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女人为我们设计了国徽、拼死保住亿万国宝...却被国人痛骂了60年,如今只有美国在为她道歉!

 jay675 2018-04-20

给你温度  伴你阅读  视界与众不同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锐视界

本文由锐视界(rshijie)原创

作者:飞鱼

转载务必后台留言授权


近日,

美国《纽约时报》罕见地为一位中国女人

补发了一份“迟到”了63年的讣告 ,

只为弥补当年因“性别歧视”造成的遗憾。

这份迟来已久的道歉,

让这个被国人痛骂了60年的民国第一才女,

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视野。


而细数她的一生,

她更需要的或许是,

那些国人最真挚的道歉!



她出身名门,才华横溢,

是上世纪十大美女之首。

她是中国第一名媛,

民国真正的知识分子,

她的客厅汇聚了当时闻名的哲学泰斗,

却被女作家冰心讽刺为“太太的客厅”。

 

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

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

她一生为国忙碌到死,

却被国人痛骂了30年。

 

她是绝顶聪明的小姐,

受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

又受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

她的人生虽然绚丽夺目,

但也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

 

她就是当之无愧的民国女神——林徽因

 



01


1904年,林徽因生于杭州书香世家,

祖父林孝恂是清末进士,仕宦江南多年,

父亲林长民是政界明星,闻名士林,

叔叔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在这样的家族出生,她该是幸福的,

但为人所不知的是,

家庭却曾带给她极大的痛苦。


 

父亲林长民是个新派人物,风流倜傥;

而母亲何雪媛是个守旧妇女,固执急躁,

二人指腹为婚,感情并不深厚。


林徽因是他们结婚八年后的第一个孩子,

在生儿育女这件大事上,没能“建功立业”,

裹小脚的母亲很难讨得公婆与丈夫的欢心。

很快,林长民便娶了一房年轻貌美的小妾,

上海女子程桂林,林徽因叫她三娘。


性情乖巧的小妾接连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

迅速赢得了林长民的宠爱。

她和母亲便被赶到偏僻的后院。

从此,前院承欢,后院凄清,

母亲郁郁寡欢的形象,

就此给幼小的林徽因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

她不得不提前开始打磨自己的棱角,

也为日后追求独立的人格埋下了最初的种子。


 

她,敬爱父亲却也恨父亲的无情,

她,怜悯母亲却也恨母亲的无能,

在冷僻的后院与亲疏关系的周旋中,

林徽因养成了强烈的求知欲,

她要让自己强大独立,

不再像母亲那般懦弱!


于是,

她开始沉浸在无边的书海中汲取精神养分:

5岁,姑姑启蒙她读书,

7岁,她就已经会作诗,

8岁时,她便能代替家人往来通信,

读书让她学会宽容地理解复杂的世界,

并领悟到了毕生要追求的真理:

人格上的独立

 

 

02


1920年,

林长民以“国际联盟中国协会”成员的身份,

被政府派赴欧洲考察,

16岁的林徽因跟随父亲第一次走出了国门。

 

△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

 

因为从小博学甚广,

她轻易地考入伦敦圣玛丽学院,

学业闲暇时便游历欧洲各地,

并由此对欧洲古建筑有了最初的向往。


可长久的独处时光,

少女的心头难免爬上孤独的哀愁,

“我独自坐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

一个人吃饭,一面咬着手指头哭……

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事情发生,

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

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

或是同我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

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


终于,那个轻扣心门的人来了,

他,就是康桥下的诗人徐志摩

 

△林徽因和徐志摩

 

在伦敦的一次演讲会上,

徐志摩结识了

中国国际联盟同志会代表林长民,

两人一见如故,

很快建立了深厚的忘年情谊。

在林长民的家里,

徐志摩遇见了林徽因,

目光交错的一瞬间,

仿若久旱的心灵被春霖滋润过一样,

徐志摩对林徽因一见钟情,

迅速对她展开了猛烈的追求。


在伦敦西区古老的街道旁,

在剑桥皇家学院的小径上,

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相伴的身影。

就当二人坠入爱河之际,

一个晴天霹雳却突然而至,

张幼仪以徐志摩妻子的身份,

出现在了林徽因的面前。

 

△ 张幼仪和徐志摩


她深深地了解张幼仪对徐志摩的爱,

她不想伤害一个真挚又善良的女人,

她更不愿意让自己背上不洁的骂名!


