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天走进珠海斗门寻访古老祠堂,揭开它古韵厚重的面纱

 畅达堂 2018-04-21

曾祥裕 曾海亮

春风吹拂下的珠海斗门,芭蕉在张扬着蓓蕾,繁花燃烧着热情,高挂着紫红的梦想,稻田里一排排禾苗绿油油地静静地生长着,被风一吹泛起绿色的波浪,真令人陶醉不已。

春天走进珠海斗门寻访古老祠堂,揭开它古韵厚重的面纱

连日来,我无暇顾及田园风光,穿行在斗门古村落中,寻访那被人遗忘的古宗祠。

有人说,一座祠堂,就像一位母亲,虽历尽沧桑,却总是天下儿女向往的地方。

有人说,一座祠堂,藏着游子生命的根,在那里,供奉着祖先牌位,供奉着天地人的大道理;在那里,血脉绵延,传承赓续,生生不息。

春天走进珠海斗门寻访古老祠堂,揭开它古韵厚重的面纱

一、南门菉猗堂:寻访宋代皇族的后裔

春天走进珠海斗门寻访古老祠堂,揭开它古韵厚重的面纱

我踏进古村南门菉猗堂(又名赵氏祖祠),眼前的一柱一梁、一砖一瓦、一字一画 ,无不让你感受到优闲雅致、舒展大方的皇家气息,正门楹联'菉瞻淇澳,猗颂商那',着意表达了赵氏王族历史上特有的人文精神。

我们屏息进入菉猗堂后殿,悬挂在横梁上的'忠孝义士'牌匾,昭示一段族人赴汤蹈火的历史,见证了700多年前宋元海战前斗门赵氏曾欲'挽狂澜于既倒'最后的努力。宋端宗景炎元年,南宋小皇帝赵罡败退到香山,驻跸沙涌马南宝家。当时已居住在南门村的魏王后人赵若梓闻讯,招募潮居里民数百忠勇,乘舟迎驾以勤王。为保存皇家宗族一血脉,丞相陆秀夫即令若梓等归家入山隐居。授若桃为承直郎,封若榉为武翼大夫。敕赐若梓为忠孝义士。

春天走进珠海斗门寻访古老祠堂,揭开它古韵厚重的面纱

从墙上挂图了解到,这里的赵氏后代都是魏王赵匡美的后人,魏王是宋太祖和太宗的弟弟,没有当成皇帝,他的后代于南宋后期来到香山为县令。

宋室后人已在斗门繁衍生息,这个家族八百年兴衰史,浓缩在一套六卷进本的《赵氏族谱》中 。中国人勤奋,有着记事的习惯,各个姓氏都有族谱可追根溯源。

春天走进珠海斗门寻访古老祠堂,揭开它古韵厚重的面纱

我的珠海之行,惊喜在斗门一个偏远村落发现有着一批宋朝皇族后裔,从社会地位来说,他们算是没落的贵族。但是他们身上还存有贵族精神却没有没落,心田上深扎着中原文明的基因和儒家忠孝仁义的风范。

二、黄氏祖训:解开黄氏宗族自强不息的秘密

春天走进珠海斗门寻访古老祠堂,揭开它古韵厚重的面纱

祠堂向来是祭祖、正俗、议事、倡学、教化的公共场所,一直以来,耕读传家,清白明世,都是我们必须谨遵的家训和深刻领会的要义。很多祠堂里,“族规”“家训”又堂堂正正地上了墙,多有劝诫,为后人遵循。

斗门黄氏宗祠最多,据我考察6个黄氏宗祠来看,黄氏宗族秉承【黄氏家规之四十八字祖训】:

官不忘民,民不忘本。贫不失志,富不忘贫。堂正诚实,廉洁清贫。勤劳俭朴,诸事严谨。孝敬父母,善待他人。自强不息,造福子孙。

不仅如此,黄氏宗族还信奉远祖黄峭公的教导,勇于拼搏,开拓进取。

春天走进珠海斗门寻访古老祠堂,揭开它古韵厚重的面纱

我看到不少黄氏宗祠墙上挂着黄峭公的《遣子诗》:

“策马登程出异疆,任从到处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但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永炽昌。”

正是在这种男儿当自强精神激励下,夏村黄氏宗族后来居上,抢夺原先谭、莫两姓住民地盘,发展壮大,独霸一方。

三、宗祠营造书香环境,人才辈出有根基

春天走进珠海斗门寻访古老祠堂,揭开它古韵厚重的面纱

我在斗门一户人家看到一幅对联“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几百年人家无非秋善”,步入黄氏宗祠、陈氏宗祠、赵氏宗祠等,观察到这些宗祠,无不重视营造书香环境,引导后裔发奋读书。

黄峭公的21个儿子,自幼勤奋,由儒入仕,个个高官显职,业绩辉煌,家声大振。

当时一副楹联做了如此描述:一父三母廿一儿家声初起江夏二状六会十二解世泽永传寰峰 。

这些四处迁徙的黄姓子孙,即便在恬淡的乡间僻壤,仍然保持着日耕田、夜读书的习惯,胸怀读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春天走进珠海斗门寻访古老祠堂,揭开它古韵厚重的面纱

