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雪心赋》10

 Xqj8817 2018-04-23

雪心赋正解卷之四

唐章贡卜应天则巍甫着

宛陵 孟 浩天其甫注

历阳 张铎文持甫订

赵延芳绳玉甫校

十四论穴形异同及砂水凶形应验

物以类推。穴由形取。

物。即下丈人物禽兽之类也。形。即人物禽兽等形。非谓五星之形也。上文论点穴之理。终以穴形数端结之。恐人于点穴之理难明。故借形以晓之。此又复论穴形异同。因上言之未详。故再悉以明之。俾人得以易辨耳。谓山川融结。多有象其物形者。故观物则当以类而推之。点穴则由物形而取用也。如木火二星。多结人形。其穴取心脐阴。金星多结禽形。其穴取翼窝冠尾。土星多结兽形。水星多结龙蛇形。其穴取鼻颡耳腹头尾之类。大抵要看脉止气聚之处。认定窝钳乳突穴情。而以倒杖之法用之。庶不致于有误也。此二句乃总起之词。下文则详言之。

虎与狮猊相似。雁与凤凰不殊。 一或少差。指鹿为马。浑然无别。认蚓为蛇。

身大头小横土结其身。圆金结其头者为虎形。身小头大金水结其身。方土结其头者为狮形。雁形头尾短。凤形头尾长。身瘦而头平者为鹿形。身肥而头高者为马形。细曲而身短者为蚓形。活动而身长者为蛇形。承上言穴固由形取。然形有相似而实非者。尤当辨之。如虎与狮猊兽类也其形觉相似。雁与凤凰禽类也其形不甚异。须细辨之。若一或少差。不兔以鹿形而指为马矣。浑然无别。不免以蚓形认为蛇矣。认形不真。取穴必误。可不辨哉。

禽兽形图

或取斜曲为钗。四围不抱。或求横直为剑。两畔不包。斜曲钗者。乃垂头木星单股钗也。剑形乃结地木星直体也。言形固要详辨。又要看其护卫何如。或徒取形之斜曲者。以为钗而四围不抱。则非真钗也。至如钗形两股平垂股合处亦必要上有微顶下有微唇。左右弯抱。方可凑脊点穴。疑龙经云:钳穴如钗挂壁隈。惟嫌顶上有水来。钗头不圆多破碎。水倾穴内必主灾是也。或徒取形之横直者以为剑。而两畔不包。则非真剑也。盖剑形必要龙虎包裹方可迁穴。

钗剑形图

以上图形列举以示意耳。学者当即此。而会之可也。不然千形万状。岂图之能备。而言之可悉哉。

文笔画笔。二者何分。衙刀杀刀。两般无异。若坐山秀丽。杀刀化作衙刀。或本主贱微。文笔变为画笔。

尖秀端正而卓立者。为文笔贵也。尖秀欹斜。而开叉者为画笔贱也。尖利弯抱者。为衙刀吉也。尖削直硬者。为杀刀凶也。言砂形亦有相似者。惟看其龙穴何如耳。如文笔画笔。二者亦无大分别也。衙刀杀刀两股亦未尝大异也。若穴之坐山清秀美丽。纵有杀刀。亦化作衙刀矣。其或本主山轻贱微弱。虽有文笔亦变为画笔矣。入式歌云:龙贱若还遇贵砂。其砂变为凶。砂贱若还遇贵龙砂亦不为凶。此之谓也。

尖枪本凶具。遇武士以为奇。浮尸固不祥。逢群鸦而反吉。

又言穴前横伏砂形。如枪之尖者。本为凶具。若遇武士。如武公大坐将军按剑等形。则反有用而为奇矣。浮尸山现。主溺死路死之兆。固不祥矣。若逢主山如群鸦飞集。寒鸦下田等形。则尸为鸦食。反成吉矣。此亦类推。取譬之意非真谓鸦食也。盖穴为主砂为用。若得为我所用。虽凶而亦吉也。

鼓笛非神仙不取。无道器则出伶官。印剑非天师不持。有香炉则为巫祝。

鼓。山圆而平。笛。山横而小。印。山圆而方。剑。山小而直。香炉。山圆而突。道器者幢旖宝盖药灶丹炉之类是也。此皆指砂言。伶官。掌乐之官也。巫祝。巫师庙祝也。言有山形如鼓笛。此非神仙不取也。然必道器整备方出神仙。如止有鼓笛。别无道器。则不能出神仙矣。只出音乐之官而已。山形如印剑则必天师能持之。然有印剑之形。而又有香炉之山。则不能出得道之真人。惟出巫祝之师而已。盖以类推之。宜有此应也。黄囊经云:穴前堆如案台。此是香炉山。出现定出师巫僧道材是也。

葫芦山现。术士医流。木杓形连。瘟皇孤寡。

葫芦山。形似葫芦也。木杓山。似木杓头圆尾尖也。此皆指沙言。言有葫芦之山出现。主出游术之士与行医之流。如有木杓之形。三五相连主有瘟疾长病之入及孤儿寡妇之辈也。若止一杓直来。见头不见柄者反主富也。

或是胡僧礼佛。错认拜相铺毡。或是尸山落头。误为谢恩领职。

此又言沙形相似者。不可不辨也。如胡僧礼佛与拜相铺毡。其形亦略相似。但礼佛则其形秃兀。而两边多孤露。拜相则其形尊严。而两边有护从。若非细辨。则或是胡僧礼佛之形。而错认为拜相铺毡也。尸山落头与谢恩领职。其形亦略相似。但尸山僵硬直垂。谢恩恬软顺伏口若非详认。则或是尸山落头之状。而误认为谢恩领职也。谢氏不达词意。不识山形。漫以礼佛拜相山形。直言无异。既无异。又何言错认哉。一说礼佛分手拜。边轻边重。前无毡褥。拜相交手拜。圆净均匀。前有毡褥。此说亦详。

