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备战牛市中期

 klfzlzy 2018-04-22

本刊记者  江红霄

“这几天我认真考虑了一下,决定要停止在媒体上写专栏了”,12月11日下午,接到林园从深圳打来的长途电话时,应该说记者是“相当的”愕然。因为自从林园在《红周刊》、及其他媒体上高调曝光以来,一个公开的动机就是“树立中国股市赚钱的标准”(参见),“传递这样一个信息:股市是一个能赚钱的地方,而且在未来的市场中,一定会越来越让人赚钱,更多的富翁将从股市中诞生。”如今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一目标显然已经达到,我们还希望他能够继续将“赚钱的标准”发扬光大呢。

但当听完林园说到他对行情的判断,要抓紧时间、集中精力为牛市中期积极备战后,想劝阻他继续留在《红周刊》写专栏的话语又很难开启了:对于一名将投资股票视为自己工作、乃至生命的股市“奇人”来说,有什么比在证券市场上赚取更多的钱更重要的事情呢?

《红周刊》:大盘在本周创下了历史新高,可惜的是你却在这个时候选择不写专栏文章,远离媒体了,因为你要《积极备战牛市中期》了(参见本期“林园股语”)。难道在你看来,创了历史新高的股市,还没有进入到牛市中期的阶段吗?

林园:这个和历史新高没有关系,就像上证综指1996年从500多点一口气涨到1999年的历史新高1500点之后,最终不又接着涨到了2001年的2245点吗?

我认为现在还是牛市的初期阶段,主要还是以几只大的龙头股上涨为主。但我已经开始要为牛市中期做准备了,因为到了牛市中期,将会有很多股票持续上涨,而我现在就要开始研究到底哪些股票的机会更大。

《红周刊》:牛市中期大概会在什么时侯到来呢?

林园:具体的时间说不准,但是应该在18个月之内,也就是一年半的时间。我希望能够在牛市中期到来的时候,享受到现在的研究带来的成果。

《红周刊》:你现在会做怎样的准备工作呢?

林园:就是亲自去处在我观察范围的上市公司认真调研。

《红周刊》:你现在观察的上市公司数量有多少?

林园:10只左右。

《红周刊》:听上去10只也不是很大的工作量呀。

林园:谁说工作量不大?要弄清楚这些公司的投资价值,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因为你真正需要调研的公司可能多达二、三十家,比如它的竞争对手情况、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况等,而且需要反复去调研,这会耗费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

这可不同于牛市初期。我以前在专栏中说过,在牛市初期持有龙头股是最好的策略。因为事先已经选准了龙头股比如招商银行、贵州茅台等,这个时候我就会无事可做,空闲时间很多,所以写专栏是我给自己找的事情。但是,如今为了备战牛市中期,我可能就很难再有更多的时间来写专栏文章了。

《红周刊》:这让我想起你曾经接受采访说过“我一旦不高调了,可能就意味着这个市场会危险了”。如今你不再高调出现了,是由于市场可能会存在较大的风险吗?

林园(笑):我是这样说过。但现在并不是我不高调了,而是我要做更多的调研。这里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现在的市场还没有到危险的时候。

《红周刊》:作为一个聚光灯下的人物,你选择在这个时候“隐遁”,我估计关于你的评论及猜测很快又会铺天盖地,骂你的人也不在少数,就如今年以来关于你的争论就一直不绝于耳一样。

林园:就让他们骂去吧。如果通过骂我,他们能够得到快乐,或者能够赚到更多的钱,就让他们骂去好了。我天性很乐观,也不是一个受周围环境影响的人。今年以来有各种各样关于我的评论,可是我从来没有在意过。在证券市场上赚更多的钱对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红周刊》:你能有这样的心态就最好了。那闲话少叙,你能说说你正在观察的这10家公司有什么特征吗?能够具体透露一下是哪些公司吗?

林园:因为还在观察期,对这些公司我也没有研究得太透,因此现在还不便透露。不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所在的行业都是在未来3年会有很高的成长性,我会在这些行业中选择具体的公司。

《红周刊》:在哪些行业里会在未来3年高成长的公司呢?

林园:还是在金融、旅游、快速消费品、机场、高速公路等这些行业里。

《红周刊》:听起来和你一直介入的那些行业没有什么两样呀。为什么不在牛市的初期就介入这些股票呢?

林园:还是有很大不一样的。

你会发现在牛市初期,我买入的大多数是这些行业里的龙头股。这是因为在牛市初期,投资者的心态还是很保守,需要一个较漫长的信心恢复期。这个时候买龙头股,不用宣传,都会得到较多投资者的认同。而在这个时候,对那些更有成长性的股票,市场还不会给予太多的关注。

但是,随着投资者信心的不断恢复,接下来大家更愿意关注那些高增长性的股票,就会形成持续性的轮番上涨,而且会蔓延开去。牛市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泛滥、泛滥、不断地泛滥。要知道,我的收益增长最快的时候就是在1996年的牛市中期,一年半的时间翻了12倍。

《红周刊》:一年半的时间翻了12倍,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林园:当然是不断地换股了,抓住每个公司的快速增长期。尽管有些股票在我们抛出后还会继续上涨,但我们下一个选中买入的股票会有更大的涨幅。

《红周刊》:按照这种做法,到了这次行情的牛市中期,你是否会选择换股?

