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和九年的那顿酒

 淼野 2018-04-22

獨行者的腳步,在何處止住?

关于作者

墨生小築是极庸斋主的老同桌,目前供职于某高校,专业主打历史文献学书法文献方向,现正在紧张学习考博中。

(文中配图+注释是极庸斋主所为,与原作者无关)

《兰亭修禊图》(明·文征明)

“庆历四年春”“永和九年春”这两个年号,可能有的朋友分不清是哪个朝代的,但你在听到这两个朝代的时候,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不都是小时候语文课本背过文章的开头么。

历史上其实有三个比较有名的“永和”。

第一个就是东汉末年汉顺帝刘保使用的第三个年号。东汉末年社会混乱,皇帝就跟不回家的青蛙一样让人操心,由于汉顺帝皇位是由宦官争夺来的,所以刘保只是个摆设,宦官专权摆布着风雨飘摇的汉朝末年。

历史上还有个有名的永和就是“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这就是王羲之组织小伙伴喝酒开趴,顺便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一次雅集。

根据《世说新语》的记载,“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己敌石崇,甚有欣色。”这次参会的41个小伙伴酒量都一般般,但各个喝的是小脸通红,红颜焕发,发人深省,醒了就吐。

第三个有名的永和就是豆浆了。。。

今天在这要跟大伙好好聊一聊永和九年王羲之喝的那顿大酒,以及那篇草稿《兰亭集序》是如何成为天下第一的!

平时喜欢写写字的,对这个都不陌生

东晋的永和九年就是公元的353年的三月初三,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古代的“修禊“之日。即在河边沐浴除灾祈福有“祓禊”之说。

《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为大洁。”

这天,时任右将军、会稽内使的王羲之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文人聚会,参与这次聚会的人有名门望族也有官员,谢安、支遁、孙绰、许询等还有王羲之的子弟共同赴会,正所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当时的天气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席间大家“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王羲之就趁着醉意为大家唱和的诗赋编成集之后做了一个序,这个序就是声名远扬的千年佳作,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2014年,武汉的大学生们搞的一次祓禊活动

(图片来源:荆楚网)

晋朝上丞三国下起南北朝,又分成东西两晋,共有15位皇帝,统治150余年之久。

其心“路人皆知”的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窃魏上位,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公元290年晋武帝驾鹤西去,诸王争夺权利互相残杀,最终酿成了八王之乱。

西晋灭亡之后,皇室宗族司马睿在建康即现今的南京建立政权,史称东晋。

央视版《三国演义》里的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是西晋的延续,但是东晋的统治政权却不在司马氏的手中,而是在“王”“谢”“桓”“庾”四大家族轮流掌控之中。

东晋的门阀政治也发展到历史的巅峰。正所谓“王与马共天下”。这个王就是琅琊王氏,又东晋的统治地点大部分在江左地区,所以江左就指代东晋。

是不是也有点《琅琊榜》意思了?

热播剧《琅琊榜》和它背后的魏晋南北朝时代

要是跟西晋相比,东晋时代的交游、畅饮、书写都变得轻快起来了,轻快地不只是整个时代,是真正的魏晋风度!

王羲之是会稽内史。根据《晋书官职》所记载,晋太康十年(289年),将王国的相改为内史,其他封国的行政长官依然称相。郡王封国的内史,相当于郡太守;县王封国的内史,相当于县令、县长。后废除县王,只保留郡王,内史职责相当于郡太守。

由此看来,王羲之还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不是纨绔子弟,游手好闲之辈。

至于王羲之的右军将军,应该就是驻扎在会稽郡的统领,也有可能手授予文官的一种称号,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央视版《三国演义》中,曹植、杨修和丁仪作死会酒品食“一合酥”。但这段编剧和导演原创的剧情,是要告诉观众“魏晋风度”的样子。曹植举杯即兴吟诗“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后邀二人学鹤同舞,风流不羁,与后来曹植的结局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慨。

官场的王羲之和选婿时的他一样我行我素。

《晋书列传第五十》记载王羲之:“以骨鲠称。。。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也就是他不乐于在京师,这样的他入仕也不会按照官场的既定规则去执行,就被官场风暴吹到风景宜人的会稽(位于今浙江绍兴),而他偏喜爱这松散闲适的山水田园生活,正可谓魏晋风度体现的淋漓精致。