形如囚狱。与祥云捧月何殊。势耸旖花。与风吹罗带何异。

此又言穴形相似而实非者。不可不辨也。如囚狱之形。与祥云捧月皆是一小山居中。而四面有山包裹者也。何有殊哉。但囚侧如人蓬裸兀坐狱。则逼勒局促。月则金星端圆秀丽云捧。则周围重护有情。须细辨之。如旖花之势。与风吹罗带。皆是山分两股。而飞扬下摆者也。何有异哉。但直长低垂。漫无收拾者。则为旖花。柔软摆摺上有分。而下有合者。则为风吹罗带。须详察之。

出阵 。见劫山。为劫盗。判死笔。 杀水。为杀伤。

山尖四五枝而高低侧列。身下有脚飞扬者。谓之出阵旗。拔砂云:旗头生石阵上赢.旗心生石定输兵。若然主爪不分明。为贼又遭刑。亦当详之。笔砂或竖或眠。而粗蠢不秀者。谓之判死笔。又谓逆水为进田笔。顺水为退田笔。对穴直射为凶。横过收水为吉。亦宜详之。劫山欹裂峻岩之山也。杀水直冲急射之水也。此言凶砂之应者。谓有山如出阵之旗。乃兵具也。则主有杀。若见劫破之山。则应出行劫之盗矣。砂有判死之笔。本非文象也。若遇凶杀之水。则主有杀伤之祸矣。然出阵旗判死笔。亦看其龙穴何如。若龙真穴正而无劫山杀水。则出阵旗。应出武将。领兵出阵。判死笔。应出刑司。判人生死。青乌经云:笔大横橼。足判生死是也。

一坯土居正穴之前。未可断为患眼。 一小山傍大幽之下。未可指为堕胎。或作蟠龙戏珠。或作灵猫捕鼠。

此言砂形不可拘泥。惟看其穴形何如。如一坯土居正穴之前。未可遽断其为患眼。一小山傍大山之下。未可即指其为堕胎。但看结穴之山。或是蟠龙形。则坯土与小山可疑作珠。而为龙所戏矣。或口孚火猫形。则坯土与小山可疑作鼠。而为猫所捕矣。盖有真形必有真应也。若非真形正穴。则坯土小山。又未免为患眼堕胎之应也。

贵通活法。莫泥陈言。

此总结上文言穴形异同。砂形应验。贵通活法以辨之。不可泥于陈言。执一而不通也。

播廉水现。入舍填房。珥笔山尖。教唆词讼。

穴前水一步低一步。倾泻而去者。谓之播廉水。笔山头分两尖。边高边低。欹斜尖削。如鼻弭一般者。谓之珥笔山。此又言砂水之凶应者。谓穴前有播廉水现。主女多男少及寡妇招赘异姓。而入舍填房也。杨公云:田地被人来入舍。水犯摧廉也是矣。若有珥笔山尖。主出人唆讼。与词倒地。珥笔亦然。砂法云:前砂尖射投军也。双笔交尖至讼庭是也。

儿孙忤逆。面前八字水流。男女淫奔。案外抱头山现。

言穴前有水分两边如八字流去。必主儿孙忤逆不顺。纵有龙真穴的。有横案遮拦而发福。亦不免出人无义及生孤寡也。然峡中结地。又多有八字水。但平绕则吉。陡泻则凶。董氏云:倒骑龙要两边水去在龙后与大水相会同去则吉。顺骑龙水要在龙虎处便与大水相会同去则吉。又不可以八字水概论也。案外有山相抱。犹如人两相抱头口必主男女淫乱私奔。断法云:犹如伸手抱圆球。妇女爱风流是也。尚有钻怀并肩。掀裙绾脚之形。俱主淫奔。亦宜详之。

玉印形如破碎。非瞽目则主伤胎。金箱头若高低。非烟包则为灰袋。

或山或石。圆而小者为玉印。方而小者为金箱。言文前之砂有如玉印之形而若破碎非出瞽目。则主伤胎之患。有如金箱之形。若一头高一头低。其体欹侧非为烟包。则为灰袋。主人路死焚骨。及损伤六畜之应。盖金箱玉印皆要端正圆净。方为吉也。

探头侧面。代有穿窬。拭泪捶胸。家遭丧祸。

山外有山微露顶者谓之探头。侧露者谓之侧面。左右之砂逼穴齐眉者。谓之拭泪。对胸高起如拳者谓之捶胸。言穴前有探头侧面之山。则主世出穿墙窬穴之盗。有拭泪捶胸之砂。则主家遭死丧凶祸之应。砂法云:龙虎拳头起。捶胸绝儿子。龙虎两拳头。枉死胡双流是也。

尸山居水只 死扛尸。肿 出坟前。瘟疫浮肿。

言有山如人偃卧。名日倒尸山。若居水口。主出人路死扛尸。有山如冬瓜肥胖口名日肿脚山。若出坟前。主出人有瘟痉浮肿之疾也。

出林虎。无以啖之则伤人。伏草蛇。无以制之则损己。蜈

蚣钳裹。眠犬怀中。凡此恶形。迁之有法。

此言穴有恶形。当用法迁。如结穴之山。星体高露。如虎出林。必得近案以拦之。方不见其暴露。便是有食啖之也。否则体遇风吹。杀遇风炽。误于此处迁之。未免有伤人丁之患也。星体尖硬如蛇伏草。必须闪脱以避之。方不受其杀气。便是有以制之也。否则杀不能避。穴不可受。误于此处迁之。未免有损己身之凶也。至如蜈蚣之形。穴结钳裹。眠犬之形。穴结怀中。此等凶恶之形。不可轻易点穴。必须迁之有法。如虎迁额上。则有压杀之法。蛇迁耳旁。则有闪杀之法。蜈迁钳里。则有脱杀之法。犬迁怀中。则有藏杀之法。如此依法迁之。庶不致伤脉斗杀。而遭凶祸也。旧注堆肉案。不必拘也。盖虎形之说不过取譬之意。非谓虎形真能食肉。堆肉案。真足以啖之也。使虎形真能食肉。安可以人骸葬之也。智者详之。

