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职业体验”: 内涵、价值与实施

 一两半酒 2018-04-21


“职业体验”是《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下简称《指导纲要》)所规定的四种主要活动方式之一,在本质上它体现的是职业与教育的关系,也是学校教育回应社会发展对于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发生变化的一种体现。


“职业体验”之内涵解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职业体验”是以体验式学习过程为基础,并与职业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活动方式。

体验式学习可以说是人类最初的学习方法,也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在人们认识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在亲历的行动中,实际上都在使用“体验”这种方式进行学习。美国学者大卫·库伯对体验式学习进行了总结归纳,并以“体验式学习循环圈”理论描述了体验式学习的完整过程,即“具体体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尝试”不断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库伯的理论凸显出体验式学习过程的关键特征是“体验+思考”:它以学习者经验为起点,但不是单纯停留于认知层面,而是兼及学习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使之完整地去感知周围世界而获得体验;同时学习者将思考带入体验之中,经反思而形成体验的意义——“既有对外部环境的再认识,也包括对自我各方面的再认识” 。

同时,库伯的理论彰显了“情境”对于体验式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体验”与“思考”将学习界定为对实践活动的参与,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大量有关世界的事实性知识,而是学习者与世界的交互活动,因而学习者是主动的行动者,在实践中经历着改变理解的动态过程。这是在社会性背景中恢复了学习的本源意义,因此“情境”在这里对于“体验”和“思考”来讲就是前提性条件。

职业体验将体验式学习与职业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就是让学生置身于丰富的、与各种职业活动相关的情境之中,让其全身心地参与到各种职业性的实践活动中去,使其获得相应的真切认知与情感体悟,从而加深对自我世界、生活世界、职业世界和社会发展的理解,并将这样的理解与其自身的未来相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关涉学生的生涯发展,而《指导纲要》将“职业体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种主要活动方式单列出来,是学校中生涯规划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必然结果。因此,“职业体验”也是综合实践活动与生涯教育的交集所在。


“职业体验”之价值解析


从出生到成人,人的生活离不开与各种职业的联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职业体验”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与各种职业生活进行关联的活动,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以及学校教育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学生个体的发展来看——

1.可望实现深度学习。对于职业生活的实际状况,学生在知识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也能获得一些相应的感受和理解,但是这些往往是被动感知的,或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获得的,在广泛性、深刻性和目的性上具有局限。“职业体验”这一活动方式,通过有意识的安排,通过从知识、技能到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充分参与,学生可以多角度对更多不同的职业生活进行了解、分析和评价,进而可以联系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性格体力情况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趋势,去探索、反省自己的职业志向,去检视自身与职业志向相关的准备状态,去思考实现职业志向可能的路径与策略等。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首先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自我的存在价值,感觉到了自我理智的力量、情感的满足、意志的独立与自由;其次还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自我与自然、与社会之间内在的(非工具的)、有机的(非机械的)联系” ,得到发展的是解决复杂问题的高阶能力。

2.侧重发展特定素养。立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使命。职业体验主要对于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和“健康生活”两方面素养有所贡献。其中,前者通过劳动素养体现出来。研究表明,对个人而言,最有代表性的职业生活经验都是自身通过实际劳动体验后产生的。 因此,职业体验机会也是学生参加实际劳动的机会,从中可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热爱劳动的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磨炼意志、激发创造力。后者则通过生涯管理素养体现出来。生涯管理素养是与个体发展自我意识、探索生涯发展机会、进行生涯决策并实施生涯发展行动相关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它旨在使学生树立一定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选择意识,能够做出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决策,同时它强调在各种选择与决策中个体的责任,以及个体在面对自身的发展、转变以及不可预测的挑战时谋求解决策略的灵活性与安全性,从而更好地管理当下的学习和生活,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和有生活品质的人。

其次,从学校教育的发展来看——

1.有助于走向普职融合。逐渐消除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分离与对立而走向融合,是世界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例如2010年OECD基于17国经验发布了报告《为工作而学习(Learning for Jobs)》,充分肯定了在工作现场获得真实体验对于学习者发展的重要性;2011年哈佛教育研究生院发布报告《繁荣之路:21世纪对美国青年的挑战(Pathways to Prosperity: Meeting theChallenge of Preparing Young Americansfor the 21st Century)》,明确提出高中教育要重视基于工作现场中的体验而实现学生对多种发展前景的选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职业体验”的活动方式可以说即为实现普职融合的一种具体途径。通过职业体验,学生从小学阶段起就可以在普通教育课程为主的学习中接触到“职业”的要素,使他们认识到职业是其完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并逐步建立起对职业的概念,了解不同职业生活的大致面貌,获得与职业生活相关的通用知识技能或专门知识技能,或是将职业生活与自己其他方面的生活联系起来而思考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较之于撇除职业要素的课程学习,这样的学校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完整地去认识世界。

