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觅词记】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下)

 真友书屋 2018-04-22

然而能够写出这样的好词,也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的一蹴而就,辛弃疾写出这样的名作也同样是下了很大的工夫,更何况,用典太多也未必一定就是不好,比如近代词家夏承焘就认为这正是辛词的特点所在。夏在《唐宋词欣赏》中说到:“辛弃疾词的创作方法,有一点和他以前的词人有明显的不同,就是多用典故。如这首词就用了这许多历史故事。有人因此说他的词缺点是好‘掉书袋’。岳飞的孙子岳珂著《桯史》,就说‘用事多’是这首词的毛病,这是不确当的批评。我们应该作具体的分析:辛弃疾原有许多词是不免过度贪用典故的;但这首词却并不如此;它所用的故事,除末了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

 

辛词中有着英武之气的作品最受后世所夸赞,他在这方面的名篇之一则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陈同甫就是陈亮。对于这首词的来由,《古今词话》中有这样的说法:“陈亮过稼轩,纵谈天下事,亮夜思幼安素严重,恐为所忌,窃乘其厩马以去。幼安赋《破阵子》词寄之。”


辛弃疾撰《窃愤录》一卷,旧抄本


这段说法读来有些语焉不详,此处只是称陈亮见到了辛弃疾,而后二人畅谈一番,陈亮觉得听到了太多的秘密,于是偷了辛弃疾的马就跑了,后来辛写了这首《破阵子》寄给了陈。

 

是什么事情让这位陈亮吓得连夜逃跑呢?《养疴漫笔》中的记载则清晰明了了许多:“陈同甫名亮,号龙川。始闻稼轩名,访之。将至门,过小桥,三跃而马三却,同甫怒,拔剑挥马首,推马仆地,徒步而进。稼轩适倚楼,望见之,大惊异。遣人询之,则已及门,遂定交。稼轩帅淮时,同甫与时落落,家甚贫。访稼轩于治所,相与谈天下事。酒酣,稼轩言南北之利害,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且言钱塘非帝王居,断牛头之山,天下无援兵,决西湖之水,满城皆鱼龞。饮罢,宿同甫于斋中。同甫夜思稼轩沈重寡言,醒必思其误,将杀我以灭口,遂盗其骏马而逃。月余,同甫致书稼轩,假十万缗以济贫,稼轩如数与之。”


辛弃疾撰《南渡录大略》旧抄本

 

陈亮听到了辛弃疾的名声,于是专程前去拜访,他骑马来到辛家门前的一座小桥,而他所骑之马说什么也不过桥,此况令陈亮大为恼怒,竟然拔出佩剑将马杀死,而后步行过桥。恰好辛弃疾站在窗前看到了这一幕,他认为这位陈亮必非等闲之辈,于是二人成为了朋友。后来辛弃疾在外做官时,陈亮还未发达,因家中十分贫困而去向辛弃疾求援,二人在一起喝酒谈天。

 

可能是辛弃疾喝多了,他酒后吐真言,讲到了自己对天下形势的看法,他认为杭州不适合作首都,因为一旦有人将西湖决口,必然把杭州城彻底淹没,余外还说了不少此类的话。这些话让陈亮听来有些心惊,他觉得辛弃疾第二天酒醒之后,肯定会后悔自己说了这么多的真话,说不定会杀人灭口,于是他就偷了辛弃疾的马连夜逃跑了。一个月后,陈亮的心情平静了下来,因为没钱的问题还没解决,于是他就给辛弃疾写信借钱,辛完全没有计较他偷马之事,并如数给了陈亮所需之款。

 

这个故事颇为形象地表现了两人的性格,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只能由专家们继续探讨,但该词的影响力却不容质疑。


辛弃疾撰《南烬纪闻录》旧抄本

 

如前所言,辛弃疾有着冲锋陷阵、万夫莫当的豪迈气概,然而他来到南宋之后,却没人重视他的军事才能,这样的处境让他十分苦闷,而这样的苦闷当然会表现在他的词作中,比如他所写的一首《水调歌头》: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宋绍熙三年冬,辛弃疾在福州提点刑狱任上,他奉诏来到了京师临安,在此给一位友人送行,其间他填出了这首词,以此来表现自己的郁闷心情。对于该词,陈廷焯在《云韶集》卷五中评价到:“一片幽郁、不可遏抑。运用成句,长袖善舞。郁勃肮脏,笔力恣肆,声情激越。”