嘶马必闻风于他处。惊蛇还畏物于坡中。

嘶马形。昂头开口也。惊蛇形。边峻边坡互换不均也。此言有形相似而无穴者。又宜辨之。如山似马形。必低伏盘桓。方可寻穴。若似哳马之形。必是闻他处之风。而欲奔驰者也。非谓真欲奔驰。言其无真止之情。而特为他处作应耳。至于惊蛇之形。则虽伏在坡中。还畏外物所击。焉有宁止之意。是以不可寻穴也。

取舟楫于前滩。贵游鱼于上水。

此言平地穴形。谓地似船形。必近水方可取用。故日取舟楫于前滩。游鱼之形。必以上水者为贵。盖取其逆水而有力也。指南云:游鱼上水方为贵。干涩之舟不可行是也。

荷叶不堪重载。瓜藤仅可小裁。

言地如荷叶之形。则气薄力微。不宜多葬。如小舟而不任重载。力不胜矣。水星在平地。委曲如瓜藤枝枝开花。节节生芽。其穴不一。然气微力小。不宜大加开凿。仅可小载而已。

泊岸浮牌岂畏风。平沙落雁偏宜水。

言浮牌之形。虽是体轻。若泊岸而有依靠则不畏风吹矣。或水底石骨过脉。水中浮起高墩。不可以其四围有水而弃之。如平沙落雁之形。偏宜水绕为吉也。

鱼贯而进。馨香在于卷阿。雁阵而低。消息求于迥野。

鱼贯。谓群鱼贯串而不断也。馨香。即香饵。鱼闻之必相聚而食。借此以喻穴也。卷阿。盘曲之处。钓者下香饵。则必择水湾曲窝聚之处而下之。借此以喻结穴之处也。雁阵。谓群雁阵阵相接而飞也。消息。犹言信息。即雁落止之信息。借此以喻穴形之所在也。此言观来龙之势。而推结穴之处也。谓山如群鱼贯串而进。则必有馨香之饵。在于卷阿之处。故其情意趋向如此。由此推之口则穴情可得矣。山如群雁阵阵。而低则落止之信息。必在于迥野之间。由此推之。则穴形可知矣。

人形葬于脐腹。却要窝藏。禽形妙在翼阿。不拘左右。

言人形有三停之穴。惟脐腹最为中蓄。故宜葬之。然却要左右包裹周密。使穴窝聚深藏。不致露风。斯为吉也。禽形虽有冠尾等穴。然惟翼阿最隈藏。故其妙在于此也。乃穴不拘左右。惟看其脉止气聚。砂水环抱而已。杨公云:更有暖穴断禽翼。此穴要君识。左翼转遮右翼弯。左转右边安是也。

不可一途而取。岂容一例而言。

此结上文言。穴形虽以入物禽兽等形名之。然形势不一。变换不同。当以意会 随形认穴。岂可一途而取。 一例而言哉。

盖粘倚撞。细认穴情。

盖者。取盖覆之义也。脉来平缓。晕结于星辰顶上。则用盖法。揭高放棺。所谓缓来不妨安绝顶是也。亦要留顶。脑后要有靠乐。不可凿太深。亦不可露风。恐吹散生气。立见败绝也。以华盖云盖宝盖为盖者非也。虽摘奇集有此说。吾不敢信也。彼乃龙虎山起顶作遮盖。非谓盖法也。粘者。取粘缀之义也。脉来雄急晕结于星辰脚下。则用粘法。就低放棺。所谓急时何怕葬深入泥是也。亦要露脚。左右相应平和。忌水淋穴背也。然粘法有二。渐渐近前脱脉而下者曰虚粘。若有滴沥而虚粘。.则为鳖裙绝。稍稍凑脉而下者。曰实粘。若后山高峻而实粘。则为覆钟绝。宜慎之。倚者。取倚靠之义也。脉来直硬。晕结在旁。则用倚法。挨旁放棺。如左砂逆水则倚左。右砂逆水则倚右。朝山单秀单倚。双秀双倚。后有顶为实倚。无顶为虚倚。仍要靠穴来脉。不可就虚而脱气也。撞者。取冲撞之义也。脉来平软。宛而中蓄。不偏不倚。晕结于中心。则用撞法。就中放棺。或脉斜来横来。而晕结在中者。亦皆用撞法。然有轻撞重撞之分。亦惟视其脉气之厚薄以为准也。以盖为天穴以粘为地穴倚撞为人穴者非也。此以脉言。彼以形言。如土腹藏金穴。以形势论之。则为人穴。若脉来平缓。则宜用盖法。高山垂乳穴。以形势论之。则为天穴。若脉来急直。则宜用粘法。高山落平结穴。以形势论之。则为地穴。若脉直来。则宜用倚法。若脉横来。则宜用撞法之类是也。上言穴形不可拘泥。此言当于穴情而辨之。盖脉来结穴。有缓有急。曲直之不同。故盖粘倚撞之法。须细认穴情而用之。庶不致于有误也。

吞吐浮沉。务依葬法。

水泡穴。泡前开圹。复探至泡下放棺。如口中吞进。故日吞。盖水葬其涌。涌者泡也。不可破顶。破顶则气泄。惟用吞葬。始合其法。即穿珠葬是也。高山垂乳穴后棺头入圹。前棺脚露出。用客土堆起包棺。如口中吃一半吐一半。日吐。盖垂乳体后高前低。若欲全棺入圹。不免后圹掘深有损穴底。而犯气冷。,惟用吐莽。始合其法。平洋穴就平地上。将棺浮安多加客土。堆成大冢。内聚生气。外配堂局。故日浮。盖平洋土薄水浅气浮土面。若开下放棺不免犯湿。惟用浮葬始合其法。即堆金葬是也。高山浅窝穴就窝弦旋开沉下尺许。堆起罗围。再开圹放棺低成冢堆。不至露风故日沉。盖高山风寒。若就浅窝葬之。不免冢堆露出。有被风吹。惟用沉葬始舍其法。或窝中浮土壅塞。挖去浮土做成窝体。再开圹放棺。亦谓之沉葬。即开金取水是也。以葬上为吞葬。葬下为吐葬。葬浅为浮葬。葬深为沉葬者非也。葬法者用法而葬也。上言盖粘倚撞。则就生成之穴而用之者。此言吞吐浮沉。则有培补作用之工焉。盖因穴情不同。而葬法亦异。故宜吞则吞。宜吐则吐。宜浮则浮。宜沉则沉。务要依乎葬法。庶不致于有差也。谢氏言。凡阳脉到葬口内。纯阳如仰掌。要凑入球簏内放棺。谓之吞。此因阳极插上。借阴气一吸。其气方生。凡阴脉到葬口内。纯阴如剑脊。要饶于球筵下放棺谓之吐。此因阴极缩下。借阳气一嘘。其气方生。其说虽似近理。究之以葬上为吞。葬下为吐。非吞吐葬法之义也。叉引家宝经云:阴者为强。脉来雄急。从上生下者。乃天气下降。生气露而不隐谓之浮。阳者为弱。脉来沉细。从下生上者。乃地气上腾。生气隐而不露谓之沉。此论脉气之浮沉。而非论葬法之浮沉也。盖上二句言穴情。乃天成也。下二句言葬法。乃人为也。不可混然无别。所谓吞吐浮沉。系四大葬法。久已失传。故特就赋旨而发明之。学者宜详究之可也。