终于,理智战胜了情感,

林徽因打算给徐志摩写一封分手信斩断情丝,

可她写着写着,

长久的压抑竟在撕心裂肺的哭嚎中释放:


“志摩,我理解您对真正爱情幸福的追求,

这原也无可厚非。

我但恳求您理解我对幼仪悲苦的理解。

她待您委实是好的,

您说过这不是真正的爱情,

但获得了这种真切的情分,

志摩,您已经大大有福了……

 

徐志摩对于林徽因来说,

或许是一段镜花水月的过往,

以至于多年后被问及这段情史时,

林徽因的话语依旧清醒而坚定:

“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

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像出来的林徽因,

可我其实,

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03

 

从伦敦回国后,

林徽因继续在培华女中念书。

1922年,在父辈们的安排撮合下,

18岁的林徽因和21岁的梁思成感情急剧升温,

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他们双双坠入了甜蜜的爱河。


1924年,为了学习共同的爱好建筑学,

二人一同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

只因女子之身的缘故,

林徽因不能就读挚爱的建筑系。


可她又怎是那种轻言放弃的性格?

不能学建筑,那就改学美术。

在改修专业的过程中,

林徽因还选修了建筑系的全部课程,

在繁重的学业里,

未曾丝毫放松对挚爱的建筑事业倾注心血。


由于太过优秀,

毕业后她竟被聘为母校的建筑设计课兼任讲师。

在面对媒体采访时,

她无不骄傲的发出豪言:

“等我回到中国,

我要带回什么是中西方碰撞的真正含义。

 

△林徽因和梁思成


如此聪颖、赤诚的女子,

又怎能不得到梁思成的钟爱?


1928年,二人结束了留学生涯,

在美国举行了一场盛大而独有的婚礼,

婚礼上梁思成问:“为什么选择我?”

林徽因眉眼微笑着说:

“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


 

林徽因从来没后悔自己的选择,

哪怕在婚礼前,

徐志摩已经昭告天下他离婚的消息,

想借此挽回心中佳人,

她也丝毫未改变执着的心意。


她说:

“人生总在祈求圆满,

觉得好茶需要配好壶,

好花需要配好瓶,

而佳人也自当配才子。

却不知道,

有时候缺憾是一种美丽。

太过精致,太过完美,

反而要惊心度日。”


然而这段绯闻恋情也带有着宿命的意味,

1931年,徐志摩打算为林徽因的演讲捧场,

却不知世事难料,

在中国航空‘济南号’飞机上不幸遇难。


当林徽因得知噩耗时,

疯了一般地让梁思成火速赶往失事现场,

结果他带回了一块失事飞机的残骸,

交到了哭红了眼的妻子手里。


那块残骸此后被林徽因一直挂在了卧室,

朋友问他:“你就不介意吗?”

梁思成豁达一笑:

“徽因若不重情,反倒不值得我爱了。”

 

是啊,

他爱上的就是这样一个无比重情重义的女子,

不仅对感情保有极度的赤诚,

更是一辈子以国家为己任,

以事业为轴心。


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

不是由于她的美貌与才华,

而是她拥有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

同样饱含着一腔热忱深切的爱国情怀!

 


05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自此后战火纷飞,硝烟弥漫,

无数国民流离失所,

她和梁思成也不例外,

不得不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流亡生活。


在颠沛流离的岁月里,

有的知识分子经不住煎熬,

变得平庸、颓废,

林徽因却从未有丝毫彷徨,

始终精神激昂,

始终坚信中国抗战必然会赢得胜利。

 

在长期的炮火连天与物质生活的匮乏下,

林徽因的身体每况愈下,

外国友人想安排她出国疗养,

她却坚定的决定留在祖国,要和同胞共患难。

 

 

 

正是这份赤诚的爱国心,

支撑着她与梁思成从1930年到1945年,

在这15年间,

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

实地测绘了2000余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


骑着毛驴跋山涉水是常事,

奔波于穷乡僻壤与山峦沟壑中,

吃不饱睡不好,风餐露宿更是家常便饭。


至有时环境恶劣到几十天不能洗澡,

一向爱美的林徽因一头秀发都打结了,

可她还是从未轻言一句放弃。


这对伉俪不知爬过了多少高山峻岭,

登上了多少危险的建筑物,

可依旧毅然无悔的前行,

坚持着对古建筑的踏勘与测绘调查。


这些中国古建筑研究开拓性的工作,

由此有了第一手的素材积累。

梁林夫妇合著了国内第一部

研究中国古建筑艺术的学术书籍

《图解中国建筑史》,

成为了建筑史上的一个不可磨灭的丰碑。

并且让河北赵州大石桥、

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古建筑,

自此扬名天下,

被国人与世界的广为认知。


 

06

 

1944年,日军占领了贵州都匀,

儿子梁从诫不安地问母亲梁徽因:

“日本人要是打进四川,你们怎么办?”


