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后现代主义服装设计探析 - 论文范文资料
2018-04-20 | 阅:  转:  |  分享 
  
服装设计教学方法创新思考04-20
2.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
后现代主义设计第一阶段的特点是对装饰风格与历史观念的重视。现代主义设计强调“少就是多”,强
推荐期刊阅读全部
调“毫无用途的装饰即为犯罪”,之后演变形成的国际主义也极其重视凸显商品的实效性和简略性。而后现
代主义设计基本上是通过各类装饰组合而成,同时汲取历史经验,开启了新装饰设计主义的新纪元。后现代
主义设计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强调历史动机的折中主义观念。后现代主义设计第三个阶段的特点是娱乐性与处
理装饰细节方面的模糊性。娱乐性是后现代主义设计显著的特点,后现代主义设计师的作品凸显出娱乐、调
侃的特点。历经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垄断之后,设计师期待突破之前僵化、缺乏情感的设计方式,希望能
够通过新的设计方式真正实现设计上的自我升华。理性主义、现实主义始终是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基
中国高教研究教育与经济
本原则,人们对这种过于严肃的设计形式产生厌倦感,更加倾向于设计中的感性主义、人文主义。所以,处
理装饰细节方面的模糊性也属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一个重要且自然形成的特征。
二、后现代主义对服装的影响
1.反传统的解构
20世纪70、80年代,现代主义面临反叛与挑战,而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虽然来势汹汹,但它关注的重点
始终是形式主义,且无法真正动摇现代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思维观念,所以,后现代主义不能完全代替现代主
教育学术月刊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义。在此时期,解构主义得以形成。服装设计的解构主义风潮于20世纪90年代兴起,实质上就是设计师回避
传统的服装造型,创造异于常规的、随心所欲的服装造型。设计师不再于特定的条件下进行设计,而是更加
随意、自我。著名设计师三宅一生真正创建了服装设计领域的解构主义风格,其设计作品凸显出无结构的特
征,真正摆脱了西方传统设计风格的束缚,把服装设计进行重组、排序、分组,他在20世纪70年代推出的作
品“A-POC(A-PieceofCloth,一块布)”,就将其服装结构的设计主张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服装面料和原料
的选择方面,他也真正改变了服装材料的应用准则。他擅长利用各类材料,如亚麻、棉布、宣纸等,能够凸
中国中药杂志上海经济研究
显出各类肌理的特点。如,他在1992年推出的“PleatsPlease(我要皱褶)”系列,对解构主义的运用可以
说开创了服装设计的新概念。
2.娱乐性和含糊性的设计风
经过严肃、冷漠、毫不含糊的国际主义对设计风格的束缚,设计师更希望在设计上得到舒展。在设计上
的探索都拥有含糊的倾向,很多设计师的作品都具有这个特征。如,山本耀司的2014秋冬时装秀,其设计要
点是凸显哥特式的茧形设计风格,它属于一个极其有趣的定义,设计师巧妙地将其男装秀中那些充满迷幻色
农村经济世界经济文汇
彩的手绘涂鸦、文身图案运用到女装的廓形中,充满趣味性。说到含糊性,就一定要提到设计师伊夫?圣?洛
朗,他在20世纪70年代设计了一系列大胆极致的时装,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吸烟装。这种上身纤细挺拔、裤管
修长的套装第一次让女性能够自由、大胆地迈开步伐,这种模糊性别的设计思想也为今日设计师所用)。
3.混合与拼凑的折中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折中特征,是指设计师对历史风格的筛选、兼容、组合,而并非简单地重现历史原
貌。古代与现代、繁复与简明、模糊与清晰等各种时代、各种风格的设计元素综合属于折中主义。其中最重
要的就是波西米亚风格,这种风格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吸取了东欧、西亚等各地的服装风格,由各种颜色
的印花长裙、扎染、流苏等元素组成。以高田贤三为代表的一些日本设计师糅合东方的印花图案、流线型剪
裁与西方现代审美元素,这种折中的设计方式震惊了巴黎时尚界,高田贤三也是一位打入西方设计领域的日
本时装设计师。
结语
随着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形成,它逐渐引领20世纪70年代的时尚风潮朝着民主化、大众化的方向发
展,将青年一代设计师沸腾的热血、对自由和自我的渴望、喷涌而发的创意以及更加多元化的设计风格一起
带入了时装界的创作视野,形成了一系列极具代表性的设计作品并流传至今,也使具有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作
品在服装秀与其他舞台上真正发扬光大。
作者:张尚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包铭新.国外后现代服饰.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
献花(0)
+1
(本文系雅酷收藏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