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锡的梁溪河与蠡桥联(31)

 一片心花正放时 2018-04-22

许荣海

无锡的梁溪河与蠡桥

    梁溪河又名梁清河、梁清溪,是无锡最古老的自然河流,也是沟通城区水系、京杭大运河、五里湖、太湖的水利枢纽。历史上即以“凡岁涝,则是邑之水由溪泄入太湖,旱则湖水复自此溪回”著称。据无锡历代县志记载:早在汉代便有梁溪。南朝梁代大同年间,对其进行大规模的疏浚和拓宽。自此,这条古溪便被正式命名为“梁溪”。另有一说东汉梁鸿居于此而得名。据《辞海》注释:“源出惠山,经无锡城北黄埠墩接运河,自黄埠墩南分两支入太湖。”其中“源出惠山”欠妥。首先,数十平方公里之惠山是不足有这么多的水源,何况仅山北一半。其实,无锡才几米的海拔,江南水乡地下水源高而富,才是真正的梁溪之“源”。

 

现梁溪河于西水墩与古运河分流,南流经迎龙桥、谈渡桥,过蠡桥折西,行至大渲进太湖。另一支不过蠡桥,直行继续南流,入五里湖。这一段为梁溪河支流,名马蠡港。

 

    马涧曾有一联赞梁溪河:

 

        垂杨倒水浸春色;

 

        倦鸟背人飞夕阳。

 

                                    蠡桥

 

    解放前扬名、开原两乡于仙蠡墩以此河为界,河南为扬名乡,河北为开原乡,今同属滨湖区。当时交通至此受阻,宽阔的河面只能靠摆渡涉水,极不方便。民国十九年(1930),为贯通两乡及无锡城区的交通,经王禹卿倡议,其他实业家荣德生、王万锡等赞同,募捐集资在原渡口建成7跨、宽6米、长75米的大桥。大桥的建成,结束了该地自古以来摆渡的历史。此桥当时是仅次吴桥的无锡第二大桥。

 

    当时孙肇圻受王禹卿所嘱,题桥柱联二副,分别为:

 

        犹是济人,收拾风波占利涉;

 

        不须唤渡,沟通乡道此权舆。

 

    “济人” 指渡河的人。“济”为渡,如同舟共济。“权舆” 原意谓草木萌芽新生。《大戴礼记·浩志》:“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现引申为起始。

 

    另一联为:

 

        衣带盈盈,争指墩边说仙蠡;

 

        煙波渺渺,欣看溪上卧长虹。

 

    桥北堍即为仙蠡墩。此桥解放后多次改扩建。桥联早己被毁,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