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有多种,如甲状腺激素(甲减患者需要)、生长激素(矮小症患儿需要)、褪黑激素(失眠患者需要)、雌激素(更年期患者可能需要)等。人体分泌这些激素时有一定规律,若患者分泌不足,按照正常规律补足即可。 但我们平常所说的激素类药物主要是指糖皮质激素。它来自肾上腺,只在应激状态及出现炎症时分泌,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慢性炎症患者,体内糖皮质激素消耗量大、自体分泌量难以应对持续出现的炎症,需要额外补足,以抑制病情、保护组织。 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会持续攻击自身组织,引起慢性炎症,常需要服用糖皮质激素。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牛皮癣、过敏性哮喘、多发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等等。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使体重明显增加。还可能会使脂肪重新分布,出现满月脸、水牛背、腹部肥胖等向心性肥胖。此外,还会导致骨质疏松、容易感染,皮肤纹理变化,停用后还可出现疲劳、虚弱等戒断反应。 糖皮质激素是如何对抗炎症的?炎症是人体清除有害外来物的常见反应方式。但这种反应并不总是恰当好处,一旦过头甚至认错敌人,用炎症打了自己,就会自损严重。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免疫系统,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对各种炎症均有效。
糖皮质激素的这种抗炎作用一般用在过敏、自身免疫疾病等反应过度的情况。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哪些副作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导致体重增加、外形改变、免疫抑制、肌肉萎缩、骨骼变化、体液潴留及性格变化等副作用。因此,它常用于短期内抑制急性发作的炎症。 (1)体重超标 糖皮质激素会激发食欲,吃更多食物。此外,体液潴留也是体重增加的一个原因。重新分配脂肪,使其聚集在腹部(腹部肥胖)、面部(满月脸)、以及脖子后面(水牛背)。 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剂量越高、服用的时间越长,体重增加的几率就越高。 (2)增加感染风险 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身体的免疫系统是被抑制的,因此更容易受到感染。在有些情况下,使用糖皮质激素会使身体原本就存在的感染进一步恶化,尤其是酵母菌感染和真菌感染。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期间,应该更加注意卫生,降低感染的风险。例如洗手、避免接触病人。 切记!如果你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出现任何感染的迹象,包括眼睛感染、鹅口疮等,请立即联系医生进行处理。 (3)刺激血糖升高 糖皮质激素主要通过以下方面来导致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使用此类药物尤其要注意。
(4)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 骨质疏松症是糖皮质激素长期大量使用后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骨质疏松症症状出现后,如不注意预防和治疗,就容易引发骨折、股骨头坏死等。更年期后女性更容易出现此问题。 (5)皮肤纹理变化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药膏,会给皮肤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如使表皮组织变薄、皮肤的弹性减弱、皮纹消失以及皮肤的色素发生异常(表现为黄褐斑样的色素沉着或者色素减退斑),还可表现为皮肤局部的多毛、干燥或鱼鳞病样变化。 (6)影响心情 糖皮质激素也可造成失眠甚至影响心情。 (7)停药后出现戒断反应 使用糖皮质激素两周以上的患者,如果停药,可能会导致戒断反应。例如疲劳、虚弱、疼痛、关节疼痛、睡眠障碍等。如果你需要停药,与医生确认是否可以逐渐降低剂量,而不是立即停止服药。 有这些副作用,是否意味着不能使用糖皮质激素?不是的。医学总是在权衡利弊的过程中选出最优的方案。对于有持续性炎症、尤其是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而言,疾病对身体的损害及带来的痛苦要远大于上述副作用。按医嘱用药一般都利大于弊,不必谈激素色变。 以下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或减少副作用: (1)尽可能局部应用。在征得医生同意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局部使用的糖皮质激素,如药膏。避免全身注射型或口服型糖皮质激素。 (2)注意饮食:低钠高钾高蛋白饮食、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以上内容由“问上医”为您编辑整理,想了解更多权威健康知识,欢迎关注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