林徽因淡淡地说:

“中国读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

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


梁从诫急了:

“我在重庆上学,你们不管我啦?”


林徽因温婉的面容一脸淡然,

而眉眼却如坚毅的寒铁般决绝:

“真要到了那一步,就顾不上你了。”


后来,梁从诫回忆说:

“我被母亲的凛然之气震动了。

第一次忽然觉得她好像不再是妈妈,

而是变成了另外一个别人。”

如此刚烈,真是比男儿还男儿。


 

可心怀天下,誓与祖国共存亡的林徽因,

却也真正不分国界地爱着那些,

她研究了一辈子的文物啊。


当时,美军要轰炸中国日占区,

请梁思成林徽因绘制文物保护地图,

可谁也不曾料到,他们收到的:

除了中国文物保护地图,

竟然还有日本京都和奈良的文物保护地图。

 

两人大义凛然:“也请保护日本的建筑。”


要知道,林徽因的弟弟就死于抗日战场。

而现在她却向美军提出:

“请保护京都和奈良。”

如此不计前嫌,当真世上无几!

 


然而即便是抗战结束,

林徽因也并没有停下为国奋斗的脚步,

她昼夜不休地编写《全国文物古建筑名录》

长期的夙兴夜寐昼夜操劳,

让她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

常常写着写着就咳出一口血来。

可她还是全心投入到祖国的复兴大业中,

身兼数职,无怨无悔。

 


或很多人都知道林徽因是才女,是名媛,

却从未知晓她这些不为人知的身份:

她是清华建筑系的一级教授,

她是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

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者和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之一。


新中国国徽设计中许多新构思,

都是由她首先提出并勾画成草图;

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上的

一系列花环浮雕时,

笔下的每一朵花、每一片叶,

她都描画过上百次

一棱一角反复认真地推敲研究。

 

尽管当时林徽因的身体状况,

已经到了雪上加霜的地步,

在与病魔斗争的情况下,

她依然强忍着疼痛和设计团队精诚合作,

最终赢得了国家的认可与赞扬。

一枚国徽,

让中国自此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更使得这个执着的女子名传千古,

她这一生,

终是全部奉献给了钟爱的事业,

不曾有过任何亏欠。

 


07


测绘地图、保护古建筑,

林徽因几乎用尽自己的毕生精力,

捍卫着我们国家的民族瑰宝。

而这其中,

她对传统文物保护的呕心沥血,

更是令人深受感动。


很多人都不曾知晓,

如果不是林徽因,

可能景泰蓝行业在60多年前,

就在中国失传了。


有一天,

她在逛北京海王村旧古玩摊时,

被一只景泰蓝花瓶格外吸引,

老摊主怅然的对她说:

“这是正宗的景泰蓝,别处你见不到了,

北京的景泰蓝热闹了几百年,

到这会儿算绝根儿了。”

 


言者意切,听者可更是往心里去了,

她随即在清华大学成立了

抢救景泰蓝的美术教研组,

抢救濒于灭绝的景泰蓝工艺。


可当时的林徽因已经摘除了一个肾,

身体羸弱不堪如薄纸一般,

寒风中矗立一阵风就能将她吹倒。


但她还是昼夜不停,

与学生们研究历代装饰资料,

甚至设计出了祥云火珠、敦煌飞天等新图案。



 林徽因,

这个坚毅如梅的女子,

她虽然不是中国景泰蓝工艺美术大师,

却是中国景泰蓝的一代尊师!


如果没有她,

我们将再也无法目睹景泰蓝的风采。

她是真正以命相搏,

为景泰蓝献出了最后心血的第一人。

 


08

 

林徽因就是这样情真意切地爱着,

守护着中国的古文化。

1950年,当她听闻北京开始拆古城墙时,

即刻心急如焚,甚至差点当场昏厥过去。


可是,

明清古城墙还是没能等来她的守护,

林徽因只能拖着不堪一击的病躯赶到了现场,

站在废墟旁看着曾经屹立千年的古迹,

心中难掩悲痛,

竟伸出颤抖羸弱的双手抚砖痛哭。



在1953年文化部组织的欧美同学聚餐会上,

身患严重肺病的她也来到了现场,

当即指着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说:


'你们真把古董给拆了,

将来要后悔的!

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

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

嗓音嘶吼,声泪俱下,

在场的人无不惊愕动容。


在这样的一种崩溃绝望的心境下,

林徽因的病情急剧恶化,

甚至拒绝吃药救治,以死抗争。

 

病床上的林徽因


可是就算她誓死捍卫,

老北京的城墙还是被拆了。

那一天,她跟梁思成一起,

为随青砖散去的历史痛哭到不能自已……

那是作为一个建筑师,一名中国人的悲怆!

