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丹麦王国

 金色年华554 2018-04-20

认识丹麦王国

丹麦风光

丹麦王国(The Kingdom of Denmark),简称丹麦(Denmark),为北欧五国(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冰岛)之一;地处欧洲大陆西北端的日德兰半岛(Jutland)上,由于相近的语言、文化和历史,丹麦、挪威和瑞典被合称为斯堪的纳维亚(Scandinavia)国家。

丹麦拥有两个自治领地:西北方向,空间距本土西北部约1,000千米的法罗群岛(Faroe Islands,由21个岛屿组成,面积1,399平方千米);西北方向,位于北美洲的格陵兰岛(Greenland,面积217.5万平方千米)。丹麦本土由日德兰半岛和菲英岛(Fyn)、西兰岛(Sjaelland)、博恩霍尔姆岛(Bornholm)等406个大小岛屿组成,面积 43,094平方千米,海岸线长7,314千米。东隔波罗的海(Baltic Sea)与波兰、加里宁格勒(俄罗斯)、立陶宛、拉托维亚相望;南与德国接壤;西隔北海(North Sea)与英国、冰岛相望;北隔斯卡格拉克海峡(Skagerrak)、卡特加特海峡(Cattegat)和厄勒海峡(Oresund Strait)与挪威、瑞典隔海相望。首都是第一大城市哥本哈根(Copenhagen,55°43'N, 12°34'E),时区为UTC/GMT+1。

认识丹麦王国

丹麦王国地图(网络图片)

政治体制

1849年6月5日,丹麦国王腓特烈七世(King Frederik Ⅶ)签署宪法,设立丹麦议会,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901年确立议会、政府、司法三权分治的政治体制。议会最初为上、下院制,1953年废除上院,改为一院制,即形成现行的丹麦议会体制。

丹麦实施议会内阁制,宪法规定,国王和议会共同拥有立法权,国王拥有行政管理权,法院拥有司法管辖权。所有法案均由议会审议和通过,经国王签署后成为法律。国王将其行政管理权授予政府内阁。内阁向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向议会报告工作。议会可对内阁投不信任案责令其下台,内阁亦可宣布解散议会,提前大选。国王本人事实上没有政治权力。

依照现行法律,议会有179名议员,其中法罗群岛和格陵兰岛各2名,每4年选举一次。全国分为大哥本哈根区、岛屿区和日德兰半岛区等三大选区,下面又分为若干个小选区,小选区再分为若干提名区,每个提名区又覆盖一个或几个自治域,即基层行政区。议会的权力为:立法权、财政权、倒阁权、外交权、质询及监督权等。

丹麦法院独立行使职权,共有1所最高法院、2所国家法院和82所地方法院;此外,还有海事与商业法院、特别诉讼法院等专门法院。最高法院由1名院长和17名法官组成,检察机构设总检察长1名和检察官9名,最高法院院长、总检察长等由司法大臣推荐,国王任命,任职到退休。

认识丹麦王国

丹麦风光(网络图片)

政党:自由党(The Liberal Party):执政党,1870年成立;社会民主党(The Social Democratic Party):在野党,1871年成立;丹麦人民党 (The Danish People’s Party):政府支持党,1995年10月组建;激进自由党(The Danish Social-Liberal Party):在野党,1905年成立;社会主义人民党(The Socialist People’s Party):在野党,1959年组建;红绿联盟(Red-Green Alliance 或Unity List)):在野党,1989年组建;自由联盟(Liberal Alliance):政府支持党,原称新联盟,2007年组建;保守人民党(The Conservative People’s Party):政府支持党,简称保守党,1916年成立;选择党(The Alternative),在野党,2013年11月组建;基督教民主党(The Christian Democratic Party)和少数党(Minority’s Party)等两个议会外政党。

认识丹麦王国

阿美琳堡宫

女王:玛格丽特二世(Margrethe II,1940—)。生于哥本哈根。曾就读于哥本哈根大学、奥胡斯大学、法国巴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1972年1月14日登基。1967年6月10日与亨里克亲王(Henrik,法国伯爵,1934—)结婚。有二子,长子腓特烈王储(Frederik,1968—),次子约阿希姆亲王(Joachim,1969—)。女王性格开朗,兴趣广泛,在考古、美术和文学方面颇有造诣。曾于1979年访华。

认识丹麦王国

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网络图片)

