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联“联眼”的解读和应对

 杏坛归客 2018-04-22

前言:

    几年前我在评联中第一次使用“联眼”这个词汇时, 事先并没有见到过它,当时只是处于表达的需要,生生地进行了杜撰。后来才发现,网络联评中到处有“联眼”的提法,但是,其内涵各不相同。直到现在,我仍然没有在任何一个权威理论中见到过有关“联眼”的正式定义。下面,是我对我个人想表达的“联眼”这个概念所下的定义:联眼,指一副楹联在修辞手法或表达技巧方面所独具的特征,它是一副楹联中最具个性化的部分。对于机巧联来说, 联眼,就是它的“机关”。之所以在讲解意境联应对时不得不引入“联眼”这个概念,是因为,上下联的关联性,也包括“修辞手法特征”的对称性。


    先看下面这个出句:醉柳临池,为记春诗沾水墨。 

   “垂柳沾水”本是一个极为常见的图景,但作者通过运 用比拟的修辞手法,使得图景变得极为形象生动、富有情趣,意境由此得到升华。

    比拟手法,毕竟只是个大范围的概念,仅以此来概括一副楹联的“个性化特征”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对这个出句的修辞手法进行仔细解读,就可以发现它具有下面三个具体的特征


一、后分句除“水”字是“本体”以外,其他部分都处于“喻体系统”之内。

二、喻体系统之内的“记春诗”与“沾水墨”之间具有自然天成的内在逻辑关联。

三、“水墨”在这里为偏正结构,且“水”是本体,“墨” 是喻体,具有“前本后喻”的修辞和结构特征,同类词语如雁字、雁阵、云宣等等。


    上述三个特征,是这个出句在修辞上最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我将其称之为这个出句的“联眼”。

    一副楹联,要求上下联在修辞特征上具备“对称性”。所谓对称,就是指上下联在对应的位置上具备相同的修辞特征。换句话说,就是上下联应该具备一致的联眼。 


    因此,我们对句,也必须尽力切合出句的联眼。仍然以上面的出句为例。对句若要切合联眼,就不但要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还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对句的后分句中,与上联“水”字相对应的位置必须是本体,其他部分则都处于“喻体系统”之内。


二、对句中,与“记春诗”和“沾水墨”相对应位置的两个动宾词组,其相互之间应该具有自然天成的内在逻辑关联,切忌牵强应对。


三、对句中,与“水墨”相对应位置的偏正词组,必须具有“前本后喻”的修辞和结构特征。同类词组如雁字、雁阵、松涛、云宣等等,且不可“本喻体倒置”。以下是我针对几个对句的联眼作出的评语,大家可从中进一步认识对联眼的应对。

 

1

醉柳临池,为记春诗沾水墨。 

冰娥步院,因描玉貌攒花衣。 

评:基本切合了出句的联眼。衣服只能装扮身体,却不能美化面容,而玉貌只能涵盖面容---——即使对月亮来说也不例外。因此,“描玉貌”与“攒花衣”难以互为因果关系,内在逻辑受到质疑。

 

2

醉柳临池,欲记春诗沾水墨。 

清风入夜,为添秋色负丹青。 

评:后部分脱胎于画家自传《我负丹青》,整体构思不错,但“丹青”一词与上联同位置的修辞特征相左,使得对句未能与出句完全做到联眼相合。

 

3

醉柳临池,欲记春诗沾水墨。 

古松托月,竟成壁画落山笺。 

评:构思别致,比喻确切,且联眼相合,但语气承接欠妥,致使上下联不能贯通一气,感觉别扭。


4

醉柳临池,欲记春诗沾水墨。 

羞荷沐月,图添夜色引荧光。 

评:后句未能披上比喻“外衣”,致使通体裸露成为“写真版”。与出句联眼不合。

 

5

醉柳临池,欲记春诗沾水墨。 

羞枫挂彩,因酬秋色试霞衣。

评:细节注意得很好,几个关键部位都基本上照顾到位,完全切合出句的联眼。唯不足者,“挂彩”一词跟后面的“试霞衣”描述重复,浪费了笔墨。建议:此处若有闲暇,不若如上联一般交待一下背景,也好为后面的“霞”字作个铺垫。

 

6

醉柳临池,欲记春诗沾水墨。 

飞鸿展翅,且窥月梦步云梯。 

评:完全切中出句联眼。若要吹毛求疵,则“且”字在语气上感觉别扭,个人认为“为”字更达意些。

 