唇脐目尾颡腹。三吉三凶。角耳鼻肋腰足。四凶二吉。

此借龙形以喻穴情之吉凶也。言唇目尾三处为凶。脐颡腹三处为吉。角腰足肋四处为凶。耳鼻二处为吉。盖唇则浅薄。腰则软弱。角则偏斜。目则孤露。肋则逼勒。尾则尖削。足则浅露。不可作穴。故为凶也。脐则深藏厚纳。腹则宽博中蓄。耳则深曲藏聚。鼻颡则中正而不偏。乃可作穴。故为吉也。吉则宜取之。凶则宜弃之。不可不辨也。葬书云:鼻颡吉昌。角目灭亡。耳致侯王。唇死兵伤。宛而中蓄。谓之龙腹。其脐深曲。必后世福。伤其胸肋。朝穴暮哭是也。

形似乱衣。妻必淫。女必妒。势如流水。家必败。人必亡。

此又言形象之凶应者。谓山形乱杂。如衣裳之乱掷者。主妻淫女妒。葬书云:形如乱衣妒女淫妻是也。山势飞走如流水直去。而无回顾之情。则主家败人亡。葬书云:势如流水生人皆鬼是也。

或遇提箩之山。定生乞丐。若见擎拳之势。定出凶徒。

言或左右前砂。如人提箩之状者。定生色丐之类。若见龙虎砂头高起。如人擎拳之势者。定出凶狠之徒。盖有此形自有此应也。

水破太阴。云雨巫山之辈。山欹文曲。风流洛浦之人。

太阴者。蛾眉金星也。云雨巫山。昔楚襄王与宋玉。游云梦高唐之观有云气。王曰。昔先王游云梦。 一妇日。妾巫山之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是也。文曲。水星也。洛浦者。陈思王洛浦遇神女也。言太阴星被水流破或坑。主出女人淫欲。如云雨巫山之辈也。若文曲水星欹斜摇摆。主出男人淫荡。如风流洛浦之人也。董氏谓水流坤宫。为破太阴者非也。

头开两指似羊蹄。出人忤逆。脑生数摺如牛肋。犯法徒刑。

头开两指。谓山面透顶有坳也。言山头若开两指。象羊蹄之形。定出人不孝不悌。而忤逆亲长。山脑若生数摺。如牛肋之状。定出人为非犯法。而遭徒配之刑。仙婆集云:忤逆之山如羊蹄。恶子败门闾。沙法云:山形如牛肋。犯法配他州是也。

文笔若坐悬针。切宜谨畏。孝帽若临大墓。勿谓无凶。

针。指木脚言。墓。谓圆墩似墓堆者。以悬针。为正南午位。大墓。为辰戌丑未四墓者非也。盖此段论形非论方也。孝帽。山头匾垂肩斜。拖两带也。言文笔火星。若卸下木脚。为坐悬针。主有火灾。故宜谨畏。或身露木埂。为带悬针亦凶。所以文笔火星。宜远不宜近。远则秀丽可观。近则恐有回禄之患也。孝帽之山。若临于圆墩之上。如人带孝帽。而立于墓堆之间。主常见孝服。勿谓无凶也。

小人中君子。鹤立鸡群。君子中小人。蓬生麻内。

言四山散乱。其中一山端正出众者。是小人中君子。如孤鹤之立于鸡群。宜取而用之也。四山秀丽。其中一山粗恶无相者。是君子中小人。如蓬蒿之生于麻内。宜择而弃之也。

珉中玉表。多生庶出之儿。狐假虎威。必主过房之予。

珉。石似玉也。言来龙微弱。至临结穴之山。星峰秀丽。与后山不同。如珉中之有关玉表异。然此乃母贱而予贵。主多生庶出之儿也。主山微弱。全凭来龙与四山。有势有情。相扶成局。如狐狸之假虎以为威。然此乃身弱而有助。必主过养别房之予也。

为人无嗣。只因水破天心。有予出家。定是水冲城脚。

此天心。指穴言。城脚。内堂水城脚也。言为人无子嗣。只因穴无脉气。天心示起。小水不分。淋头而下。流破天心。如茶槽竹枧之类。故气冷而主绝也。有子出家而为僧道。定口琴尺无余气。龙虎短缩。内堂无砂遮拦。以致外来大水。冲城割脚。故住脚不Lt。而至于出家也。

亦有虚拱无情。似乎有情。多见前朝如揖。却非真揖。顶

虽尖圆而可爱。脚必走窜而顾他。纵有吉穴而可迁。不过虚花

而已。

此总承上文言。山之形象关恶。固宜辨矣。然亦有山来虚拱。本无情也。而乍见之时似乎有情。多见前朝之山。趋迎如拜揖也。而细观其形。却非真揖。此何以辨之哉。盖虚拱虚揖之山。乍观其顶。虽尖秀圆净而可爱。-细察其脚。则必斜飞走窜而顾他。此无真象之情。焉有真结。纵有士口穴可迁。亦不过虚花而已。盖凡结穴之处。必左回右顾.。前朝后应。大^势相聚有情。方为真结也。