 

即便如此,

林徽因还是坚持以守护传统文化为己任,

弥留之际的她还躺在病床上嘱托爱徒:

“美华,你记住了,

景泰蓝是国宝,不能在新中国失传。”


看着病床上的恩师,

中国首位从事景泰蓝专业设计的

工艺美术大师钱美华眼含热泪,

她暗暗发誓要像恩师一般为国奋斗不止。


如今,她带出的不少学生

也已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一代一代继续薪火相传。


用他们的话来说,

现在的景泰蓝工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是收藏界的宠儿,是代表中国的国礼。


而这一切荣耀的背后,

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

曾经屹立着这样一位一身风骨、

坚毅勇敢的女人。

 


09

 

1955年4月1日,

受尽肺病折磨的林徽因终于闭上了眼睛,

于北病逝。

她的遗体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梁思成亲自为妻子设计了墓碑,

上面只写了七个字:建筑师林徽因墓。


追悼会上,两位挚友金岳霖和邓以蛰

联名为林徽因撰写了一幅挽联: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从此一个美丽的诗人,

一个伟大的建筑学家,

带着她的梦想与信念就此长眠。

 


这位名声响彻整个民国的才女,

即便是离世几十年,

她的才情、她的温婉,

依旧被人念念不忘。


当林徽因去世多年后,

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先生忽有一天,

郑重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


很多人对此感到大惑不解,

可直到开席前才得到了一个心酸的答案。


戴着厚框眼镜的金岳霖靠在椅子上,

一身黑色的正装让整个身影都显得格外落寞。

他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

已然衰老的脸上却流露出了难得的动容,

他深深地叹了口气:

“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许多人都做了岁月的奴,

在成长过程中,

逐渐忘记了自己当初想要追求的是什么。


而林徽因不同,

她不愿成为“梁思成太太”

她始终要做一个独立的林徽因。

她深深明白:

外貌的俊秀终将会被时间腐蚀,

可饱含诗书的独立人格定会长盛不衰。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朱自煊说:

“现在的人提到林徽因,

不是把她看成美女就是把她看成才女。

实际上,我认为更主要的是,

她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学家。”

想来徽因泉下若有知,

也定当会奉他为知己。

 

作为一个娇弱的女子,

不管遇到什么流言、挫折、磨难,

最为难得的却在于,

林徽因始终是明朗、丰沛、欢乐、向上的,

仿佛永远在倾尽所有去活出自我的人生大境。


在她的生命中,

有病痛,但没有阴暗;

有贫困,但没有卑微;

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她是爱,

是暖,

是希望,

是人间的四月天,

她始终闪耀着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又是一年融融春光普惠的四月,

我们仿若再次看到了,

那个明媚坚毅的瘦弱女子:


她还在跋山涉水,攀爬沟壑,

坚持着勘察建筑的测绘工作,

尽管道路且长,

艰难险阻!

 

她还在灰暗的灯下,

认真勾勒国徽草图,

尽管肾被切除,

咳血不止!

 

她还在明清的古城墙上,

抚砖痛哭,

尽管寒风哀鸣,

身影羸弱!



很多人曾说她是“民国第一绿茶婊”,

爱出风头、工于心计,

无数男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被“玩弄”于股掌之间。

只因她实在太容易被人倾慕,

当作“众星捧月”,

这种无故的偏见,

竟整整持续了六十年。


可究竟又有多少人还记得,

林徽因出身名门历经繁华,

这个家境优渥众人称羡的女子,

战争期间殚精竭虑勘探古迹,

中年时期一贫如洗疾病缠身,

在艰难困苦之际,

无数人选择了远离纷争逍遥国外,

可她却一身孤勇誓与祖国共存亡:

不带孩子逃走,

因为身后就是扬子江。


那些迷眼于空穴来风的风花雪月,

却忽视她卓绝贡献与牺牲的人,

当真是辱没了她的付出!



她耐得住学术的清冷与寂寞,

受的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

却不曾想最后竟淹没在众人的风言风语里。


六十年后的今天,

美国发来了一份迟来已久的讣告,

而我们何尝不欠她一句辗转多年的道歉。


林徽因,

林长民的女公子,

梁启超的儿媳,

中国女建筑师第一人,

就让我们在这个四月,

在她逝世63周年之际,

共同致敬!

一起再次缅怀这位民国女神,

一生可歌可泣!

永远温暖如初!


读史读今读世界,品人阅世赏风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