行政区划:2007年1月1日,丹麦实行新的行政区划。全国设5个大区:京畿大区(希勒勒/Hillerd、哥本哈根、腓特烈斯贝/Frederiksberg、博恩霍尔姆/Bornholm),西兰大区(索勒/Soler、罗斯基勒/Roskilde),南丹麦大区(瓦埃勒/Vejle、科灵/Enling、欧登塞/Odense、埃斯比约/Esbjerg),中日德兰大区(维堡/Viborg、奥胡斯/Aarhus、兰泽斯/Lanzesi),北日德兰大区(奥尔堡/Aalborg);98个市以及格陵兰(没有下属行政区)、法罗群岛(自行划分为7个郡30个县)2个自治领地。

认识丹麦王国

腓特烈堡

国旗:丹麦国旗是现今各国国旗之中历史最悠久的一面国旗,自1219年即使用至今。长方形,长宽之比为37:28。红色旗面上有白色十字形图案,稍偏左侧。据丹麦史诗记载,公元1219年丹麦国王瓦尔德玛·维克托里斯(也称胜利王)率军对爱沙尼亚异教徒征战。6月15日隆达尼斯战斗中,丹军陷入困境。突然,一面带有白色十字的红旗从天而降,并伴随着一个响亮的声音:“抓住这面旗帜就是胜利!”在这面旗帜的鼓舞下,丹军奋勇作战,转败为胜。此后白色十字红旗就成为丹麦王国的国旗。至今每年6月15日,丹麦都要庆祝“国旗日”即“瓦尔德玛日”。丹麦国旗被称为“丹麦人的力量”。

认识丹麦王国

国旗(网络图片)

国徽:丹麦国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世纪。它的中心图案是一枚金黄色盾徽,盾面上绘有三头口吐红舌、头戴王冠的蓝色雄狮和九颗血色鸡心,它们象征丹麦古老的文德国(文德国是波拉勃斯拉夫人在易北河口与奥德河口之间的波罗的海沿岸建立的早期封建国家)的统治者的皇位。

认识丹麦王国

国徽(网络图片)

国花:木春菊,也叫茼蒿菊、木茼蒿、东洋菊,也被叫做玛格丽特、少女花、法兰西菊等。

认识丹麦王国

国花木春菊

国树:枸骨叶冬青。

认识丹麦王国

国树枸骨叶冬青

国鸟:天鹅。

天鹅是鸟纲,雁形目,鸭科鸟类。是体型高大的白色天鹅。嘴黑,嘴基有大片黄色。黄色延至上喙侧缘成尖。游水时颈较疣鼻天鹅为直。分布在北欧、亚洲北部。繁殖于北方湖泊的苇地。

认识丹麦王国

国鸟天鹅(网络图片)

国歌:《有一处好地方》

有一处好地方,密密的山毛榉林丛生在波罗的海岸旁,有高低起伏的山地,就是古老的丹麦和他的弗蕾亚殿堂。

在古老的年代,披盔带甲的勇士们,在战斗的间隙休息,起来又面对敌人战斗,现在他们的白骨在墓穴中长眠。

这块土地还是那么可爱,因为海浪仍然喧闹蔚蓝,森林仍然碧绿高耸,高傲的妇人和美丽的姑娘,男人们和活泼的小伙子,仍然居住在丹麦岛上。

国王和祖国万岁!每个丹麦人万岁!他们在尽力工作,为了古老的丹麦永存,如同蓝色波涛反射出的高高的山毛榉林树冠。

认识丹麦王国

杰芬喷泉

国庆日: 4月16日。

丹麦于1849年颁布第一部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到现在。国王弗雷德里克九世(Frederick IX,1899—1972,在位:1947—1972)于1972年1月去世,其后由他的长女玛格丽特女王二世继位。女王生于1940年4月16日,因而这一天被定为国庆日,全国上下都要举办隆重的庆典,并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

人口概况:573万(2016年),其中,丹麦人约占95%,外国移民约占5%;格陵兰人口5.3万(1985年),主要是格陵兰人;法罗群岛人口4.5万(1985年),系法罗人。

官方语言:丹麦语。

主要宗教:86.6%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0.6%的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

货币:丹麦克朗;1克朗=1.0477人民币(2017.8.10)。

GDP总计:3,061.43亿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GDP人均:53,418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人类发展指数:0.901(极高)

国家格言:上帝的帮助,人民的热爱,丹麦的力量。

国家美誉:童话王国。

认识丹麦王国

医疗:丹麦公民享受国家医疗体系提供的免费服务(牙科护理等个人须承担部分费用),持有个人身份号码与国家医疗健康保险的居民可接受免费急诊治疗。每个丹麦居民都拥有一位社区医生,负责提供疾病预防方面的建议,治疗一些轻微病症,并确认患者是否应接受专业检查,必要时把病人转给专科医生或医院。

