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刚即位的建元年间,匈奴投降者称几十年前匈奴攻打在祁连山、敦煌一带放牧的月氏(ròu zhī)部落,杀了月氏王,并用他的头骨为饮器,月氏人大部分西逃,号称“大月氏”,仍然留在原地号称“小月氏”。大月氏痛恨匈奴,但却找不到共同攻打匈奴的合作者。汉武帝听说此言,想与大月氏联合攻打匈奴,但道路被匈奴隔绝,风险很大,因此要招募出使大月氏的使者。 用敌人首领的头盖骨作为酒(水)碗,是草原游牧族的传统。(图片来自于网络)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当时任皇帝郎卫(警卫员)的张骞应募,率领一行100人的代表团从位于最西部的陇西郡出发,途经已经被匈奴占领的河西走廊,结果被匈奴俘获扣留了十年,并且娶匈奴妻生子,但张骞仍然持汉节不失。汉节“以竹为主,柄长八尺,以牦牛尾其眊三重”,长约1.8米,代表皇帝与国家,是身份与忠诚的象征,使者因此又称“使节”。最有名的持节不屈人物还不是张骞,而是几十年后汉武帝的另一位警卫员苏武,他竟然在贝加尔湖边持节放羊19年。 匈奴人放松看管了自家的女婿,终于一天有了逃跑的机会,张骞抛妻别子,率领部属不是返回家乡,而是继续西行寻找大月氏,完成使命。 手持汉节的张骞(图片来自于网络) 张骞一行向西翻越时称“葱岭”的帕米尔高原,到达位于今天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国首都贵山城(今乌兹别克斯坦的苦盏),据张骞观察:“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葡萄)酒。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有城郭屋室,其属邑大小七十余城,众可数十万。其兵弓矛骑射”。虽然位于中亚,但费尔干纳盆地是自然条件非常优越的地方,降水丰沛,田地肥沃,因此可种植水稻、小麦,还有当时中国没有的葡萄,以及用葡萄酿造的美酒。张骞应该是第一个吃过葡萄、喝过葡萄酒的中国人。 葱岭:丝绸之路的枢纽,张骞是第一个翻越葱岭的中国人。(侯杨方拍摄) 大宛所在的费尔干纳盆地(Google Earth卫星图片) 大宛最令人羡慕的物产是汗血宝马,号称是“天马之子”,20多年后,酷爱良马、天马的汉武帝为此发动了两次远征大宛之役,汉朝借此控制了西域,丝绸之路最终开通,这些都将在以后讲述。 大宛汗血马,即著名的阿哈尔捷金马(图片来自于网络) 出土于新疆的古希腊(大宛)持矛战士挂毯(图片来自于网络) “宛”(yuān)是巴利语耶婆那(Yavana)转译,即古代印度对希腊人的主要一支“爱奥尼亚人”的称呼,“大宛”在字义上就是“大爱奥尼亚”,与其南方的“大夏”即“巴克特利里亚”(Greco-Bactrian)都是200年前亚历山大远征的结果,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在中亚形成的两个希腊人国家,而贵山城很可能就是“最遥远的亚历山大城” (Alexandria Eschate)。这是中国文明第一次与希腊地中海文明的直接接触,跨越帕米尔高原的握手。
下一篇将继续讲述张骞的凿空之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