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的合称。 他就比较惨了, 为了治疗,时不时还要跟病人演小剧场, 病人疯起来,挨揍也是常态。 而且总被质疑存在价值。 毕竟外科医生,锯断患者一条腿就能证明自己的成果, 他怎么证明? 所以时刻还要承担着失业的风险。 这剧真不怪观众翻白眼吐槽,这些医生真的不靠谱! 手术后不清洁不去死肉,就算没死在手术台上也会死于感染吧? 手术工具太狰狞了,怎么看都是屠宰场工具。 麻醉更是玄学,会不会过量死翘翘全看运气。 不专业就罢了,有些医生开药方那叫一个脑洞大, 一位夫人下体刺痛, 医生开的药方就搞笑了: 禁食一周,每天骑马两小时,周日除外,感染区域放上新鲜的烤土豆。 ???骑马能治妇科病? 烤土豆是什么鬼? 吐槽之魂已经控制不住了, 全程替患者捏把汗。 此剧的观剧体验就是, 一边吐槽一边爆笑,英国人玩起冷幽默真是不得了。 当然,此剧也呈现了当时开化进步的趋势。 医院的女护士开始质疑医生的操作习惯,建议切除死肉,开窗通风,清洗手术器械,多更换病房床单...... 她的观点,都在后世实现。 外科医生莱辛的妻子,更是代表文明开化风气的理想女性。 她致力于公益事业,比如呼吁减少工作时间。 她敢于挑战时代限制。 坦荡地谈论、观赏裸体画作, 读大胆描写欲望的书, 这些是莱辛看了都面红耳赤、羞于启齿的东西。 当时女人地位低下,只被允许当家庭主妇。 但是她却一心要成为医生。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当时,女人被视为太过敏感,情绪易受波动,不适合当医生。 但她坚持读医学书, 女扮男装去参加医学讲座, 对陈腐的神学医术不屑一顾。 她终于争取到作为手术助理参加手术。 手术执行者是当时名声大噪的名医,但在手术中,由于他的误诊造成患者动脉大出血, 是莱辛的妻子,指出了问题所在,并提出最好的解决方案,才救回了患者一命。 她用实力,打脸那些说女人不适合医学的人。 正是这些人的勇敢争取,才不断打破对女性的偏见和限制。 当时的人肯定无法相信,在未来的2017年,美国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女性医生治疗的病人,死亡率更低。 如果还有人认为男女不平等,女人先天不适合某些职业的话,那他的思想还停留在遥远的维多利亚时期。 这部剧用爆笑的喜剧效果,来呈现了维多利亚时期医学的拓荒过程。 我们是站在现代人的上帝视角,所以疯狂开启吐槽模式,觉得荒诞又可笑, 但要考虑到当时的时代局限, 医生们不是草菅人命的庸医,而是当时的医学水平,他们只能做到这种程度。 毕竟在当时,得了阑尾炎就只能等死了。 我们现在觉得拔牙小菜一碟,但在当时也可能会死人。 如果没有当时的医生不断试验麻醉药剂,想想不靠麻醉上手术台有多可怕? 正是一代代医生们以身试毒、大胆突破和创新的精神,才促进了人类医学的发展, 在他们疯狂般的大步探索下,科学和经验不断积累,在错误的基础上不断修正,才有了现代医学的今天。 也正是站在他们的经验之上,才有了我们看此剧时的会心一笑。
|
|
来自: 红翡綠翠 > 《音乐.歌曲.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