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观音》:我是为你好,你就不能活出个人样吗?

 anwgmz3z94zck7 2018-04-23


棠真透过门缝,看到姐姐一边在吸食毒品,一边在玩3P。在第54届台北金马影展上斩获最佳剧情片、最佳影片大奖的《血观音》,以如此大尺度开场,讲述了政商勾结的暗黑权斗和婆孙三代女人的爱恨情仇。


—1—

你一定要活出人样

三代女人的欲望、沉沦和拼杀

 

棠夫人的人样——人前慈眉善目,人后阴险狡诈


棠夫人,电影中的女一号,棠将军的遗孀,做事阴暗、手段凶残。在电影里,她一个人玩遍了所有人:商界的人、政界的人、普通百姓,甚至包括自己的女儿。从开始到最后,都是她一个人的战斗,所有的人都是她的棋子,是她要稳赢并且要赢得出彩的棋子。


棠夫人有两个女儿,这两个女儿,其实是她的女儿与外孙女——三口之家,三代同堂。生活在棠夫人高度掌控中的两个孩子,无论是生活方式、情感婚姻还是人生的路,从来就没有选择的余地。在锦衣玉食的世界里,她们什么都有,但唯独没有爱,没有自我,一望到头的日子,没有未来可言。


棠夫人每天都诵经念佛。当她满口虔诚地念着“观自在菩萨……”时,女儿站在一边,使劲地敲打着桌面。她头也不抬地继续把经念完,然后对女儿说,你要活得像个人样。


是的,这是一个时刻把观音菩萨放在心里的女人。当亲生女儿被自己设计炸死的时候,她正跪在菩萨前,嘴巴一闭一合地念叨“观自在菩萨……”



我们的人格结构里有超我-自我-本我,超我是道德规则的约束,本我是欲望的追逐,自我是用来调节和平衡两者的。在自我的调节下,我们不至于为了满足欲望而无所不为,也不至于失去生活的追求,这就好比我爱钱(本我),但取之有道(超我)。


一个人攻击了父母,会产生内疚感,这种内疚感就是超我反对的结果。做恶的人,潜意识里往往会害怕超我的惩罚,如果自我不够强大,往往会被超我压垮,走向自我的终结。所以,一般做恶的人会设法平衡内心的恶,比如,一个出轨的老公回到家,会对妻子特别大方,送礼物送温暖。


作恶的棠夫人,害怕超我的惩罚,于是,她用虔心拜佛来让菩萨原谅她,用一心念经来平衡内心的恶。生活中也有不少人,要是做了良心不安的事,就会去放生吃斋念经添香油,以此来平衡内心的不适,然后,又可以放宽心地继续做居心不良的事了。


这真是讽刺。观音菩萨,本是救苦救难慈悲为怀,是爱的象征,可是棠夫人们,却用观音菩萨来逃避内心的恶。这就是“以爱之名,行恶之事”,也是电影取名“血观音”的用意所在。



棠宁的人样——人前八面玲珑,人后放纵不宁

 

棠宁,棠夫人的大女儿,漂亮性感八面玲珑,但一生却不得安宁。她为母亲而活,从未活出自己的人样。她充当母亲的工具,负责扫除母亲钱程的障碍:为母亲的利益与男人上床,为母亲的欲望把亲生女儿变成妹妹……

 

棠宁知道母亲从来不曾爱过自己,喝醉酒的她冲着母亲爆粗:“妈了个逼。”

“我是不是你的名牌包?让你从小拎在身上到处去展示,现在旧了就换一个新的,对吗?你好厉害,把我女儿都变成我妹妹了。”棠宁瘫躺在地上,狼狈不堪。



“我是为你好,”棠夫人轻轻地俯下身,不动声色地说,“你就不能活得像个人样吗?”

