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忍辱 作者:生根活佛 忍辱有行为上的忍辱和心地上的忍辱。最终认识到没有受及触的感觉,也没有忍辱与不忍辱的分别才是真正的忍辱。 忍辱是一种美德,它避免了一切恶性缘起的事件的扩散,是以善止恶,理解正法,证悟大道,也是真正的忍辱。有人学习忍辱了,认为自己是风格高尚,不与小人计较——这样的忍辱,只是单纯的行为上的忍辱,只会得到人天道的福报,这种忍辱是凡俗及普通人也能做到的忍辱。 有人忍辱了,从因果上坦然接受别人的一切侵犯侮辱行为,认为这些都是源自过去的因果关系而受到相应的果报。认为别人的错与对都要别人自己承受果报,只要我自己不错就行了。这样一想,自然忍辱了,有债了债,无债得福。这种忍辱大致类似于声闻罗汉辟支佛的福报,是小乘佛法所讲的忍辱。这些忍辱并不是大乘佛法所讲的忍辱度。 大乘佛法所讲的忍辱,是去面对及接受凡俗及小乘都认为根本无法可忍的障碍及侮辱。对于大乘来讲,无法可忍的侮辱根本就无辱可忍的:这根本不是什么忍辱,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别人进一步,我就退一步,这是理所当然的,根本不存在侮辱一说,又何来忍呢?你认为存在忍辱,就说明你心里认为别人在侵犯你、侮辱你,那还是有个根、有个见解在那里。这样,大致是菩萨与佛的境界,显现出的是功德。这种忍辱就是真正的忍辱,也是大乘所讲的忍辱度。 真正的忍辱的重要性是什么呢?我们学佛,特别是大乘佛法,就是自度度人,修菩萨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众生的范围很广。所以,佛教把忍辱列为波罗蜜,“波罗蜜”就是到彼岸,即从生死此岸到达涅槃彼岸。要渡过生死苦海,就要靠波罗蜜才能到达涅槃彼岸,即到达极乐世界。忍辱是修菩萨行重要的修行项目。达到彼岸必须要理解真正的忍辱,接受众生的思维和行为,证悟到无辱可忍的道理,包容一切众生;面对苦难及现实社会及生活,接受菩萨行而修炼自心,才能达到涅槃及无上正等正觉的境界。 友情提醒 点击下面获取更多内容 1.为何依靠上师 2.扎西德勒的由来 3.皈依和信仰的区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