万状千形成在目。三才八卦本诸心。好地只在方寸间。秘术不出文字外。

三才。天地人三穴也。八卦。八方卦位也。l指穴之坐向。言方寸心也。比总结上文。言山虽有千形万状之多。成在于目力之巧。以辨之。穴虽有三才八卦之异。惟本诸心之妙。以得之。欲得好地。只在吾心方寸之间。惟当积德以求之。欲求秘术。亦不出于书诀之外。惟当因言以会之而已。

右段论穴形异同。及砂水凶形应验。

田氏谓自一例而言以上论穴形异同。自盖粘倚撞以下。论形象凶吉。似宜分作两段。然亦不必也。谢氏只名章日。论穴形似略而未详。今正之。读者详之。

十五统论山水吉凶

土崩陷而神魂不要。木凋落而旺气将衰。

不妥。犹言不安也。言来龙与主山。其土忽然崩陷。则龙神克剥惊动。而所葬之神魂不安矣。草木得气之先。龙身气旺。则毛发必茂。若树木凋落则旺气将衰。必主退败矣。

源泉混混出明堂。气随飘散。白石磷磷张虎口。必主刑伤。

混混。涌流貌。磷磷。蟾岩貌。承上言论地之凶衰。不独土木为然。如明堂之中。有源泉混混流出。则内气随流飘散矣。有蝗岩之白石。张于白虎穸口。则如虎露牙。必主有刑伤之凶矣。

更防东屈西伸。最怕左牵右拽。

承上言不但石张虎口有凶。更防其东边曲转而逼穴。西边伸出而直长。又最怕左边反牵而不顾。右边拽去而不回。此皆龙虎无情之状。未必无凶也。

危楼寺观。忌闻钟鼓之声。古木坛场。惊见雷霆之击。

危楼。即寺观高险之楼也。古木。即坛场之古木也。承上言不独嫌龙虎无情矣。即如宅墓之旁。有寺观高险之楼。则忌闻钟鼓之声。惊动龙神而不安也。若寺观在去水边。或伏于山脚下。不为害者。又不必忌也。若来水边及龙脉上当于面前。则不宜有也。至古木坛场之处。恐为妖邪所栖。则怕见雷霆之击。震伤龙脉而有凶也。

隆石若居前案。必有凶灾。吉星既坐后龙。岂无后福。

言蠕岩丑恶之石。若居于前案。则为劫杀之星。必有凶险之灾。若石骨入相。方如玉印。竖如牙笏。则又反为吉矣。尖圆方三吉之星。既坐于后龙。则龙身贵重。自有丰厚之福也。

忽睹崩裂者。横事必生。常闻水泣者。丧祸频见。

频。数也。言坟宅前后左右之山。忽然见其崩裂者。则横祸之事必生。时常闻水之声如人悲泣者。则死丧哭泣之祸。亦频见矣。

其或声响如环佩。进禄进财。若然滴漏注铜壶。守州守郡。鏊墓洞洞。响而亮者为贵。凄凄切切。悲而泣者为灾。

承上言。水泣固不吉矣。其或水跌而响。如金环玉佩相击之声。则主进禄。而又进财。如铜壶滴水之声。则必守州守郡。而为牧民之官矣。故水若跌涤其声蘩蘩洞洞。如鼓声响而亮者。斯为贵也。水若急流其声凄凄切切。如哭声悲而泣者。即为灾也。然则水声有吉有凶。宜详听而辨乏矣。

然而有声不如无声。明拱不如暗拱。

承上言。水声固有吉者。然而有声又不如澄注不流。流而平缓悠洋。无声可听之为愈也。盖水本动。妙在静也。即水明来朝拱。亦不如朝案之外暗拱。有砂遮拦。不致引泄内气之为妙也。下文云:逆水来朝。不许内堂之泄气。疑龙经云:朝水案外暗循环。此穴自非中下地。故暗拱最吉也。

一来一去。有福有灾。 一急一缓。有利有害。

承上言不独水之无声。暗拱为吉。即或一山一水。有情来向者。则主福。无情去背者。则主灾。故一来一去。则有福有灾也。或有一山一水。平绕而缓者。则为利。陡泻而急者。则为害。故一急一缓。则有利有害也。

留心四顾。缓步重登。

承上言。山水惟其有来去缓急不同。故观地之法。必须留心四顾。先看来龙。次察穴情。次察左右。前后堂局砂水。又须缓步细看。重登再审。方无误也。

二十四山。山名太杂。三十六穴。穴法何迂。

言二十四方位之设。原为轮载年神之吉凶。分别阴阳五行。以便于选择日期。非谓有二十四方位。便谓山有二十四。实受名义也。盖山不过在干方。即以干称之。如在亥方。即以亥称之。其实非真为干山亥山也。若认真以为干山亥山。如俗云:干山宜迁某穴。作某向。宜某水来朝。亥山宜迁某穴。作某向。宜某水来朝。推至二十四山。不免山之名义太杂。令人反忌本。而逐末矣。若论穴法。窝钳乳突。足以尽之。如所言三十六穴。不免穴法太多。反迂阔而不切矣。田氏改注甚谬。今正之。

