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那点事:祖大寿的两次降清是被逼无奈吗?

 宛平2008 2018-04-21

明清那点事:祖大寿的两次降清是被逼无奈吗?

明清那点事: 聽祖大寿的两次降清是被逼无奈吗?张延兵

在兴城古城,有两道石牌坊,这就是明朝崇祯皇帝即位后,特命于宁远城内敕建祖氏四世镇辽的功德牌坊,以褒奖祖大寿胆略与战功。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舅,明朝的著名战将。清朝皇太极喜欢祖大寿这位将才,不忍心取了他的性命,曾两次劝降祖大寿。祖大寿一次是诈降,第二次,也就是最后一次真正归降了满清。祖大寿降清是被逼无奈吗?

祖大寿,是宁远人(今兴城),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的家庭背景可以说是名望家族。他的父亲祖承训,是明朝万历年间镇守宁远的援剿总兵官祖仁的次子。祖承训也是一位战将,辽东副总兵。万历十年,任辽东副总兵,于辽东防守。万历二十年,日军侵朝鲜,万历皇帝于7月派遣祖承训领五千军攻平壤,结果是大败而归。祖承训总结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在万历二十一年第二次抗倭战争中,表现英勇。万历二十五年十二月至万历二十六年一月参加了蔚山之战。之后,祖承训被诰赠荣禄大夫、左都督、少傅,地位显赫。有了这样的家庭背景,祖大寿在以后的成长中,都表现的十分出色。

袁崇焕来到宁远任职,祖大寿成了袁崇焕手下的一员大将。明崇祯元年,满清军队来侵袭,在宁远大捷中,祖大寿表现出色,升为前锋总兵官。加上祖氏世代镇辽的功勋,明朝崇祯皇帝即位后,特命于宁远城内敕建祖氏四世镇辽的功德牌坊。功德牌坊建于明崇祯四年,高11.5米,宽15米,用灰白花岗岩建造,上面刻有“忠贞胆智”,“廓清之烈”,以褒奖祖大寿胆略与战功。祖大寿,在明末清初,可以说是如雷贯耳。祖大寿在当时是一位难得的战将,宁远保卫战、宁锦大捷、北京保卫战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满清的皇太极就十分欣赏祖大寿的才干,就想法让祖大寿归降满清,被他所用。

明清那点事:祖大寿的两次降清是被逼无奈吗?


因满清皇太极的反间计,让不辨是非的崇祯皇帝上当受骗。结果,崇祯皇帝下令将袁崇焕拿下。袁崇焕是冤枉的,他被捕下狱后,让祖大寿对崇祯皇帝彻底失望,于是,就带兵反叛,毁山海关东走。祖大寿一走,崇祯没辙了,这是一员大将,走了就是明朝的损失。想来想去,最后想到了让袁崇焕写信给祖大寿。袁崇焕在监狱里,身不由己,没有办法,按照崇祯的意思,给祖大寿写了信,祖大寿接到袁崇焕的信后,又回到了崇祯身边。袁崇焕被捕入狱时,他的母亲及孙承宗劝他奋勇杀敌以赎出袁崇焕。据了解,在当时的辽东将领中,祖大寿在营救袁崇焕时,曾请求削职为民,以自己的官阶赠荫换取袁督师性命,结果崇祯因皇太极的反间计把袁崇焕看成是卖国贼,汉奸,不允许任何人讲情,当然,祖大寿也没有得到崇祯的网开一面。袁崇焕最后还是被崇祯杀了,死的惨烈。在这一点上,祖大寿对大明王朝失去了信心。

袁崇焕没了,谁来带领将士奋勇杀敌,自然是祖大寿了。袁崇焕死后,队伍交给了祖大寿,祖大寿带领这支大明最精锐的部队,保卫宁远、锦州、大凌河等地,抵御满清军队的入侵。

死了袁崇焕,来了祖大寿,让满清的皇太极有点招架不住了。他决定采取招降祖大寿这员大将,有了祖大寿,大名王朝的江山就是唾手可得了。

明清那点事:祖大寿的两次降清是被逼无奈吗?