教育:丹麦实行1~10年级的免费教育。

民生:以高福利、高收入、高税收、高消费为特征。2002年社会福利(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等)开支为3,958.89亿克朗,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8.4%。2002年人均收入22.18万克朗。2003年失业人数约为17.1万人。全国有医生9,400人,病床2.6万张。私人住宅拥有率53%,别墅拥有率11%,每千人拥有医生2.5名,小轿车343辆。

联合国首次发布“全球幸福指数”报告,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幸福程度,丹麦成为全球最幸福国度,于10分满分中获近8分。

认识丹麦王国

主要城市

哥本哈根是北欧最大的城市,原意为“商人港口”,有自由港和航空港,是世界交通的枢纽,由于统治欧洲时间最久的皇族玛格丽特女皇二世居住于此,因此还有一个别称——“女皇之城”。人口50.1万(2006年1月),这个城市因丰富的艺术与文化本质而在1996年被评为欧洲文化之都。

奥胡斯(Aarhus)在丹麦日德兰半岛东岸,滨奥胡斯湾,人口24.9万(1983)。公元948年为天主教主教驻地,中世纪一度繁荣,后又渐衰。19世纪城市工业化并建港,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城市和主要港口。有冶金、化学、机械、烟草等工业,是谷物、家畜集散地。奥胡斯是全国文化中心之一。

欧登塞(Odense)是丹麦第三大城市,也是丹麦第二大岛菲英岛(Fyn)的首府,距离哥本哈根西96千米,童话作家安徒生的诞生地,人口186,745(2007)。是丹麦重要的商业和工业中心,有机械、纺织、食品、造船等工业,也是丹麦的文化中心之一。

除此,还有腓特烈斯贝、埃斯比约、根措夫特(Gentofte)、格拉德萨克斯(Gladsaxe)、兰讷斯(Randers)、科灵等。

认识丹麦王国

哈姆雷特城堡

经济概况

丹麦的经济水平远高于欧洲货币联盟所制订的标准,在许多工业领域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农牧渔业及食品加工业发达,有欧洲乳酪市场之称,是食品以及能源出口大国。是世界上风力发电最发达的国家,拥有全球最大海运集团马士基公司,名牌音响制造商B&O、玩具商乐高等企业。

政府实施税收零增长政策,扶持高新技术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刺激市场投资与消费,国民生产总值和外贸额持续上升,国际收支与公共财政盈余不断扩大,通胀率保持稳定,在2005—2006年度全球竞争力排名中名列第四。

工业。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逐渐下降,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石油开采、造船、水泥、电子、化工、冶金、医药、纺织、家具、烟草、造纸和印刷设备等。产品60%以上供出口,约占出口总额的70%。船用主机、水泥设备、助听器、酶制剂和人造胰岛素等产品享誉世界。

农业。农牧业高度发达,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率居世界先进国家之列。受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影响较深,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逐年下降,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有耕地2.9万平方千米,农场4.2万个。农畜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外,约65%供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8%,猪肉、奶酪和黄油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最大貂皮生产国之一,有貂场1,555个,2011年产貂皮1,400万张。

渔业。世界第15 、欧洲第2 、欧盟最大渔业国,捕鱼量约占欧盟捕鱼总量的36%。2002年总捕鱼量约132.8万吨,主要有鳕鱼、比目鱼、鲭鱼、鳗鱼和虾等,主要用于生产鱼油和鱼肉。2003年渔业产值38.91亿克朗。

服务业。服务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6%。主要包括商业、电信、金融、保险、旅游和技术服务等。旅游业是丹麦服务行业中的重要产业,2009年旅游业收入385.6亿克朗,年均外国游客约200万人。旅游业就业人数为7.1万人,是丹麦服务行业中的第一大产业。

认识丹麦王国

哥本哈根建筑

风景名胜

美人鱼铜像(Little Mermaid)位于哥本哈根港入口处的一块巨大鹅卵石上,它是丹麦雕塑家埃德华·埃里克森(Ed Hua Erickson)于1912年根据安徒生(Andersen,1805-1875)1837年所写的童话《海的女儿》中的女主角用青铜雕铸的。铜像于1913年8月23日被安置在哥本哈根港,现已成为丹麦的象征。

