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后统一的印度为什么变成印巴两个国家?

 斯郎曲培卓拥 2018-04-21

印巴分治是二战后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的一次重大改变,印巴分治的结果一直影响至今,由于印巴分治的不彻底性,印巴两国至今仍然为争夺克什米尔地区而时常打得头破血流。二战后统一的印度为什么变成印巴两个国家?

印巴分治首先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所造成。公元八世纪,随着阿拉伯人对印度半岛的入侵,伊斯兰教传入印度地区,而印度本土的民众信仰的则是印度教,伊斯兰教传入印度地区后不断发展壮大,而且在很长时间里面都是印度上流统治阶层所信仰的宗教。而占人口大多数的印度普通民众则信仰印度教。印度教与伊斯兰教在教义上面有着根本的不同,印度教信仰多神论,而伊斯兰教崇尚唯一真神,所以双方的冲突在所难免。印、回冲突一直持续到了印巴分治,在印巴分治前的数十年时间里面,印、回教徒冲突愈演愈烈,比如1926年在加尔各答就发生了两教教徒的大规模冲突,死伤千人。印、回教派冲突成为印巴分治的最为久远的原因,分治后的巴基斯坦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印度则主要信仰印度教。二战后统一的印度为什么变成印巴两个国家?

二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同样也波及到了南亚大陆,1947年6月,英国新任驻印总督蒙巴顿来到印度,同月,蒙巴顿提出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根据该方案,印度被分解为四个部分,分别为东巴基斯坦、西巴基斯坦、印度联邦和王公土邦,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印巴两个自治领,王公土邦可以自由选择加入任何一个自治领。印度教的国大党和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联盟最终选择同意了该方案,因而印巴正式分治、分立。英国之所以要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实际上与它想在南亚地区继续保留影响力有很大关系,英国的设想是印巴分治后,双方必须寻找新的依托者,这样英国就可以乘虚而入,继续对南亚大陆发挥影响。独立后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领导人分别为尼赫鲁和真纳。

印巴独立后,先后发生了三次印巴战争,1971年,印度进攻巴基斯坦,将东巴西巴分裂为两块,东巴基斯坦随后独立为斯里兰卡。这就是印巴分治的来龙去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