黄氏传承数百年,历代先祖都对教育重视有加,以“家有读书子”为荣,以不读书为耻的观念。

我在夏村黄氏宗祠中看到设有私塾,一张张书桌承载多少学子读书改变命运的梦想。

不少人家大门和厅堂上都有“忠孝持家远,诗书处世长”、“世间只两样事耕田读书,天下第一等人忠臣孝子”的楹联。

听老人说, 尽管寒窗苦读入仕的机会很少,但黄姓子孙通过读书,抓住了不期而来的机会,在千年的科举考试中,一个个黄氏的子孙们荣登皇榜。

正是在这种浓浓书香环境熏陶下,走出了珠海历史上一位官声斐然的大官黄槐森。

黄槐森是清代同治元年进士,官至广西巡抚(职务相当于如今的省长),是荔山村乃至斗门区的旗帜性代表人物之一。

四、接霞庄由盛转衰,发人深省

春天走进珠海斗门寻访古老祠堂,揭开它古韵厚重的面纱​​

斗门接霞庄位于珠海斗门区斗门镇,原名叫新围村,因村庄正门面对霞山及霞山祖庙,故又取名“接霞庄”,或称“接霞里”。

据记载,接霞庄始建于道光年间(1821—1850年)。接霞庄于清朝嘉庆年间开始兴建,由赵维茂在80余亩新垦的围基上建房,所以新围一名由此而来。

赵氏家族与南门村赵氏家族同出一脉,都是宋朝皇族后裔。

春天走进珠海斗门寻访古老祠堂,揭开它古韵厚重的面纱

接霞庄的赵家在外经商,财力雄厚,因此庄内房屋气势恢宏,颇显气派。

据说当年“魏王派”后人赵维茂经营中药材发家致富。随后,他深感在已立村近400年、人口密集且地方狭窄的大村居住不够惬意,便萌生迁居异地的念头。

他相中了大村北侧秀水绿树的环境,认为这里有霞山依傍,有河溪流经,是居住繁衍的风水宝地。期间在“大当家”赵向荣的锐意经营下,家族生意兴隆,富甲一方。庄内先后建起了14座大屋,大部分为三进庭院,也有五进庭院。

春天走进珠海斗门寻访古老祠堂,揭开它古韵厚重的面纱​​

清朝同治年间,这里每家每户大屋之间都留有一条青云巷,当时也称之为跑马石路,路口建有门楼,甚为壮观。跑马石路旁,建起青砖瓦房,每栋三间或四间、五间同一式的一厅两房,配有厢房和后花园,并建有书房、画廊,门前院子为花厅,背后是花地。

春天走进珠海斗门寻访古老祠堂,揭开它古韵厚重的面纱

在这个鼎盛时期里,这位当家为整个家族兴建了子孙塘、文馆、武馆、暖阁、马房和花王宿舍,还修建了近千平方米的荷花池,池中有凉亭,一艘长13.2米、宽6.6米的石彩帘船两边分别通往凉亭和花圃的九曲石桥,供庄上人家登船避暑,观赏荷花。

庄中还修建了一条100多米长、两旁是翠竹成排的通往花园的石板路。花园种上各种花草,花繁叶茂,鸟语花香,蜂来蝶至。

庄中建有一连三座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72个门口的崇基堂。崇基堂这座宏大建筑类似佛山祖庙,是由佛山人设计、修建而成的,砖雕、基石等原材料都是从当时的佛山运来。  庄园东、西、北三面有荷花池和绿竹环抱着,南边有护庄河以及四米高的围墙围住。一条河自东向西,转北流向子孙塘,庄园后边即东南方则全是俗称“神仙沙”堆成的大沙丘即霞山。

春天走进珠海斗门寻访古老祠堂,揭开它古韵厚重的面纱

山上是一片树林,长满密密麻麻的极具观赏性的棕竺,山前是香火鼎盛的“关帝庙”。

整个庄园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布局十分讲究,优雅别致。

昔日的接霞庄,不光景致可与曹雪芹笔下贾府大观园相媲美,而且人才辈出,显赫一方,为王室望族增添异彩,令世人刮目相看。

为防匪盗,庄外开凿了护庄河,村人通过闸口进出,这在岭南是独自一家。

可是,护庄河能够防匪防盗,却防不了蛀虫和败家子。

由于晚清社会风气不好,族内后辈不争气,加上缺乏营商人才,坐吃山空,有的甚至沉迷于黄、赌、毒,从此一蹶不振。

就这样,伴随着清王朝的结束,接霞庄这座繁华鼎盛的偌大庄园就渐趋没落式微。

这里中西合璧的建筑物,长期失修,破旧的破旧,拆改的拆改,搬迁的搬迁,早已面目全非。连崇基堂这座豪华建筑后来也被拆毁,霞山也因全是“神仙沙”(即制造玻璃的优质材料)而被挖空卖掉,本来香火鼎盛的“关帝庙”也随之被毁。

到后来在日本侵略者践踏下,村庄被烧,后仅存古屋十四座。

春天走进珠海斗门寻访古老祠堂,揭开它古韵厚重的面纱

至此,接霞庄的鼎盛繁荣终成旧话,实在令人伤感。接霞庄的盛衰之变,正如赵氏后裔的诗句一样:“富甲南门一代雄,繁华转瞬却成空。”它的没落,发人深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