2.有助于形成“连接学习”。连接学习是一种学校开发与实施课程的新机制,其中一个要素就是使学生的学习结合现场的工作实践。与传统的课程与教学相比,它旨在拓展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场所,不将学生限制于传统课堂的知识学习之内,要求学生亲历参与实践活动以更深刻地在现实的职业情境中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因而,通过职业体验学生获得的是与工作现场相关联的学习收获。需要明确的是,实施连接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就业,而是为了积累经验和培养能力,正如杜威所说的那样:“一切早期的职业准备都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职业体验”在内部逻辑上是与“连接学习”相一致的,它不仅拓展了学校组织学习活动的方式和范围,而且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学术性知识有机会成为解决与职业生活相关问题的理论工具,从而让学术性学习与职业性学习连接起来,也让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连接起来、学校世界与职业世界连接起来、学业生活与职业生活连接起来。


“职业体验”之实施解析


为实现“职业体验”的有效实施,在其实施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基于体验式学习过程凸显其关键要素。《指导纲要》指出,职业体验的关键要素包括:选择或设计职业情境;实际岗位演练;总结、反思、交流经历过程;概括提炼经验,行动应用。这四大关键要素实际上体现了体验式学习过程的四个基本步骤,也是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几个关键环节。任何的职业体验都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因此实施过程的首要环节是选择或设计职业情境,这是为了确定学生进行职业体验的具体情境,是开展职业体验的前提;实际岗位演练即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体验,总结、反思、交流经验过程是对一定情境中的具体体验进行反思分析的现实过程——这两个环节实际上包含并反映了体验式学习过程“体验+思考”的关键特征;概括提炼经验与行动应用则作为反思分析的结果,既是前一个体验式学习循环的终点,也是下一个循环的起点,反映了体验式学习过程螺旋上升的特性。

其次,选择或设计不同的体验情境以创设不同的体验活动。体验的情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根据职业情境的真实程度来划分,一类是根据主体是否直接置身于职业情境来划分。根据情境的真实性程度不同,可以分为真实情境和模拟情境。对于真实情境主要在于选择,对于模拟情境更多的在于设计。因为真实情境即生活中各种真实的职业场所,在真实情境中的职业体验通常通过参观、见习、实习、师徒制等形式。模拟情境即所设定的环境是抽去了真实环境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之后所作的一种再现,也就是说模拟情境其实是一种简化了的环境,但一般具有真实情境中最基本、最具代表性的要素,这种情境的呈现需要经过设计,可以反复给出,可以远离工作现场。虽然在模拟情景中获取职业体验相对于在真实情境中会欠缺一些体验的丰富性和全面性,但是由于真实情境对于社会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模拟情境的营造可能会更可行与便捷一些,因此可以给学生在学校里创造更多的体验机会。另一方面,根据主体是否直接置身于职业情境,可以将体验分为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上述真实情境和模拟情境中的体验都属于直接体验,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诸如访谈、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使学生获得相关的间接体验。

第三,重视有助于达成有效职业体验的支持条件。一是因地因校制宜开发多元的职业体验资源:一方面可以与适当的社会资源,如社区、企业、高校、公益组织等建立基地性联系,确定能使学生获得多样化工作现场经验的真实情境,另一方面可根据学校既有的空间、设施、课程特色等实际情况,挖掘出在校内可能创设模拟情境的资源;同时也需要发掘各类职业的相关校外人员,如校友、家长、行业代表等,作为为学生提供间接职业体验的资源储备。二是加强教师指导的引导性。学生在职业体验中体验与思考的深度及广度跟教师的指导紧密相关。有效的职业体验中,教师指导不应是一种直接的“指令式”或“告诉式”指导,而是借助一些工具,如提问、量表、价值澄清、任务驱动等,引发学生对体验情境的选择、对体验过程的回顾、对体验感受的体悟与分析,等等。只有富有引导性的指导,才能激发学生进行批判性反思并进一步做好对经验的提炼概括,从而达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职业体验”的相关目标。

(杨燕燕,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