 

辛弃疾善于写饯行之词,并通过这样的词来表达自己的心态。宋淳熙六年三月,辛弃疾再次为同僚送行时,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对于这首词,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评价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诸贤之词,固豪放矣,不豪放处,未尝不叶律也。如东坡之《哨遍》、杨花《水龙吟》,稼轩之《摸鱼儿》之类,则知诸贤非不能也。”

 

沈义父借此评价到当时的词风,他认为不少填词的人其实都不懂音律,这些人填出的词不堪入目,但他们却说这是效仿东坡和稼轩的豪迈,而沈义父却认为,苏、辛之词虽然豪迈,却依然符合韵律,而后他举出了稼轩的这首《摸鱼儿》。对于该词的评价,以梁启超为最高,他在《饮冰室词评》中说:“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关于辛词,我个人的偏好则为《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对于该词如何之好,唐圭璋先生在《唐宋词简释》中做了详细的评述,我摘录其一段如下:“‘江南游子’,亦倒捲出笔。‘把吴钩’三句,写情事尤不堪,沉恨塞胸,一吐之于纸上,仲宣之赋无比慷慨也。换头,三用典,委曲之至。‘休说’两句,用张翰事,言不得便归。‘求田’两句,用刘备事,言不屑求田。‘可惜’两句,用桓温事,言己之伤感。‘倩何人’两句,十三字,应‘无人会’句作结,豪气浓情,一时并集,如闻垓下之歌。”

 

辛弃疾还有一首《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世人皆知,则缘于王国维将其该词中的最后几句比喻成了著名“治学三境界”中的最高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其实就该首词本身来说,也是一首成功的作品,俞平伯在《唐宋词选释》中做出了如下的品评:“上片用夸张的笔法,极力描绘灯月交辉、上元盛况。过片说到观灯的女郎们。‘众里寻他’句,写在热闹场中,罗绮如云,找来找去,总找不着,偶一回头,忽然在清冷处看见了,亦似平常的事情。结尾只用‘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语,即把多少不易说出的悲感和盘托出了。前人对之,多加美评。”

 

总之,辛弃疾的词作有着自己独特的面目,他在各个题材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成就,在此无法一一征引。

 

辛弃疾墓位于江西省铅山县永平镇陈家寨阳原山腰。约四、五年前,我曾到铅山寻找辛弃疾墓,那趟行程很不顺利,未能找到结果,只在铅山县县城中心看到了辛弃疾的雕像。前一段在写作过程中因为查看了太多的史料,更加觉得辛弃疾是中国词史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因此我决定一定要补上这个缺憾,于是再次前往铅山。

 

乘高铁来到上饶,出高铁站时,遇到了几位出租车司机的拉扯,其动作之粗鲁,让我心生反感,于是决定谁的车也不乘。转身向工作人员请问,哪里有前往长途车站的公交车?这位工作人员问我要去哪里,我告诉她要去铅山,她指了一个方向说,那里就有车直接去铅山。这让我大喜过望,不用再折腾一番。原来高铁站旁边就是一个汽车站,这样的接驳方式真是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然而车站虽有,车次却并不多,我等了将近一个小时,前往铅山的大巴才缓缓开出车站。

 

在铅山县看到了辛弃疾雕像


好在路途并不算遥远,大约一个小时来到铅山。第二次来到这座不大的县城,感到这里的景色没有太大的变化,在路边的广告牌上看到了“鹅湖大道”的字样,这让我想起了上次的鹅湖之行。走出车站,站在路边等出租车,十几分钟过去后,竟然看不到出租车的影子。

 

上次在铅山未能寻找到辛弃疾墓,其主要原因就是打不到出租车,当时等了很长时间,终于找到了一辆,但那时天色已晚,只好让这辆出租车把我送到了营盘。在路上,我跟司机提到了在当地打车之难,这位司机很得意地告诉我:铅山县城内总共就有他这一辆出租车。而今不知铅山县城是否已经多了几辆,但眼前的景况,似乎没有太大的改观。


