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国“博物馆大盗”专偷中国文物,是阴谋还是巧合?

 昵称54708527 2018-04-20

英国巴斯东亚艺术博物馆被盗,数件中国明清时期的玉器,瓷器和黄金制品被偷。

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周二(17日)凌晨1点多,英国巴斯东亚艺术博物馆(MEAA)被盗,被盗物品包括清代玉鸳鸯、明代玉猴、明末清初的木盒、明朝一组金色牌匾和南宋的瓷器花瓶,可以说损失惨重。

“由于盗窃的物品和盗窃的速度,四个蒙面小偷是有计划地实施了本次作案,他们从博物馆一楼破窗而入,之后乘坐一辆深色SUV离开。”

为什么小偷专偷中国文物?难道有什么特殊喜好?

其实,东亚艺术博物馆是英国唯一一家专注于理解和欣赏东亚及东南亚艺术和文化的博物馆,在1993年开放。馆内收藏以中国艺术品为主(也藏有少数来自日本及韩国的艺术品),藏品包括陶器、玉器、铜件等。

博物馆内2000件永久珍藏品大多数源于中国,年代跨度7000年,从公元前5000年至今。馆藏的部分中国竹刻及木刻艺术品堪称整个欧洲同类藏品中的精华。

现在警方正在抓紧破案。

无独有偶,4月初,法国的多布雷博物馆也被盗,盗贼也是破窗而入进行盗窃,尽管触发了警报,但他们还是带着一个价值不可估量的16世纪的金匣子逃跑了。

前几天,美国密苏里州历史博物馆里一对名叫“圣路易斯市”和“天塔”的19世纪的宝石皇冠被盗,还是工作人员在周一的例行检查中发现。

这对皇冠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被收藏在博物馆,自2005年以来开始展出。当地警方已经介入了调查。

话说世界级博物馆的防盗工作究竟是怎么做的?窗户难道是谁想破就能破吗?

事实上,博物馆的安防系统并非固若金汤,否则也不会发生那么多盗窃事件,即便是顶级博物馆,也存在安全隐患。

一方面是安保的疏忽大意。

对于博物馆来说,保安常常是防盗的主要力量。想要成为一名博物馆的保安,需要具备如下素养:

  • 没有黑历史

为了确保安全警卫工作,入职博物馆前的员工背景调查是很重要的。

  • 善于观察,而且要果断

如果游客违反了博物馆的规定,比如在不应该拍照的地方拍照,或者离艺术品太近,一定要反应迅速,并在极端情况下要求他们离开。

  • 对艺术有所了解

博物馆的保安人员必须训练有素,对艺术有所了解。他们不仅要能够协助游客游览博物馆,也能够回答关于艺术品的基本问题。

  • 身体健壮

要有很强的体能,需要举起和操作一个50磅的灭火器。还需要有出色的听觉、视觉和嗅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敏锐地意识到周围的环境变化。

  • 良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因为撰写报告和向参观者讲话是这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博物馆屡屡被盗,防盗技术被各种限制也是个大bug。

每个博物馆都有其自身的安全限制,比如博物馆的位置安保预算艺术品本身的影响等。例如,如果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上放置传感器会被视为违反保险政策;如果博物馆位于历史建筑中,还会被限制改造。

这样一来安全防范就很难做。

博物馆除了保障安全,还必须保证艺术体验,博物馆不是银行、珠宝店,展品是要拿出来展览的,或者做研究、做保养,设置太多机关游客也不能亲近,工作人员移动费劲也会崩溃,安全和观赏性很难两全。

令人头大的是,博物馆的东西一旦丢失,找回来非常不容易。

例如1990年前两名小偷冒充警察铐住保安,从波士顿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博物馆偷走价值5亿美元的13幅名画,至今还下落不明,近30年来,博物馆花了1000万美元悬赏,也徒劳无功。

直到现在,随着技术发展,博物馆想出了一招,利用虚拟现实的技术让大家可以继续欣赏这些被盗的作品。请脑补一下画面,以后观众拿着手机对着“空墙”看的津津有味……

据纽约时报报道,根据FBI的数据,在所有博物馆失窃案中,90%以上都涉及某种形式的监守自盗。博物馆不被“职业”小偷青睐的原因很简单:绝大部分偷窃艺术品的人只能干一次,因为太困难,而且倒卖一件著名艺术品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高价艺术品失窃引发的广泛关注使被窃物品在贩卖时很容易被认出来。而且很少有人有足够的钱去买一件他们永远不能拿出来给人看的名作。

所以,被盗后最好的侦查方式通常是盯紧活跃在当地的盗窃团伙,并调查过去以及现在员工与犯罪分子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加强员工背景调查并留心观察游客的举动也可以防止盗窃。

是否出兵叙利亚,英法德都各怀什么小心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