宗庙之水法误人。五行之山运有准。

宗庙。即洪范五行也。言论水法只当以形势性情为主。不可以方位五行杂之也。若以宗庙五行论水法。则误人不浅矣。然论水法则不可。若用此五行以起坐山墓运。则生克吉凶之理有准。又不可废也。吴景鸾日。洪范与正五行多不相合。,然取以论山头之纳音。不可废也。田氏改注谓。宗庙大五行水法出于葬书。其言朱雀源于生气。即养生之位也。派于未盛。即沐浴冠带之位也。朝于太旺即临官帝旺之住也。泽于将衰。即衰病之位也。流于囚谢。即死墓之位也。以近于绝即绝胎之位。禄存宗庙是也。殊不知朱雀源于生气者。谓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溯其水流之源。实生气之所溢也。故曰源于生气。派于未盛者。谓水源初分。流既未长势犹未盛也。朝于太旺者。谓众水同朝于明堂。其气太旺也。泽于将衰者。谓水将流出。必先汇为泽。其势藏蓄。而将衰也。流于囚谢者。谓水流出处。两边砂头交牙关锁。犹如囚物而不令去也。以返不绝者。谓气溢而为水。水又囚而不去。反渍以养气。气水循生无有断绝也。至法每一折潴。而后泄者。谓欲其曲折停蓄。不欲其直流速去也。洋洋悠悠。顾我欲留者。谓其于穴。留恋有情也。其来无源。其去无流者。谓来远莫知其源。去曲不见其流也。此书通篇俱论水之形势性情。何尝有方位之说也。且五行长生之说。乃星家推人命运。生死之理。今不解其义。强以长生沐浴等位。配论水法。殊为大谬。又谓误人二字。似当作非诬二字。以返不绝。改为以近于绝。曲为解说。欲人遵依宗庙水法。殊不知宗庙水法之谬。不独卜氏辟之。许公云:宗庙星卦何足用。阴阳剪水是虚花。廖公云:单于梅花非正论。天星宗庙胡可知。赖公云:卦为宗庙误人多。无龙无穴事何知。刘伯温云:宗庙五行从此设。颠倒用假来混真。又云:何用九星并八卦。生旺死绝俱虚话。免惑时师卦例言。

福无祸有须当审。由此观之。则宗庙之水法。断断不可用也。明矣。学者详之。

逆水来朝。不许内堂之泄气。翻身作穴。切须外从之回头。所贵关藏。最嫌空缺。

言逆水来朝。贵有阴砂遮拦。不许冲入内堂。反引泄本身之气也。山若翻身作穴。本身多无龙虎。切须外有护从之山。回头以顾穴。方为吉也。故贵有关拦。包藏堂局紧密。能使气聚为吉。最嫌周围空缺。漫无遮护。致令气散为凶。不可不察也。

隔水为护者。何妨列似屏风。就身生案者。须要回如肘臂。

言隔水有山。来作护卫者。不妨排立似屏风。以为外障。则局无空缺。而为美也。本身龙虎生出。为案山者。须要回环如肘臂。背外向内。则气有包藏而为吉也。

毋友不如己者。当求特异之朝山。同气然后求之。何必十

分之厚嵯。

同气。谓声气相同。以喻主客一般。相对有情也。以共祖宗分来作朝。为同气者非也。若因共祖宗分来之山。不论其美恶。便求作朝不免误矣。承上案山言。夫宾主贵乎相称。毋向乎不如己者。当求特畀之朝山而对之。盖主以客贵。而愈显其尊也。夫宾主一般有情。犹如声气相同。亦可求之作对。何必拘于十分高厚之嵯哉。

尖山秀出。只消一两。曲水来朝。不论大涧小涧。

承上言朝山只要特异。不在多也。若有尖山秀丽。特出众山之上。只消一峰两峰。亦足以为贵应。如无朝山。则着朝水。若有水曲折来朝。或大涧或小涧。皆是有情于我。又何必论其大小哉。

众水顺流而散漫。不用劳神。四山壁立而粗雄。何劳着眼。

此言众水顺流而去。而又散漫不聚。决然无地。不用劳神再看也。四山峻如壁立。又粗恶高雄。必不结也。不劳着眼再观也。

山无朝移夕改之势。水有陵迁谷变之时。

承上言山水固当详辨。然山。静物也。若生成一定。则无朝移夕改之势。吉凶不可易矣。水。动物也。或推东荡西。填深开浅。尚有陵迁谷变之时。吉凶犹可转也。然惟龙真穴正。水或有变凶而为吉者矣。

水不乱湾。湾则气全。山不乱聚。聚则形止。

言水性直流必不乱湾。若有湾环绕抱之情。则外气不散。而内气全也。山体镇静必不乱聚。若前迎后送。左回右抱有相聚之势。则形必止。于是而有结作也。

浅薄则出人浅薄。宽平则出人宽平。

言既观山水之弯聚。又当审其力量何如。若力量小而浅薄。则出人亦浅薄。力量大而宽平。则出人亦宽平。盖人之善恶妍媸。富贵贫贱。总由山水之

气使然也。

只只山尖射。岂予之所欲哉。源源水斜流。其余不足视也。

只只。犹个个也。源源。谓处处源流也。言山以圆净平绕为贵。若只只山皆尖射。则全是劫杀之凶。岂不予之所欲哉。水以湾环绕抱为吉。若源源水皆斜流。则毫无聚蓄之意。虽有他美。亦不足观也。

后山不宜壁立。去水最怕直流。

言穴后之山峻如壁立。则玄武不垂头。名日拒尸。最不宜也。盖壁立无降下之势。而真脉难落。所谓一怕玄武壁立是也。面前之水。贵乎左回右转而吉。最怕直流无情牵泄内气。致有退败之凶也。

更嫌耒短去长。切忌左倾右泻。

来短去长。就一地言之。非谓山水发源之处也。承上言水不但怕其直流。更嫌其来水边短。去水边长。则下手太宽。以致内气难聚也。若龙真穴正。则培筑下砂。以兜收去水。亦可转为吉也。又切忌内堂之水。或是左边倾出。谓之左播廉。或是右边陡泻。谓右搂蔗。皆为泄气之患。不可不忌也。

流神峻急。虽屈曲而骤发骤衰。水口关拦。不重叠而易成易败。

流神。既去水也。承上言所忌其倾泻者。盖流神峻急。其势难以停留。虽屈曲有情。亦主骤发而亦骤衰。不能悠久也。所嫌其去长者。盖水口贵有重叠关拦。不见水去为妙。若有关拦而不重叠紧闭。仍见其水去。则主易成而易败。不能长远也。

其或势如浪涌。何须卓立之峰。脉若带连。何必高昂之阜。带连者贵。接续而不断。浪涌者。须重叠以为奇。

言来龙之势一起一伏。如浪涌而来。则力量极重。何须卓立之峰也。平支之脉隐隐隆隆。似带连而来。则地有吉气。又何必高昂之阜也。但带连者贵如藕断丝牵。接续而不断绝。斯为吉也。若断绝则脉息矣。浪涌者须重重叠叠拥从而来。方为奇也。若单薄则气弱矣。不可不辨也。