“你是为了你的面子。什么是人样?”棠宁开始痛哭。

 

不成人样的棠宁,生活确实是放纵淫乱的:抽烟、吸毒、玩弄情色。她的放浪,其实是对失控生活的防御;她的堕落,其实是对无爱生活的逃离。

 

一个感到失控、无法做自己的人,通常会用防御来应对痛苦:沉溺情欲、沉迷网络、酒精成瘾、控制他人……不同的应对方法,造成了不同的防御和人格。

淫乱的性交和过量的喝酒,是在释放压力,是在防御痛苦,然而,这样的防御破坏了力比多系统,消耗乃至摧毁了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 



棠宁无法控制自己的人生,不曾体验过爱的她渴望爱。但可怕的是,无法挣脱母亲控制、没有体验过爱的她,却不自觉地控制着自己的女儿。


整个影片里,她唯一一次提到爱,是在带棠真离开棠夫人的时候。

她哭着说:“你一定要相信我,我是为你好。”

棠真喷了她一脸的水:“你们两个不都是一样的吗?”

棠宁突然镇住了,颤抖着打开了棠真的手拷。她决定把选择的自由还给女儿,这是她唯一能为女儿做的事,也是她一直希望别人对待她的方式。


家庭是一种代际传承,如果没有觉察,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亲子模式,就会一直沿用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


棠宁痛恨母亲,殊不知,最后竟活成了自己最痛恨的样子。那一刻,我想,她真的开始爱女儿了。

棠宁一边爬,一边冲女儿说:“我爱你。你一定要活得像个人样。”



棠真的人样——人前乖巧听话,人后阴暗扭曲

 

棠真,棠夫人的小女儿(实为孙女),乖巧、听话、顺从,但活得一点也不真实。她从小就跟着母亲,冷眼旁观母亲和姐姐与各色人物打交道,傻白甜的外表下藏着的是阴暗扭曲的心。

 

棠真根本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她以为自己爱着马可(好友林翩翩的恋人),故意让林翩翩的恋情爆光被林母反对,看着林翩翩挣扎死去不呼救,又像林翩翩那样偷藏马可的证件扣留下对方,最后却遭到马可的强暴,在跳下火车时失去了一条腿。

 

小女孩的性感知,一开始是从父亲那里得到的,父亲的缺失让棠真的性感知成了空白。没有经历过三元关系,加上家庭关系中角色的混淆、姐姐性生活的淫乱,让处于青春期的棠真错乱地认为马可就是爱,控制就是爱。

 

棠真确实是听话的孩子,但听话的背后是深深的压抑。自我被压抑得越深,冲破时就会来得越猛烈,可以说,乖孩子棠真攻击性的部分一直在厚积薄发。

 


一旦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自主性,不被允许活出自己,这个人要么一直戴着虚假的面具,所有的攻击性都朝向自己,出现抑郁,严重的甚至会自杀;要么攻击性向外,强势嚣张,伤害甚至摧毁他人。


棠真,在棠夫人的高度控制下成长,见惯了大人阴暗的把戏,看着亲生母亲被烧死,她的攻击性慢慢积累,向外释放,最后成了另一个冷血心狠的棠夫人,这是棠真向攻击者认同的过程。

 

认同,是一个人将身份延伸到另一个人那里,或者从另一个人那里借来身份,或者让自己的身份与另一个人的身份混淆在一起。孩子通常会借助攻击性认同,来处理他们在家庭里受到的不好的待遇,比如,一个在暴打中长大的孩子,当父母后极可能会用暴打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

 

在影片结尾,棠真用强烈的攻击性回应了棠夫人。面对选择安乐死的棠夫人,她说:“你一定要长命百岁,万年富贵。”生不如死,是她送给棠夫人的最大回报。至此,她被压抑的部分完成了乖女儿的复仇。

 

无论是棠宁还是棠真,对人生都没有选择权。她们一个在压抑里毁灭,一个在压抑里爆发,都没有活出什么人样。



—2—

三个女人一台戏

童年创伤的代际传递

 

三个女人一台戏,棠夫人的狠,造成了棠宁的无法安宁、棠真的虚伪失真,以及自己的不得善终。这台戏,沉重而压抑,把家庭代际和冲突、欲望和控制、压抑与攻击刻画得淋漓尽致。

 

导演杨雅喆说,“如果你去研究棠夫人为什么会变得这样心狠手辣,你可能会发现她童年的创伤,她小时候有对爱的渴望而无法得到”。我们可以大胆地肯定,棠夫人有过童年创伤,她的童年如棠真一样不谙世事,搞不清楚要做什么,然后如棠宁那样挣扎,最后在冲突中杀出血路,成为残暴的棠夫人。