认识丹麦王国

小美人鱼雕塑

安徒生博物馆(H.C Andersson's House)位于菲英岛(Fyn)中部的奥登塞市区。为纪念丹麦伟大童话作家安徒生诞生100周年于1905年而建。博物馆是一座红瓦白墙的平房,坐落在一条鹅卵石铺的街巷里。这里临街的一幢古老式样的建筑,使人感到仿佛回到了19世纪安徒生生活的年代。

认识丹麦王国

安徒生塑像

圆塔(Round Tower)高36米,直径15米,建于1642年,坐落于哥本哈根城区中心一带。克里斯蒂安四世(Christian IV ,1577-1648,在位:1588—1648)为丹麦和挪威之王,喜欢建筑,屡建城市,有“国王建筑师”之称。它的建立与三一大教堂(基督教中指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有关。

认识丹麦王国

圆塔(网络图片)

蒂沃利公园(Tivoli Gardens)是丹麦著名的游乐园,位于哥本哈根闹市区,占地8万余平方米,每年4月22日至9月19日对外开放。兴建蒂沃利公园的是一名记者兼出版商乔治·卡斯滕森,他向国王克里斯蒂安八世(Christian VIII,1786—1848,在位:1839—1848)进言,表示“若人民耽于玩乐,便不会干涉政治”,于是获准修建这座公园。公园于1843年8月15日起即开始接待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

认识丹麦王国

蒂沃利公园大门

大贝尔特海峡大桥(Store Baelt Bridge)建在丹麦西兰岛(Sjaelland)与菲英岛之间18千米宽的大贝尔特海峡上,该桥上的悬索桥长1,624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之一。

认识丹麦王国

大贝尔特海峡大桥(网络图片)

世界文化遗产(6项)

耶灵墓地、古北欧石刻和教堂(Jelling Mounds, Runic Stones and Church,1994);罗斯基勒大教堂 (Roskilde Cathedral,1995);克隆博格城堡(Kronborg Castle,2000);克里斯丁菲尔德,摩拉维亚人居住地(Christiansfeld,a Moravian Settlement,2015);北西兰岛帕福斯狩猎景观(Par Force Hunting Landscape in North Zealand,2015);格陵兰岛库加塔: 冰盖边缘的北欧及因纽特农业(Kujataa Greenland: Norse and Inuit Farming at the Edge of the Ice Cap,2017)。

世界自然遗产(3项)

伊路利萨特冰湾(Ilulissat Icefjord,2004);斯泰温斯—克林特 (Stevns Klint,2014);瓦登海(The Wadden Sea,2014)。

认识丹麦王国

哥本哈根风光

附记、丹麦历史沿革

早期历史

公元前1万年左右,日德兰半岛开始有人类居住,以狩猎为生。

公元前4200—前3400年,定居在这一地区的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开垦土地,耕耘农作。

公元前400年左右进入青铜时代。

海盗时期

793年,丹麦海盗袭击了英格兰的林第斯法恩岛。

871年,丹麦海盗占领伦敦。

878年,英格兰国王阿尔弗烈德大帝和丹麦海盗媾和,双方平分英格兰,丹麦移民在英格兰东北部建立“丹麦区”。

1016年,丹麦国王克努特大帝攻占英格兰全境,并建立了版图包括挪威、英格兰、苏格兰大部和瑞典南部的“北海大帝国”,直至1042年瓦解。

卡尔马联盟及对外战争

12世纪中期以后,瓦尔德马一世(在位:1157—1182)开创了强盛的君主专制封建王朝,通过侵略战争占有爱沙尼亚、易北河以北地区和果特兰岛。

1397年,在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一世(1353—1412)主持下召开卡尔马会议,丹麦、瑞典和挪威组成联盟,前后维持了126年,丹麦处于统治地位,原挪威属地格陵兰、法罗群岛转归丹麦管辖。在此期间,丹麦为打破汉萨同盟对波罗的海经济支配权而继续对外扩张,经过长期战争,吞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长期战争耗费了丹麦大量财力,导致赋税加重。富豪贵族兼并土地引起农民暴动。

14世纪中叶,黑死病又夺走近一半人口的生命。

为平息不满和动乱,国王克里斯蒂安一世(在位:1448—1481)于1468年召集了四级会议寻求支持。但是暴动连绵不断,尤其在瑞典。

克里斯蒂安二世(在位:1513—1523)于1520年亲率重兵攻克被瑞典独立派占领的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并且屠杀了大批参与叛乱的瑞典贵族,触发了达拉纳起义,1523年丹麦军队战败,瑞典宣布独立。