脉有同干异枝。枝嫌延蔓。势有回龙顾祖。祖不厌高。

延蔓。如藤之延长乱去也。言脉有干枝之分。正龙为干。干上分出为枝。枝贵缠护有情。最嫌乱去不顾。李淳风云:蔓处为散气。气散则无归。故可嫌也。势有回龙顾祖。祖山自是高耸。若似朝山开面相对。则不厌其高也。疑龙经云:翻身顾母顾祖宗。此是回龙转身处。宛转回龙似挂钩。未作穴时先作朝。朝山皆是宗与祖。不拘千里远迢迢。此言祖宗先作朝山。以待穴向。已有相对之情。何必畏其高也。然亦要有数百步之远。方无凌压之势耳。田氏谓不厌二字。当改作忌压二字。恐祖山而压穴也。殊不知既有回顾乏势。焉有畏其祖高之理。怪穴篇云:也曾见穴面前欺。顾祖不嫌低。欺。指祖言。低。指穴言。祖高天低。其势虽欺。亦不足嫌也。由此观之。则知不厌二字不必改也。

察其老嫩精粗。审其生旺休废。

山之嵯峨高雄为老。低软光润为嫩。圆净秀丽为精。蛮蠢直硬为粗。入式歌云:老是大山毛骨。粗嫩是换皮肤。亦当详之。水之发源曰生。会聚曰旺。流出为休。囚谢为废。以方位论之者非也。此总结上文。山水吉凶之意。言山当察其老嫩精粗之异。水当审其生旺休废之殊。盖山乘秀气。精嫩则有秀气。粗老则无秀气。水为外气。外气聚注。则内气止生。外气流散。则内气随泄。故不可不审察也。

右段统论山水吉凶。

此段论山水吉凶。文义显明。谢氏名章日通论山水。遗其吉凶。田氏改名段日。泛论山水吉凶。泛字未确。今正之。

十六论阳宅

若言阳宅。何异阴宫。最要地势宽平。不宜堂局逼窄。

阳宅。居址也。阴宫。坟墓也。言阴阳二宅。其祖山来龙过峡起顶。与夫龙虎朝案。罗城水口。件件俱同。所不同者。阳宅穴场阔大。阴宅穴场窄小。所谓阳地一片。阴地一线者是也。故阳宅则要地势宽平。堂局阔大。而不宜逼近窄狭。难容众居也。

若居山谷。最怕凹风。若在平洋。先须得水。

凹风者。山两头高中腰低陷。如凹字一样。其风来最急也。承上言阳宅固要局势宽大。又当看其地位何如。若居山谷最怕凹风。盖山风最紧。凹风尤甚。风吹则气散。居之自不安也。山谷以藏风为主。若在平洋。先须得水。盖平洋旷荡不畏风吹。只要水来环绕。水为外气。外气所以聚内气。我得其用居之自获福也。故平洋以得水为先。诸注谓左凹风则伤长。右凹风则亏幼。当面凹风则损中房。殊不知此论阴宅则可。至论阳宅则不然。或长房居右边。幼房居左边。则不得以左右。分长幼也。读者详之。

土有余。当辟则辟。山不足。当培则培。

辟。开除也。培。增补也。承上言山谷平洋之居。固当辨之。又当知裁成之法。夫本山与护砂土若有余。或高突或尖长。有妨碍处。当开除则开除之。山若不足。或低陷或短缩。有欠缺处。当培补则培补之。务使前后左右合法而居居之自安也。葬书云目力之巧。工力之异。增高益下。为三吉是也。

先宅后坟。坟必兴而宅必败。先坟后宅。宅既盛而坟自衰。

承上言阳宅固要裁成。又当辨阴阳先后之理。若来龙气旺。一体而分阴阳二结者。不妨阳作居止。阴作坟地。彼此无碍发福也。若来龙正气结阴地。余气作阳基。立宅在先未始不发。若后安坟而得正气。则余气皆为坟用。是坟夺宅气坟必兴。而宅必败矣。若来龙正气结阳基。余气结阴地。安坟在先亦未始不发。若后立宅而得正气。则余气又为宅用。是宅夺坟气。宅既盛而坟自衰矣。此一定之理。卜居者。不可不知也。此论宅坟之先后。旧图分作前后者非也。

明堂平旷。万家森罗。众水归朝。诸山聚会。草盛木繁。水深土厚。

旷。阅大也。森。众木貌。罗。罗列也。盛。茂盛也。繁。多也。此又承上言阳宅局势。总之要平坦闽大。方成富贵之居址。故明堂平正广阔。而四应聚秀。如万象森罗于其前。又得众水归来如朝宗。诸山大聚如会同。加之以草盛木繁。水深土厚。则气势旺盛。规模宏大。斯为发福之大居也。然明堂山水。由于天成。至于草木。可人工培之。所以人之居址。贵栽草木荫之也。

墙垣篱堑。俱要回环。水圳池塘。总宜朝揖。与夫铁炉油榨。水碓牛车。立必辨方。作当依法。

堑。沟坑也口圳。田涧也。承上言阳宅局势之美。固贵生成。至于作用之妙。又在人为。如修筑墙垣。围滩掘堑。俱以回抱弯环为要。开挖水圳。浚凿池塘。总以朝向拱揖为宜。与夫设立铁炉油榨。水碓牛车等处。亦必辨其方位。而依法以作之。庶无碍于居址也。盖铁炉油榨水碓牛车俱是响动之物。大概宜居水口。若后龙堂前与夫来水边。不宜立此便是。辨方之说。不可拘于俗忌。只宜青龙边宜立。而白虎边不宜立也。观下文云:坛庙必居水口。罗星忌见当堂。可以推类而知矣。