关于选婿王羲之的故事,可以看看电影《笔中情》中“小白龙”“唐僧”的精彩演绎

永和九年在会稽山兰亭的这次聚会,参加人员在《晋书·王羲之传》中是这样介绍的:“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当时开趴的内容也比较简单,喝喝小酒、玩玩游戏,兴致作诗,大家坐在曲水两旁,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面前谁就取杯喝酒,一觞一咏,这样的游戏环节既能达到“修禊”祛除灾祸,也能“畅饮”拿起酒杯一饮而尽,而后吟咏一首诗以和佳兴。

参会41人,赋诗者26人,南宋桑世昌《兰亭考》录有全部诗作。

王羲之为兰亭之会作序以申其志,并在酒精的作用下写出了千古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人家玩的是“曲水流觞”,咱们玩的是洗脚丫子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王羲之酒醒之后,在写数十也达不到当时的效果呢?

可能这就是《书谱》所说的五合,时和气润、纸墨相发、偶然欲书这种切身体会以及内心所向的真实感受,正达到了五合交臻,神融笔畅。

《兰亭序》首先记载的就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这种盛世雅会,还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宜人气候,更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的自然美景,有“流觞曲水”的诗酒情趣,“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种真实的快乐的感觉。

正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的汇合,刺激着王羲之潜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开启坐着心境,感慨兴怀,复以文思挟带笔锋,纵横迤逦而行,精神所至,天机洞开。

同时在精神致幻剂酒精的作用下完成《兰亭序》的创作。酒醒之后再想达到之前草稿的状态,真的是很难,这种情感的宣泄以及精神体验都是难以复制的,不是王羲之自身的水平技术问题,而是介入因素的消失,客观环境的变化,作者心态以及情感的变化,很难再唤起第二次的情感体验,才导致佳作难求,不可重复。

介入因素不是书法的直接因素,但介入因素是书法超水平发挥的条件,同时也具有偶然性。

再来感受一下

我们现在所说的王羲之的《兰亭序》并不是真迹,而是唐摹本。

最有名的当属唐冯承素神龙本《兰亭序》了,真迹现存无定论,冯摹本应该算最接近原作的摹本了。

我们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会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地方。

比如第一句话“永和九年,岁在癸丑。”这个“癸”特别的小,夹在“在”和“丑”中间,可能是羲之在写的时候只记得是丑年忘了把天干写上了,然后在空白处补了一个扁扁的“癸”字。

还有“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崇山”两个字也是后加在上面的。文章中也有很多涂涂抹抹的迹象,因为《兰亭集序》它就是个草稿,但又不是普通的草稿,它是王羲之在醉酒之后写下的草稿,即有偶然性又有书家坚实的功底作支撑。

草稿中21个“之”字各不相同,王羲之赋予这些“之”字不同的性格和精神,这也就是中国书法的魅力所在,也是《兰亭序》之所以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厉害之处,正所谓“神来之笔”,“书圣”的称号王羲之也是当之无愧了。

插队的小矮胖子“葵”

王羲之“书圣”位置坐实是在唐代,唐太宗“尊王”并将王羲之奉为“书圣”,太宗皇帝是王羲之的忠实粉丝,命手下褚遂良搜罗四面八方王羲之的作品,并骗到《兰亭序》真迹。

太宗死后命儿子李治将《兰亭序》作为殉葬品陪葬,从此《兰亭序》就音讯全无了。

关于《兰亭序》的下落之谜之推测,推荐一本书《兰亭序公案》

好的书法作品集结太多的因素,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一种精神的自由和解放,酒恰恰能促使艺术家解放思想,打破桎梏,激发灵感,放飞思想,把自己的真面目、真性情、真血性体现出来,使人放下日常生活中的人格面具,忘掉现实社会的等级制度,功名利禄以及其他世俗的东西,还自己一个本真的状态,而这正是书法创作的佳境。

但是中国书法的偶然性不光在酒这一介入因素中,还有书家的个人情绪、创作环境、笔墨相称、天气状态等等,都能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书法作品的面貌,达到“佳作”的状态。

(参考文献:《古代书法的“合作”问题及介入因素》载《艺术与学术丛书文俊书法研究题跋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

超时空规划局

读书·旅行·浅见·拙识

-个人的交流学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