7

醉柳临池,欲记春诗沾水墨。 

残阳入海,犹闲大梦染丹青。 

评:很大气,但细节照顾不周:“闲大梦“与“染丹青”之间缺乏必要的内在关联“丹青”处也与上联的修辞特征不符。总之,此联败在联眼不合。

  

8

醉柳临池,欲记春诗沾水墨。 

戏蝶入径,为开夜宴试花衣。 

评:与出句联眼相合,整体来说相当不错。只是“入”字似乎还可再炼,“开”字的表达也不够确切---本应表达出“参加” 这层意思,而非“举办”。

 

9

醉柳临池,欲记春诗沾水墨。 

苍松卧壁,思摹雁字挽云笺。 

评:好!不但与出句联眼相合,且比喻确切、构思巧妙、境界高远、运笔老道,可以看出作者有相当功力。不过,“思”字稍微生涩,破坏了整句的流畅感。

 

10

醉柳临池,欲记春诗沾水墨。 

空山别月,依思秋梦覆云罗。 

评:与出句联眼相合。除了“依”字用得唐突,其它还不错。

 

11

醉柳临池,欲记春诗沾水墨。 

流萤举火, 疑读夏梦赐光明。 

评:从联意来看,“读夏梦”的是流萤自己,需要光明的也应该是流萤自己,却又为何向别人“赐光明”?可见“赐”字表达有误,致使句子的逻辑性略显混乱。另:光明一词与上联同位置的修辞特征相左,使得对句未能完全切合出句的联眼。

 

12

醉柳临池,欲记春诗沾水墨。 

妖荷举盏, 当为夏梦借琼浆。 

评:构思奇巧,但“当为”二字,使下联的逻辑结构略为脱出上联铺就的轨道。另:“琼浆”一词与上联同位置的修辞特征相左,使得对句未能完全切合出句的联眼。

 

13

醉柳临池,欲记春诗沾水墨。 

幽蕖拜月,将斟露酒奉荷盘。 

评:可以看出,对句在切合联眼方面还是做得比较细致。不足之处为:酒应入“杯”而非入“盘”,用“荷盘”不如用形成的“荷杯”。

 

14

醉柳临池,欲记春诗沾水墨。

寒梅傲雪, 敢争国色斗天香。 

评:虽然顺口,但逻辑结构和修辞手法都跟上联大相径庭,显然是对上联没有解读透彻,谈不上切合联眼。

 

15

醉柳临池,欲记春诗沾水墨。 

闲荷出浴,为留月韵护珠盘。 

评:留住了水珠,自然就留住了月华,这一点逻辑性很强,构思也很奇巧。但这个“护”字,荷花是借助什么表现出来的?立言的根据何在?此处略显突兀,难耐推敲。优点是,对出句的联眼切合得很好。

 

16

醉柳临池,欲记春诗沾水墨。 

清风过苑, 为弹夜曲挑竹弦。 

评:细节注意得很好,几个关键部位都完全照顾到位,与出句的联眼完全切合!整体的逻辑性也很合理。唯一的瑕疵是:感觉风之于竹,用“挑”不是最形象,似乎“抚”字更入味,此言仅供参考。


17

醉柳临池,欲记春诗沾水墨。 

斜阳运笔, 轻描色彩绘虹桥。 

评:大体不错,与出句的联眼也基本切合。但,“描”字似可再炼

 

18

醉柳临池,欲记春诗沾水墨。 

苍松耸岭,为描夏景揽云笺。 

评:好。构思巧妙、比喻确切、逻辑合理、与出句联眼相合。但感觉“夏景”有为工强凑之嫌,若思路能再开阔一些更好,另,“耸”字与“松”同韵,读来拗口,影响美感。

 

19

醉柳临池,欲记春诗沾水墨。 

苍松隐谷,为标岁月画年轮。

评:比喻确切、逻辑合理、与出句联眼基本相合。缺点在于,气势虽然很足,但由于取材过于平淡无奇,加之缺乏必要的艺术加工,最终难免流于苍白。

 

20

醉柳临池,欲记春诗沾水墨。 

和风遍野, 将书草字借云笺

评:风似乎无法将“草字”书于“云笺”之上,即便借得“云笺”,又有何用?既然无用,何必借它?比喻,也要建立在合理的逻辑架构之上。若没有合理的内在逻辑做支撑,即便在字面上“貌似”切合了联眼,也将变得毫无意义。


    特别指出:在对仗方面,我曾主张重“大结构”,对“小结构” 尽可以模糊对之,无碍于大局。然而,这是针对一般情况而言的。如果小结构关系到联眼,牵涉到修辞,则必须锱铢必较,精细应对。否则,便难成出句之“玉配”。


本文摘于网络

诗词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