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luckin coffee VS 喜茶,当10亿现金遇上霸屏茶饮,谁是你的最爱?

 昵称535749 2018-04-20

Row · 2018-04-20 15:42 来源:掌柜攻略

“编者按:

这些兵家必争之客,谁能拿下来?

即使你不爱咖啡,最近的朋友圈和微博可能也被一个叫做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的咖啡品牌刷屏了。  如果你身在一线城市,你更能体会到它的存在感:不管是电影院还是写字楼,都有张震和汤唯拿着蓝杯子咖啡说“这一杯,谁不爱”的身影。

落地玻璃窗、原木色长条桌、金黄色的灯光……  

这样凶猛的气势,不禁让人联想起同为网红的喜茶。  在进入上海后 6 个月内,喜茶就超越 COSTA 成为茶饮/咖啡连锁行业的第二名,仅次于星巴克。

虽然看起来不是一回事,但这两个网红所代表的业态正在厮杀:  美团点评研究院餐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中国饮品店发展报告》显示,2016 年,奶茶店的数量经历了快速上升阶段,而咖啡店则在退步。2017 年 6 月与 2016 年 1 月相比,奶茶店数量涨了 60%,咖啡门店数却下降了 21%。

这不该是一场对决,但如果要对比发展路径的话,究竟谁能跑在前面?  

先来说一说市场  

即使经历了负增长,但大家依然对咖啡在中国的未来抱以信心。  作为星巴克最大的增量市场,中国的咖啡市场规模在 2015 年已经达到了 700亿。伦敦国际咖啡组织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的咖啡市场正以每年 15% 的增速爆发。说“爆发”是因为,全球市场的平均增速是 2%。

luckin coffee 创始人钱治亚说他们对 2000 个消费者做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是:阻挡中国人消费咖啡的最大原因是“价格太贵”以及“购买不便”。  

这是 luckin coffee 调查出的结果  

咖啡贵吗?是的。  以星巴克为例,2016 年,美国人均年收入是 59039 美元,而美国一杯星巴克美式的价格是 2.73 美元,喝一年咖啡会用上 996.45 美元。而在中国,以北京为例,2016 年北京人均年收入为 119928 元, 一杯星巴克美式的价格是 24 元。如果在北京每天都喝星巴克的话,每年需要 8760 元的成本。

但这与咖啡的生态有关。  咖啡在 90 年代进入中国,主要消费人群集中在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大的沿海各省,当地的经济、进口咖啡豆再加上“舶来品”的概念,让咖啡的价格一直高于其他饮料。当奶茶还是卖 3、5 元的时候,星巴克就总是比它要贵上 10 元。

星巴克在 2004 年时的价格  

而现在,同样是一杯美式,Dunkin Donuts (唐恩都乐)在中国的价格是 22 元, 肯德基 K 咖啡 17 元,麦当劳 20 元,但是这些品牌的门店几乎都远离写字楼。  与这些品牌类似, luckin coffee 一杯美式的价格是 21 元,肉眼可见的优点是离白领们更近。为了培育消费者,luckin coffee 现在还在进行买二送一,买五送五的活动。

钱治亚说想用这样的推广模式教育市场,推广咖啡并让人们认识 luckin coffee这个品牌。  目前luckin coffee 拥有最多的门店是商务区附近的中小型门店,以及写字楼内几乎没有堂食的小型门店。加上外送服务,能够让工作忙碌的白领们,能够更快捷、方便地获得咖啡。

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当下的中国消费者们,真的需要咖啡吗?  

目前,中国大陆人均年消费咖啡 5 - 6 杯,一线城市则为 20 杯。  和人均年消费 400 杯的美国以及 200 杯的韩国相比,中国咖啡市场基础依然薄弱。但是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的消费者没有养成日常喝咖啡的习惯。

而奶茶不同,从台湾春水堂发明珍珠奶茶,快可立将它带入大陆市场,Coco 都可将主打多元化配料深入人心,再到今天以喜茶为代表的“新式茶饮”,奶茶在不断迭代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普及了消费者。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作为历史产物,奶茶却能依然保有网红潜质的原因。

Coco 都可最近在抖音上又火了一把  

经历了雕爷牛腩和黄太吉的餐饮界人士,或许很难被 luckin coffee 从互联网移植来的资本游戏所打动了。  那些喝着星巴克长大的人呢?或许你能在那些小众精品咖啡馆,或者是星巴克的臻选店里找到他们。而 luckin coffee 是否能“驯化”那些星巴克与它的美国同侪们没有触及到的消费者?并且如果成功的话,如何确保他们不会转向其它的咖啡品牌?这都是 luckin coffee 要面临的问题。

再来聊一聊消费者

这是一个中产阶级说了算的年代。  

“品质生活”这个词语已经从小资、中产阶级中脱身而出,变成引领社会的热点。品质生活说白了,就是要抓住消费者的情感。  在这一点上,喜茶可能已经熟门熟路了。从品牌的 Slogan “一杯喜茶激发一份灵感”,到门店中的软硬件与消费者的互动,都成为了顾客的情感驱动。

我在喜茶喝过一个需要等 40 分钟的“桃桃”。  它的卖点是,在你点单之后才会开始制作过程——桃子的果肉被挖出来,压制成泥,最后再加入新鲜泡的四季春茶。即使等待时间长,价格也偏高,但并没有妨碍那些爱养生、爱拍照、爱新奇的消费者前来尝试。

产品图片也花了心思  

或许是咖啡的高价,造成了咖啡店更多的是以门店的形式在运营。  通过茶点甚至餐点的形式,能够让业主通过聚拢多种产品回血。在《 2017 中国咖啡行业报告》中,你能看到,流量高的都是那些能够提供第三空间的咖啡店。而新式茶饮,也或多或少地开始提供第三空间。

介于家与办公室之间的“第三空间”是星巴克 CEO 舒尔茨提出的概念,尽管竞争压力颇大,但是星巴克依然在坚守这一路线。  过去的一段时间,星巴克开出了非常多家甄选店。这些门店除了配有售价更高的手冲与虹吸咖啡外,在装修、装饰上也在升级。

流量高的依然是客户群体以休闲为主要诉求的咖啡馆  

喜茶也在往这一方向发展。  从最开始时尚的装潢和宽敞的休息区,到后来推出的“白日梦计划”。显然喜茶希望能够留住顾客,让他们多停留,而不是买完就走人。而 luckin coffee 在餐饮转向休闲场景时,选择用轻门店模式实现差异化竞争,是一件好事吗?

咖啡市场之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市场。  我们很难利用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客群画像来照本宣科。但是无论资本如何介入,如何营销,本质上卖奶茶与卖咖啡的本质,就是一门最传统的零售生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