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朗诵】牡丹绝色,三春暖

 花香满屋200 2018-04-20

牡丹绝色三春暖

文 | 朱丽  诵 | 莹丽亿番洛瓦

编辑丨遇见散文诗歌馆

牡丹绝色三春暖 来自遇见散文诗歌馆 08:05


四月的季节,桃红李白,樱花烂漫,油菜花朵金灿灿,郁金香羞答答的开满花园。牡丹也灼灼开放了起来,如此雍容典雅、富丽端庄、娇媚绚丽、仪态万方,让我们不由得为之动容,总会想到刘禹锡的诗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本不那么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与富贵相连。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写到:“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在我心中,它的荣华、浮华品质根深蒂固。老公送我一枚带牡丹花的戒指,一直不愿意戴,总觉它太贵气、太俗气。记不得何时,牡丹花入了我的眼,从此便深爱不已。



想必,大多数人都有过人云亦云的排斥,然后到众口一词的喜欢。不然,怎会有诸多游客,在同一时期不约而同地挤进洛阳城,恨不得一步踏进牡丹园,揽尽美色、嗅尽清香,与它们一起相拥而眠,静享花好月圆。


著名作家张抗抗说过:“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欧阳修诗云:“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和牡丹的不解之缘源于一个神话传说:武则天命百花天寒地冻之时开放,没想到,狂风呼啸、滴水成冰,众花依然绽开了五颜六色的花蕾,只有牡丹,违抗旨意,连绿叶都不曾有,武则天一气之下,把牡丹贬到洛阳,不曾想,牡丹刚到洛阳便开出美丽的花朵。牡丹的风骨被后人赞颂,洛阳牡丹也千年盛久不衰,越开越美。



人们爱洛阳牡丹抑或是因之傲骨正气,抑或是传说美名,抑或是美的相异,不得而知。


当我走进中国国花园,那一袭素白,一抹嫣红,一点淡黄,一片姚紫,一段豆绿,在阳光的照射下,透出撒金般的五颜六色,好似舞台艳丽的服饰,表演未始,已惹人眼眸,摄人心魄了。那硕大的花冠,几显富贵之气,仿佛唐代丰腴的女子,脖颈微露、韵味十足。李白有诗云:“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或许就此而言。鹅黄的花蕊与每一片色彩都相得益彰、恰到好处,那种和谐的美,让你觉得美的极致就是相融、相映、相托,在外部形态的延展下,才如此的精美绝伦,给人以享受、愉悦之感。



清风摇曳,花枝微颤,仿佛稍大的摆动,就承载不了倾其所有、开到忘我的花苞。牡丹的确是值得赞美的,它从不为谁开,为谁败,只为自己一生绚烂,不保留、不造作、不媚俗、不屈尊,一次华美的绽放,便俘获世人的心。在大唐盛世,全国上下无不为之倾倒,牡丹花季成了狂欢节。在历代名画及工艺美术品中,牡丹常被艺术家选为题材,栩栩如生的花朵,让人赞叹不已。


在牡丹丛中漫步,无论你怎么装点、修饰,尽可能的与它相配,你都已经作了它的配角,或许你惊异、犹疑,但你最终都以那份真诚和欢欣为它的美映衬,为它的美铺染,这就是一种美的感染力和震慑力,我们只能叹服、折服。



喜欢洛阳城那句广告语“千年帝都神韵,满城国色天香”,喜欢那中国红的牡丹灯,偌大的城内处处充溢着花香,处处都有牡丹的表象。是否我变得在意心中所想,是否我变得如牡丹一样,只为自己而追逐、而绽放。


《牡丹亭》是中国极有名的昆曲之一,汤显祖用来描摹、比拟杜丽娘的众多名花中,牡丹最占风光,足见牡丹意象在剧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价值。1959年,周恩来总理说:“牡丹是我国的国花,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牡丹被人们称之为“百花之王”,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牡丹的地位一直居于百花之上。不消说,它更多的是高贵、气度、风骨。如果一种美,让你心生敬仰、渴慕、期许,是否就美的不俗不腻、淡雅从容、历久弥坚?


又是一年牡丹开,国色天香待卿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