 

一个没有被爱过的孩子会变得扭曲,比如棠夫人,从“讨”的姿态转变为“我要强”的姿态,这是她的自我保护。如果在成长中一次次伸出的双手没有被打回来,又怎么会坚信外界无爱,唯有自己强大才是自爱呢?当一个人不断渴求和挣扎却不被看到,就会用“我不需要”来防御。这个面具一旦戴上,就很难脱下。“我有多强大”等于“我有多可爱”,这是拿“我能赢得全天下”来证明自己啊,所以才能够不择手段。



同样,一个极度缺爱的孩子,也注定没法爱他人。缺氧的棠夫人,无论如何也无法给孩子供给氧气,她要先拼命吸足氧气,才能自保,而棠真和棠宁,只能是为棠夫人提供氧气的工具。然而,随着氧气越来越多,她需要的氧气量也越来越大,大到几乎捆绑了棠真一辈子,大到杀死了棠宁。

 

这三个女人,其实代表了一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棠真代表小女孩渴求爱的阶段,棠宁代表挣扎无果的阶段,棠夫人代表定型的最后阶段。这三个阶段说明,如果创伤无法疗愈,会让人变得心狠手辣。

 

一个孩子的防御方式被固化,是创伤无法释放的结果,而如果创伤一直无法释放,这个孩子甚至会形成创伤性的思考模式。


罗伯特·派诺斯认为,创伤性的思考模式会让人对未来、人际关系安全感、他人信任感、公正的社会契约和社会机构等各方面产生灾难性预期。这种灾难性预期会通过语言、过分焦虑以及回避性的行为等很多方式传递给下一代。所以我们不难理解,棠宁棠真无论怎么挣扎,最后依然没有活出人样。



—3—

我是为你好

因爱之名,行恶之事

 

棠夫人说,“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但她根本不懂爱,而是硬生生地把欲望套在爱里面,以此操控着所有人。

 

因为爱,她让女儿陪男人上床;

因为爱,她让女儿做她的替罪羊;

因为爱,她无情地杀死了亲生女儿;

因为爱,她把外孙女变成自己的女儿;

因为爱,她迫使外孙女沦为第二个自己;

因为爱,她杀死了好友和合伙人林氏一家;

因为爱,她用干儿子母亲的户口做投机买卖;

因为爱,她不惜杀人也要把情人拉上主席宝座。

 

这种爱,是喋血的刀,最终砍向了关系里的每一个人,包括她自己。 

 

“我是为你好”这句话,在影片中重复了数次。以爱为名,无恶不作,这是电影对当下社会关系的一种映射。但这不是爱,而是控制和欲望,甚至是一种心理操控技能——有个A+B+C公式可以套用:

 

A、我是为了你好:我为了你做了某某安排;

B、你要听我的:你要把某某事给做了;

C、不听我的,你就是坏人:你不配得到我的爱。



这个公式在亲子关系里很常见。很多孩子的欲望,从一开始就被浇灭了,因为反对意味着对不起父母的良苦用心,意味着自己不配得到爱,意味着要背负沉重的负罪感,所以就这样被“我是为你好”控制了,只能乖乖地服从。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他们被变成犯人关在父母圈定的家牢里,失去了自主和自由。

 

而父母们,正是看到了你不忍辜负他们的期望,并利用这一点把你的需求和欲望吞噬掉,从而把你变成他们希望的样子。父母们这样做,其实是害怕和恐惧失控,所以才需要通过控制孩子营造秩序感。于是,就有了越来越多的棠夫人们,打着“我是为你好”的高尚旗帜,顺理成章地让孩子为他们失控的人生埋单。

 

可是,一个人,要是没有了自己的活法,没有了自我,怎么会有可以憧憬的未来呢?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才是最大的牢笼,把自己困在里面,生不如死。

 

生不如死的棠真,最后也让棠夫人过上了这种生活。这个意味深长的轮回,正应了电影结束时屏幕上打出的那句话:“世上最可怕的不是眼前的刑罚,而是那无爱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