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了李元霸,岳云之外,还有哪些使用大锤的猛将?

 漫步之心情 2018-04-22

这个要看你问的是演义评书里的猛将,还是现实中的了。

演义评书中的特别多,还有一个四猛八大锤的设定。

比如《薛刚反唐》:

第一金锤将薛葵(擂鼓瓮金锤)

第二银锤将白文豹(八棱梅花亮银锤)

第三铜锤将秦文(武广)(八卦生铜链子锤)

第四铁锤将熊天庆(八楞镔铁锤)

《说岳》:

第一金锤将岳云(金锤)

第二银锤将严成方(银锤)

第三铜锤将狄雷(铜锤)

第四铁锤将何元庆(铁锤)

实战中用锤的就太多了。

砸击是最原始的作战方式,当原始人拿起木棒或者动物腿骨砸向敌人脑袋时,最原始的战锤也就诞生了。再后来古人将石头绑在木棒头上作战,相对于当时的打砸石刀石斧还有木制长矛,显然石锤更加制作容易成本低廉。随着石器加工技术的进步,古人学会了在石头上钻孔和磨制石器外形,这种穿在木棒头上圆石球终于有了战锤的模样。这种形制的战锤从原始社会一直到中世纪都变化不大。


战锤击打部分材质一般为金属或石头,形状有球形,星形,梨形及异形;手持部分材质一般为金属和木质。为了增加锤的有效击打力及结构紧凑性,杆和锤头一般分别制造,锤头使用更重更坚固的材料。战锤有单手锤和双手锤之分,在欧洲、亚洲、南北美洲及大洋洲以各种形式普遍出现,从原始人时代一直应用到一次世界大战。


根据现有的出土文物证据,南美洲秘鲁西北海岸的莫切文化在公元1世纪至8世纪大量使用单手和双手的战锤。锤头由石头或者铜为材质,呈碟状,蘑菇状和钉头状。而之后的十二至十六世纪的印加文明使用的锤基本为石质锤头带尖顶,锤头磨制成齿轮或碟形。这种原始的武器在和由钢铁武器武装起来的西班牙的作战中屡屡处于下风。

在公元前14至公元前3世纪,广大高加索地区的古人用青铜铸造出各种锤首,锤首的直径通常为4到5厘米,在凸起的地方会刻意加厚并且会有凸起的线条以加强结构强度。


球形锤首中间会有直径大于2厘米左右上下直径相同的孔用于插入木杆。在打击过程中最容易损坏是锤头和锤柄的连接处,所以很多锤首会在下端增加一个套管来保护木柄,或者从顶部楔入金属销子加固。这也是定居民族相对游牧民族的技术优势,游牧民族的战锤往往没有这项加固技术,所以定居民族的战锤更坚固耐用。



中国的锤也经历了从木柄到金属柄,锤首由小到大的演化过程。中国的锤首多以瓜形为主,晚期也有八棱型的锤首。在明代由于受到中亚六叶锤的影响,还出现了六棱星状的铜锤。由于不带锋刃,锤在中国除了作为重要辅助兵器使用之外还为护卫仪仗使用,金瓜武士的形象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壁画及雕塑中。


下图为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在议会上举起象征总统的权威的战锤权杖,这也是战锤在欧洲的最后一点遗风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