林园:要根据情况,如果现在持有的股票累积升幅已经不小了,我也会考虑换股的。

《红周刊》:会不会到了那个时候,你观察的那些股票也已经有不小的升幅了呢?

林园:其实这些股票现在也有了一定的涨幅,不过还没有形成持续的涨幅,我想到了牛市中期才是它们上涨的主升段。就像巴菲特当年买可口可乐的时候,也是在这只股票涨了15、16倍的时候才买入的,但是后来还是带给巴菲特很高的回报。

《红周刊》:既然没有研究清楚的股票你不便讲,能否讲讲你已经研究清楚的都是哪些股票呢?

林园:其实在你们杂志开设的“林园股语”栏目的一开始,我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些股票都是我用了至少三年的时间研究出来的结果,并埋下的“种子”。在我现在的资产配置中,主要有17只股票。

《红周刊》:一直关注“林园股语”栏目的读者会发现,这些股票还是基本上如你所说的,买入的是行业龙头股+小盘成长股,因为你认为这些股票在牛市中会跑得很快,而且可以说大多数都是中国最能赚钱的公司。

林园:其实采取这种做法的也不是我一个。我有一个感觉,发现华润集团也是这个思路,也是抓住“中国最能赚钱的公司”。因为我发现,凡是在我去调研的公司,都能看到华润的身影,不过我的范围可能相对来说还更小一些。

我一直认为,这些公司都是当前股票市场上的稀缺资源,一旦能够成为他们的股东,就不要轻易地将这种机会丢弃。

《红周刊》:这些股票今年一定给你带来了很好的收益吧。

林园:是的,今年的收益非常好,可以说是超预期的。你还记得今年3月份采访我时说过的话吧?我当初就说最保守的成绩是今年不赔钱,三年翻一番,但是我今年已经有了400%的收益率。

《红周刊》:一年翻4倍,真令人惊叹!这400%的收益率主要来自于哪里呢?

林园:具体的数字我就不便透露了。不过这4倍的收益主要还是得益于重仓股的涨幅,很多股票都涨了3、4倍。此外,类似于招商银行转债、上海机场、五粮液权证这样的无风险收益也为这个收益贡献了30%。

《红周刊》:取得这么高的收益是不是还在于你融资之后放大了收益?

林园:我是有过融资的,不过融资比例并不大,主要是用于无风险套利,买股票还主要用的是自己的本金。

《红周刊》:不过我们也注意到在杂志上公布的100万元组合的收益率似乎也不过翻番而已呀。

林园:要知道那是在3月底随机买入的一个组合,组合里的很多股票已经没有了股改带来的一大块收益。不过也早就超额实现了这一组合的初始目标:一年之内不赔钱,三年之内翻一番。

《红周刊》:赚了这么多钱,应该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吧。

林园: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兴高采烈。其实对我来说,做股票就是一件很平常的工作,赚钱是这一工作的第一目标。作为一个“钱迷”,我总觉得自己拥有的钱还不够,对钱追求的动力总是无止境的。当一个目标达到的时候,又会有下一个目标等着我,所以谈不上非常高兴。

我也经常对我周围的人说,涨了不要笑,跌了也不要嘟着嘴,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红周刊》:面对这么高的收益,要保持平常心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林园:所以说我的这个性格也不一般人模仿不了的。

《红周刊》:2006年的成绩已经成为过去了,对于即将到来的2007年,你有什么计划吗?

林园:我会密切观察牛市是不是会像牛市中期的特征演变,随时准备对锁定的目标股进行炒作。虽然现在锁定的目标在10家左右,但真正能够炒作的也就3、4家,我会尽量要求自己把握好它们的主升段。

除了抓住这些股票的快速增长期外,我还会观察有没有好的新股上市。

《红周刊》:对于明年可能推出的股指期货有什么看法吗?

林园:凭我个人的直觉,我感觉里面存在有无风险套利的机会,但可能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半个月前,我已经要求有关的研究人员尽快更我提交一个报告,找出里面可能存在的机会。

《红周刊》:你现在运作的资金对于个人来说已经相当庞大了,至少类似于一只10亿左右规模的基金了。明年你会考虑组织一个团队来管理你这些资产呢,还是继续单兵作战?

林园:不管运作的资金有多大,我还是会一个人单兵作战的,因为我的性格决定我对别人做的事情不放心。而且我认为,10个人管理的效率可能还不如我一个人管理得高。

更关键的是,当我亲自去公司调研后,对这家企业把握程度的多少,会决定我买入的量的多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是其他人不能代替的。

《红周刊》:那你会进行怎样的风险控制呢?比如融资会不会使你暴仓呢?

林园:我会控制融资的比例。而且随着市值的增加,透支的比例反而不断在缩小,风险是越来越小,不断降低的,更谈不上暴仓的问题了。

《红周刊》:对于明年你有什么希望吗?

林园;我希望赚到更多的钱。由于要备战牛市中期,我也希望大家不要过多地打搅我,我会将更多的心思用于对上市公司的调研上。

《红周刊》:赚到那么多的钱有什么用呢?有没有想过用来做慈善事业?

林园:与巴菲特相比,我现在还是一个“穷人”,拥有的资产还远远不到用来做慈善的时候。不过我希望等到我有足够数量级的钱的时候,我想将一部分钱投入到一批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项目上,比如也许会成立一个“高科技基金”。因为我感觉中国人太缺乏创新意识了,我希望能在这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但你知道高科技投资实在是一个烧钱的事情,所以我的钱还远远不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