好在运气还算不错,我在长途车站附近终于找到了一辆出租车,而后我跟他商议前往辛弃疾墓的往返价格。此人张口就报出了“四百元”,这个价格让我大感意外,因为此前我已查得从铅山县城前往辛弃疾墓所在永平镇,也就20余公里的路程,我问他为何价格如此之贵,司机坦然地跟我说:“你要嫌贵,可以去坐中巴。”他的这句话提醒了我,我也不想再跟他做进一步的理论,转身就又进了长途车站。

 

其实从铅山前往永平镇的车很多,几乎每过20分钟左右就有一辆,故而很顺利地来到了永平。在路上,我就想:铅山县城打车如此之难,而到了永平镇,恐怕更是难上加难。好在我的寻访之旅已经进行了多年,办法总比困难多,打黑车也算是一种权宜之计,然而在永平镇内,连找辆黑车都成了奢望。我对自己的赌气有了悔意,可是既然已来到此地,总还是要想个办法。

 

看到了辛弃疾墓的指示牌


站在路边,看到不少的小三轮载客前行,看来这种三轮也算是当地的公共交通工具了,于是我抬手拦下了一辆,向车主询问前往辛弃疾墓多少钱。车主打量我一番,而后说:“看你像个读书人的样子,来回50块钱吧。”这个价钱难说高低,可是按照惯例,总要还一下价才能让自己觉得舒服,于是我问他40元可否,他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这就是我乘坐的宝马


小三轮很快就开到了郊外。在路上,司机说他对陈家寨十分地熟悉,因为自己就住在陈家寨的边上,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他告诉我说,这里的人都自称是陈友谅的后人,但究竟是不是,他也不清楚。他又问我知不知道陈友谅是什么人,听其口吻,我觉得他是在考我,看我是否真是读书人。这样的常识对我而言当然不在话下,几句简要的回答,他听来似乎颇为满意。

 

沿途又看到一块


前行的路途比我想象的要远许多,我有些后悔跟车主还下了10元钱,但到此时也不便再说什么。为了打发沿途的沉闷,他主动告诉我曾经带过哪些奇怪的客人。他曾经带一个德国人来这里做考察,在山上到处跑,后来写了很多很多的文字,“也不知道发表到哪里去了”。

 


车到这里,无法前行


徒步向内走去


说话间,我看见路边的民房边上立着指向辛弃疾墓的路牌,请他停下来拍了张照,他说,上次那个德国人也是这样,看见什么都拍,跑得满身是泥。又经过了这样一个路标后,小三轮在小山与小山之间穿来穿去,终于来到了路的尽头,原来这条路是专门修来通向此墓的。三轮车主告诉我,这条路是政府在两、三年前特意修建的,据说是反映的人实在太多,当官的不好意思才修了这条专门前往辛弃疾墓的小路。

 

看到了目标


有一座休息的小亭


草皮铺得有些潦草


这一带也同样如此


下车步行两、三百米后,沿着台阶来到半山处,远远就看见隐在绿荫中的辛弃疾墓,墓的下方有一座新修的小亭。穿过小亭,继续前行,就来到了辛弃疾墓前。

 

由此上行


墓顶上铺着的草皮


整座辛弃疾墓冢均为新修,然中间镶嵌的墓碑似是老物件,碑的上款刻着“皇清乾隆癸卯年季春月重修”,中间为“显故考辛公稼轩府君之墓”,下款字迹模糊。碑前摆着几瓶酒和一些水果。看来,在我之前已经有人前来祭奠。三轮车主告诉我说,这座墓隐在山谷里,不转几个弯进来,根本看不到,当年选这里下葬肯定是看过风水,前不久他还带过一个年轻人来这里,那个年轻人还带了好多辛弃疾的书来,恭恭敬敬地摆在坟前拍照。

 

墓碑是清代旧物


祭物


听他这么说,我忽然惭愧起来,自己什么也没有带,既没有他的著述,也没有祭品,这样空着手前来真是不恭。想到这里,我把相机放到一边,站在坟前认认真真地鞠了三个躬。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