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到】百度最年轻高管离职,年轻高管的路应该怎么走?

 北书房2014 2018-04-21







最近,互联网圈子又发生一件大事——“李叫兽”离职了。



李叫兽”,何许人也?


李叫兽”的真名叫李靖,公众号写手起家,专门从事营销方法与工具的研究。他的文章几乎篇篇是爆款,在全网获得了千万级的传播量;他的一些方法论,例如X型文案和Y型文案,被许多营销人奉为经典。


2016年底,25岁的李靖,以一个创业者的身份,拿着近一个亿的收购额,风风光光地“嫁入”百度,成为公司最年轻副总裁。同龄人可能连新员工培训还没结束,李靖已经在公司战略层指点江山了。


然而这个主角光环没能守护他太久,短暂高光之后,李靖在百度遇到了一系列障碍,有关他即将离职的传言也不绝于耳。终于,在2018年4月18日,李靖通过朋友圈表示,自己离开了百度。


百度为何选择李靖?


对百度来说,2016年正是其最尴尬的一年,前有舆论危机后有财务危机,而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信息流广告。百度选择李靖,也正是看重他对营销工具的独到见解,可以帮助百度解决完善信息流广告平台。


李靖又是为什么走的呢?



客观上,业务不合格是李靖离职的主因。究其深层原因,我们不妨问一句,李靖在百度过得好吗?一位经常与李靖打交道的百度人士透露:“李靖来到百度后,几乎全公司都能看出来,他不适应。他在餐桌吃饭,待人接物等方面都像个学生,性格也比较腼腆害羞。”李靖和百度派来、协助他的第一任项目总监也没能搞好关系,两人大吵一架后分道扬镳。


年龄和经验或许真的是硬伤。对于高管而言,业务水平是一个层面,公司战略的认知、企业文化的深入理解、业务部门的熟悉程度、处理人际关系的手段,都是不可或缺的素质。


不说别的,25岁就空降副总裁,让老员工怎么想?内部羡慕嫉妒恨肯定也是有的。初来乍到的年轻人和企业高管相比,在认知领域肯定存在些许偏差,甚至两人的语境都不一样。



李彦宏的痛,扎克伯格懂


高价收购的“新鲜血液”仅一年就打了水漂,李彦宏的痛,扎克伯格可能深有感触。2014年1月,Facebook斥资1500万美元——当时约合人民币9200万的价格收购了社交媒体品牌Branch,它的创始人乔什·米勒也随之加入这个互联网巨头公司。当时乔什·米勒只有23岁,开始担任Facebook高管,带领团队在2014年10月研发出匿名聊天应用 Rooms(可以翻译为“房间”)。


然而Rooms在面世之初就陷入了抄袭丑闻,而且口碑不佳,用户认为这款产品根本不是创新,而是上世纪90年代的翻版。结果,前期创新力度不够,后期改进用户体验的更新速度也没有跟上,这款应用最终没能达到扎克伯格的要求。2015年8月,在加入Facebook一年半之后,24岁的乔什·米勒宣布离开,不过他的下一站倒也精彩——进入白宫担任首任产品总监。


年轻创业者入驻大公司并担任高管,看似登上了人生巅峰,实际上每走一步都战战兢兢,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跌落悬崖。阿里、腾讯买入的创业公司,大部分创始人都离开了,这里面不乏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和不惧挑战的创造者。


对初来乍到的年轻高管而言,承受的目光和争议太多。有人用近乎崇拜的目光,对你过分期待;有人则冷眼以观,坐等看你笑话。这些目光不单造成压力,还有可能影响你的决策和判断。而且年轻高管往往有一个弱点,那就是缺乏大公司、大团队的管理经验,业务运行起来将面临诸多问题。


此外,文化冲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每个大公司都有自己的规则和语境,而年轻的创业者也在以往的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的习惯和风格,空降高管之位,对双方都会形成文化冲击。对创业者而言,如果不能短期内融入公司的语境、熟悉公司的运行规则,那生存就很困难。而对公司而言,对创业者给予多少容忍度,才能既激发其潜力达成目标、又不会对公司文化产生破坏,这是需要承担的风险。


大企业外聘年轻高管更像是一场赌博,很多事情都是不可控的。想通过年轻人来推动颠覆性创新,在业务上就不能管束太多。这样的项目一旦最终失败,结果往往是无法挽回的。


所以说,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创业者本身,对自身处境的“洞见”其实很重要。带着创业者的光环来大公司做高管,能不能坐稳,还需掂量掂量。就拿最近两起轰轰烈烈的大型收购案——美团收购摩拜、阿里收购饿了么来说,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全身而退,而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虽然加入了阿里,但明确提出不再担任饿了么CEO,而是作为饿了么董事长在战略上提供支持,以及担任阿里CEO逍遥子张勇的新零售特别助理。在理性分析形势的情况下,两个人的做法都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其实,当下公司聘请青年才俊担任高管屡见不鲜。201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A股3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69位90后高管,最年轻只有19岁。这里面或许有噱头的成分。


究其深层原因,实际上这是互联网社会的产物。80后、90后一代可以说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视野开阔,创新能力很强,这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极为看重。


但创造力和执行力满分是否意味着管理能力出众,还需打个问号。亚马逊就从来不冒这个险,贝索斯的高管团队平均供职时间达到15年,而亚马逊公司创立也不过23年。他们更看重年轻人普遍缺乏的东西:经验,以及对公司的忠诚度。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个企业家的观点:平均来说,人的体力和学习能力的高峰在20多岁,创造力和适应新环境能力的高峰是在30多岁,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领导能力的高峰是在40多岁。我们确实看到过“神话”的诞生,但更多时候,面对机会,年轻人和大企业都不能凭一腔热血左右行动。全面的衡量、清晰的判断、审慎的决定,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或缺的。


好了,今天就跟大家说到这儿。领先别人半步,就是这么简单,这里是听到。下期见。



策划:赵怡然

文案:辛晓彤

配音:王俊景

编辑:马宇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