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 “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相约,100句国学中的为人之道,为自己和孩子收藏↓↓↓
为人正真坦荡,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不做任何有愧于人的事。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练,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的长辈一样; 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造福天下,使天下人都能这样。
富贵不能淫,贫践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意,贫践不能改变他的节操,威武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就叫大丈夫。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 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人的毛病,在于喜欢教导别人,做别人的老师。喜欢教导别人的人,又往往自以为是,自以为正确,一副高高在上的气魄。
人一能之,己百之; 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人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错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ǐ)。--《庄子》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小人之间的交往,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有技巧的人劳累,聪明的人忧虑,没有本身的人没有追求。
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 可能会骃此而塌掉决堤; 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事随心,心随欲。欲无度者,其心无度。心无度者,则其所为不可知矣。--《吕氏春秋》事从心出,心随欲来,如果不从心欲的细微处观察事物,我们往往会被事物的表象所欺骗。纵横古今中外,详细考察事情的成败得失。如果深入观察就会发现,事情的发展往往是被人的心欲所控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但对人的行为有利。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 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愚者干虑,必有一得。--《史记》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 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聪明之人不可能永远聪明;看似愚笨的人,他也有聪明的时候。)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天下人为了利益而蜂拥而至,为了利益各奔东西(人生一世,无非在追求名利。)
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 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