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野菜类:珠兰、紫苏叶、鱼腥草、香椿、石耳、地木耳、水葫芦、落葵(木耳菜)、荇菜、野木耳菜、石生繁缕、紫萁、东风菜、笔管草、野菊花、蒲公英、清明菜、野茼蒿、马兰草、苦菜、苣荬菜、刺儿菜、荠菜、鸭舌草(鸭嘴菜)、桔梗、沙参、败酱草、灰灰菜、地肤(扫帚菜)、委陵菜、鹅绒委陵菜、小黄花菜、黄精、玉竹、天门冬、野韭菜、假香野豌豆、歪头菜、紫苜蓿、大巢菜、活血丹、地瓜儿苗(地瓜叶)、薄荷、夏枯草、变豆菜(山芹菜)、鸭儿芹、绞股蓝、枸杞叶、打碗花、珍珠菜、竹叶菜、马齿苋(麻子菜)、白苋菜(野苋菜)、莲子草、华北大黄、何首乌、扁蓄、水蓼(水红花)、酸模(土大黄)、蕨菜 [活血丹别名]遍地香,地钱儿,钹儿草,连钱草,白耳草,乳香藤,九里香,半池莲,干年冷,金钱草,透骨消,透骨风,肺风草,一串钱,钻地风,团经药。 [活血丹基原]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 Glechoma longituba (Nakai) Kupr.的全草。 [活血丹采制]4~5月采全草,晒干或鲜用。 [活血丹性味归经]苦、辛,凉。入肝、胆、膀胱经。 1.《纲目拾遗》:“味微甘,性微寒。” 2.《岭南采药录》:“味涩,气香,性平。” 3.南药《中草药学》:“微甘、寒;入肾、肝、胆经。” [活血丹功效主治]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治热淋,石淋,湿热黄疸,疮痈肿痛,跌仆损伤。 1.王安卿《采药志》:“发散头风风邪。治脑漏,白浊,热淋,玉茎肿痛。” 2.《本草求原》:“祛风湿,止骨痛。浸酒,舒筋活络,止跌打闪伤,取汁调酒更效。” 3.《岭南采药录》:“除骨痛,散风湿,理跌打伤。” 4.《贵阳民间药草》:“治月经不调,红崩带下,解热利尿,镇咳,治肺结核。” 5.《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利湿,理跌打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涂敷。 [活血丹功效与作用一] 1.治膀胱结石:①连钱草、龙须草、车前草各15g。煎服。(《浙江民间草药》)②金钱草100g,藕节100g。水煎服。(《吉林中草药》) 2.治肾炎水肿:连钱草、蓄草各30g,荠菜花15g。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3.治胆囊炎、胆石症:金钱草、蒲公英各30g,香附子15g。煎服,每日1剂。(《浙江药用植物志》) 4.治肺热咳嗽、肺痈:金钱草60g,甘草30g。用大麦煎汤浸泡1~2h,去渣加蜂蜜15g,当茶饮。(《吉林中草药》) 5.治疟疾:①疟前用金钱草叶为丸塞鼻中。(《质问本草》)②连钱草45~90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3d。(《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6.治牙痛:鲜透骨消捣烂,口含,亦可外敷。 7.治风湿性关节炎:团经药,捶绒,酒炒热,外敷。(《贵阳民间药草》) 8.治痈肿:①透骨消30g,白细辛3g,赤芍9g,飞天蜈蚣15g。共为细末,醋调敷。(《陕西草药》)②鲜连钱草、鲜马齿苋等量。煎水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药》) 9.治蛇蛟:连钱草生药鲜吃,并捣烂敷伤口。(《浙江民间草药》) 10.治湿疹:金钱草、白藓皮各30g,蛇床子15g。水煎,熏洗患处。(《山东中草药手册》) 11.治白带:①团经草15g,杜仲9g,木通4.5g。煎水加白糖服。(《贵阳民间药草》)②透骨消3g,鸡冠花9g。水煎服。(《陕西草药》) 12.治暑热疟:连钱草15~30g。水煎服或当茶饮。 [活血丹成分]化学成分:茎叶含挥发油、欧亚活血丹呋喃、欧亚活血丹内脂、熊果酸、β-谷甾醇、棕榈酸、琥珀酸、咖啡酸、阿魏酸、胆碱、维生素C及水苏糖等。 [药理作用]本品具有利胆、利尿、溶解结石、抑菌等作用。 [活血丹功效与作用二] 1.治腮腺炎:将连钱草洗净,加少量食盐捣烂后,敷于肿大处,不论一侧或两侧腮腺肿大,一般都两侧一起敷药,鲜品或干品疗效一样。共随访50例,全部治愈。腮腺肿大消退,体温下降平均为12h。 2.治烧伤:用新鲜连钱草一把,洗净,取黄草纸包2~3层,水中浸湿后置小火中烤熟,约20~30min取出去纸,趁热将药草揉烂取汁,盛于杯中,用消毒鸭毛蘸药汁涂搽伤面,每日搽至数十次,以保持伤面湿润为度。伤势严重的。药汁中可加入适量冰片或麝香;如创面伤,伴全身症状者3例。结果:全部治愈,目无功能障碍。 [活血丹食用禁忌]阴疽,血虚及孕妇慎用。 《陕西中草药》:“血虚及孕妇忌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