此后,丹麦为争夺波罗的海控制权和周围地区同瑞典反复较量,如1563—1570年北方7年战争、1611—1613年的卡尔马战争等,但历次战争都以失败告终,致使疆土日益缩减。

三十年战争期间,丹麦情况更为不利,1657年全境为瑞典所占领。

在1675—1679年的斯堪尼亚战争、1709—1720年北方战争中也败于瑞典。由于国力削弱,丹麦避免卷入当时欧洲大陆的混乱纷争。在七年战争、英法战争(1766—1783)以及法国大革命初期丹麦都保持中立或避免介入。

丹麦航运业和海外贸易十分发达,商船队仅次于英国居欧洲第二位,并拥有一支规模可观的舰队。16世纪末丹麦成立东印度公司,在西印度群岛和几内亚拥有殖民地。

1767年,丹麦宣布同俄国、瑞典组成“武装中立同盟”,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独善其身。

法国大革命期间丹麦再次中立,英国便不宣而战,于1801年发动哥本哈根之战;又于1807年派遣名将霍雷肖·纳尔逊率领的舰队炮轰哥本哈根,丹麦海军全部覆灭。丹麦转而支持拿破仑一世,1807—1814年期间同法国结盟对抗英国;拿破仑失败后,瑞典国王贝尔纳多特又从丹麦手中抢走了挪威。

资本主义的发展

丹麦本土在1799年、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在1804年先后将农民的义务劳役制改变为佃赋制,从而结束了中世纪以来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为了缓解财政困难,丹麦将西印度和几内亚的殖民地出售。直到19世纪中叶,财政状况才有所好转。

由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影响和普鲁士的直接干涉,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局势动荡不安,1848年爆发起义,要求脱离丹麦并入德意志联邦。丹麦与这两个公国进行了近3年的战争,最后在普鲁士停止向石勒苏益格进军情况下勉强取得胜利,保住了这两个公国。

1864年,丹麦宣布将石勒苏益格并入丹麦并使它和荷尔斯泰因分离,普鲁士便联合奥地利出兵干涉;丹麦失败后签署了《维也纳和约》,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割让给普鲁士和奥地利。

1848年,在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民主运动的影响下,丹麦立宪会议颁布了宪法,废除君主专制政体,改行君主立宪制,并实行有财产限制的普选制。

19世纪末叶,丹麦工业化迅速发展,造船、电信和制造工业开始具有一定规模。农村村社制为合作社制所取代,农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成为世界主要农业国之一。

世界大战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丹麦执行中立政策,后应德国的要求布雷封锁了松德和贝尔特海峡水域。德国投降后,丹麦要求在石勒苏益格举行公民投票解决归属问题。1920年通过公民投票石勒苏益格北部归还丹麦。

1924年,丹麦社会民主党首次单独组成政府。面对棘手的失业问题和经济萧条,社民党政府提不出妥善解决办法,执政两年后被迫辞职。

1929年,经济大衰退时期,社民党大选获胜,和激进左翼党联合组阁,此后除有几次短暂失利外,直到70年代均由社民党单独或联合组阁。在经济方面,30年代西方经济大萧条亦波及丹麦,1933年失业率达40%,政府将货币大幅度贬值以刺激出口。1933年、1934年同英国、德国先后签订了农产品协议,并相应调整了农业生产,缓和了经济萧条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丹麦没有卷入欧洲大陆的纷争,并于1939年接受德国提出的互不侵犯条约。但是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于1940年4月9日大举进攻,丹麦政府当天宣布投降。

1941年格陵兰、冰岛和法罗群岛由美军占领,与丹麦失去联系。1944年冰岛独立,格陵兰、法罗群岛归还丹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丹麦人民在“自由委员会”“国土与人民”等组织领导下,以各种方式展开了反法西斯德国和本国纳粹分子的斗争。随着德国统治和搜刮的变本加厉,斗争规模越来越大,由小型的破坏活动发展到大规模怠工和总罢工。地下抵抗组织不仅在丹麦本土活动,还在瑞典成立了一支由5,000人组成的武装力量“丹麦营”。1945年5月4日德国占领军投降。

战后时期

1947年丹麦接受马歇尔计划。

1948年4月丹麦加入欧洲经济合作组织,1949年4月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5月加入欧洲委员会。

1950年5月11日丹麦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1953年丹麦再度修改宪法,规定丹麦为君主立宪国家,议会为一院制。对外积极发展北欧合作。

1973年加入欧洲共同体。丹麦女王为玛格丽特二世(1972年登基)。

2015年3月28日,丹麦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文+图:王永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