招降祖大寿的机会来了。崇祯四年,祖大寿接到命令,驻守大凌河城。当时,祖大寿带人筑修大凌河城,才修了一半,皇太极闻讯后,带领数以万计的满清军队,这些军队几乎是皇太极的家底,为了招降祖大寿,他不惜一切代价。满清军队团团包围了大凌河城。

城外,满清军队围城,可以说是水泄不通,祖大寿被困在城里,他想到突围,但又担心将士的生命安危。明军得到信后,立即派援军解围,但是,因为满清军队人多将广,战斗力强,很快他的这些援军就被满清军队击退。祖大寿看到突围、解围无望,只好闭城坚守。

这个形势对皇太极招降祖大寿可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不断写信给祖大寿,信的内容都是劝降之词,祖大寿对皇太极不理不睬,因为他知道,如果投降,就会留下千古骂名,就是对大明不忠,虽然崇祯皇帝糊涂,杀害了他的主帅袁崇焕,但是,作为大明朝的臣子,只有与外来之敌奋勇拼杀,坚守疆土,捍卫疆土,才能不愧为大明的朝廷和百姓。

明清那点事:祖大寿的两次降清是被逼无奈吗?

祖大寿在当时对大明的忠诚和信念还是不容置疑的。

坚守,再坚守,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就这样,坚守了三个月。没有外部供给,很快,城里的粮食吃完了。没有的吃的,人的生存是有限的。没有粮食,祖大寿也是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度过难关。于是,城内有人开始杀战马吃了,马杀完了,甚至到后来出现了人吃人现象。有人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马杀完了,开始吃平民百姓。平民百姓吃光了,开始吃军中的老弱病残。军中的老弱病残也吃光了,接下去就该是健壮将士的互相残杀了。”

城,是难以坚守了,祖大寿想到了诈降,想保存实力,有机会与皇太极再战。大家也认为,只有投降,才是求生的唯一途径。于是祖大寿长叹一声:“人生岂有不死之理?但为国为家为身,叁者并重。今既尽忠报国,惟惜此身命。”祖大寿想诈降,但他没有说出来,如果消息传到皇太极耳朵里,就很会坏了他的计划。何可纲不知道祖大寿的想法,不让祖大寿投降,誓死不从。为了让更多的将士活命,祖大寿忍痛杀了何可纲。看到祖大寿杀了何可纲,皇太极十分高兴,此时此刻,他还被蒙在鼓里,他信以为真,以为祖大寿是铁了心的投靠了大清。

祖大寿做的天衣无缝,出城后,与皇太极在城外设坛盟誓,算是正式投降了。祖大寿为了让皇太极信服,于是就向皇太极“献策”,

说他愿意带一支兵马去攻打锦州,在城里为满清做内应。皇太极信了,他没有怀疑祖大寿的二心,于是,满心欢喜,就答应了祖大寿。

明清那点事:祖大寿的两次降清是被逼无奈吗? 

祖大寿报仇的机会来了,于是带兵进了进了锦州城。让皇太极没有想到的是,祖大寿进城后,就开始抵抗清军,杀了很多的满清将士。皇太极此时才醒悟过来,原来祖大寿不是真正的投降,是诈降。这还了得,非得活捉你祖大寿不可。皇太极恼羞成怒,先后两次亲自带兵御征,攻打锦州城、和宁远城。因祖大寿作战勇猛,会带兵打仗,皇太极都是无功而返。就这样,祖大寿又为明朝坚守了十年的城池。

崇祯十四年四月,皇太极再次拿出全部家底包围了锦州城。这一次不同上次,这次时间长,整整围了一年。为了给锦州解围,洪承畴带领十四万援军在松山被满清军队击溃,洪承畴举手投降。祖大寿再也坚持不住了,没有粮食,没有援军,城,成了一座孤城。城中又开始出现了人吃人的悲惨景象。皇太极再次劝降,这一次,祖大寿没辙了。如果想诈降,走老路,皇太极是不可能相信他的。如果不投降,城内的军队和百姓就会全部饿死,困死。这时的明朝江山已经摇摇欲坠,祖大寿对大明王朝也失去了信心,他也被皇太极的真诚所打动,这次是真的投降了。

祖大寿投降了满清,皇太极没有杀他,也没有重用他。皇太极觉得,只要祖大寿不为大明所用就可以了,至于祖大寿能为满清出力多少,立功多少,已经不是他考虑的范围之内了,也不是他拓疆土计划内的事情了。不给祖大寿军队,就是你再有能耐,也不会掀起风浪的。祖大寿投降后,在满清没有大作为,他就像一只老虎,被困在笼子里,无所作为。后来,这也是他对满清做过的唯一事迹,就是曾经写信给外甥吴三桂,劝降吴三桂投靠满清。吴三桂当时还是大明的红人,有精锐的部队,李自成还没打进北京,刘宗敏还没霸占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还没有出现,吴三桂自然没有理会祖大寿的劝降信。据说,祖大寿是老死的,平平安安地活到了顺治十叁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