水最关于祸福。山宜合于图经。

此承上起下之意。言阳宅贵于山水兼全。然水为外气。其情形之美恶。又最关于风水之祸福。至于山之形势。乃脉气所钟。又宜合于图乏所载。经之所言。以为准则也。

所忌者水尾源头。所戒者神前佛后。

水尾者。乃水出口,之处也。源头者。乃水发源之初也。言水固关于祸福。若龙脉真而水不吉。犹可用工改迁。转凶为吉。所忌者水之出口,之处。为咏气穷尽之所。水之发源之初。为脉气未止之处。俱不可居。故宜忌之。若水口开龙身翻转。逆水成局。深山中真有龙落。开展铺阳。又非水尾源头之谓也。山固要合图经。若来龙的真。而形势有小节之疵。亦无大碍也。所戒者神前佛后之地。既为神灵所栖。则幽阴相触。钟鼓相惊。恐居之不安。故宜戒之。若龙气大旺。各有结作。则亦无碍立宅。又不可因此而弃之也。指南云寺观灵坛山秀异。别生形穴任裁量是也。

坛庙必居水廿。罗星忌见当堂。

罗星者。乃罗城之余气。涌突于水中。联纽两山枝脚。抵柱中流。不容去水竟然直出。则内水自然渊淳。而不竭也。北辰。即罗星之别名。罗星当众水之朝归。犹北辰当众星之旋绕。故名之。非罗星之外别有北辰也。或有圆山一边在水。一边在山者。:或在岸者皆谓之罗星,其间又有些小之石磊磊落落见于水中者。名落河火星也。承上言。大约神坛佛庙宜居水口。镇塞地户。以关锁内气为妙。至于罗星又宜居水口。而忌见于当堂之前。恐有堕胎伤目之惠也。撼龙经云:罗星要在罗城外。若是罗星不居-K。居内名为抱养瘰。又为患眼堕胎山是也。

形局小者。不宜伤残,寸土惜如寸玉。垣局阅者。何妨充广。千家任住千年。

言阳宅局势固要阁大。然亦有来龙的真。而形局小者亦可立宅。但结局既小。其脉气必微。不宜开凿伤残。恐有损于人财。故惜寸土。当如惜寸玉之重。甚言其不可伤也。若龙气旺盛。而垣局阔者。其力量必大。何妨扩充广居。虽有千家。亦可任住千年。即少有开凿不足畏也。

一山一水有情。小人所止。大势大形入局。君子攸居。

承上言。形局小者。如一山一水有情。只可为小人家之居址而已。垣局阔者。如四山辐辏。众水会同。而有大势大形。入为堂局。则气象恢弘。斯乃富贵绵远之地。而为君子所居也。

泰山支麓水交流。孔林最茂。龙虎山中风不动。仙圃长春。

泰山。鲁之东岳也。之。当作支。谓平支之龙也。旧本之字乃传写之误耳。麓。山足也。孔林者。谓孔圣之宅墓也。龙虎山。在江西贵溪县。仙圃者。谓张真人之道场也。长春者。谓世世不衰也。承上言。所谓大势大形者。如泰山发出支龙结局。其麓四水交合而流。故孔圣之宅墓在焉。其传世最久。而子孙最盛。至如龙虎山。山势完密局不露风。故张真人世居于此。承袭不替而为仙圃长春也。

因往推来。准今酌古。

此承上孔林仙圃而言。以结上丈之意也。言局势阔大为阳宅所贵。往古已足征矣。后之论阳宅者。惟当因其已往。以推其后来准拟乎。今以参酌乎古。不可臆度而妄为也口田氏谓因往推来二句。当属此段。方有归结断绝。此说极是。

右段论阳宅

此段文义明白。诸注亦无大谬。惟少承接之意耳。至论阳宅处。而阴宅间。有可以类推者宜详之。

十七勉学劝善终序着赋之意

牧堂之论深于理。醇正无疵。景纯之术几于神。玄妙莫测。宋蔡神舆号牧堂。所着发微论。深于理致醇正而无疵病。晋郭璞字景纯。所着葬书。术近通神玄妙未易窥测。此数句乃注者之词。盖因上文有因往酌古之句。而注释者。遂引蔡郭二氏之精于地理者。以示人取法也。后之传写者。因其词句对偶。故认为赋文而混录之。不然岂卜氏生于唐时。而有预引宋书之理哉。大抵地理家。非有深于论理者。则传写易伪。莫能正之。后人遂以伪传伪耳。

法度固难尽述。机关须自变通。既造玄微。自忘寝食。

此承上文因往推来二句而言。以起下文之意也。言学地理者。固有古今法度可循。然其义多端。亦难以尽述。而机关之妙。惟在人自变通而已。若能专志力学。以造于地理之玄微。贶深造自得。而寝食亦将忘之矣。此段当以此数句为首。若入牧堂数句。则文意不相贯串。读者详之。

亟称水何取于水。谁会孔圣之心。尽信书不如无书。还要离娄之目。

离娄。古人名。目之最明者也。承上言学地理者。贵自变通。深造玄微。而书中陈言。不可拘也。如孔圣之亟称水。何取于水也。其心有出于水之外。谁则会之。若征尽信书之所言。而执之不通。则不如无书之为愈矣。还要离娄之目之明。方能得之也。

赋禀虽云天定。祸福多自己求。

赋禀者。天赋而人禀之也。上勉学者。此勉积善。言人之富贵贫贱。虽禀天之所赋。一定而不可易。然祸福之来。多自己求。可不慎乎。故欲得吉地而发福者。宜尽己求之可也。下文遂详言之。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之取尔。天之生人。地之生穴。夫岂偶然。

比引言山水为仁智之所乐。因其理之有可取。以见秀气所钟之吉地。必为善人之所求。故天之生人。而与之以一穴。地之生穴。而归之于一人。其荣华富贵。皆系于此。夫岂偶然哉。是必有所以致之也。谢注混有天生一人。地生一穴之言。而俗术遂执言有一人。必有一穴。深可笑也。

欲求滕公之佳城。须积叔敖之阴德。

汉夏侯婴。封滕公驾至东都门。马鸣不前以足刨地。公使人掘地三尺。得石榔铭口。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曰。可嗟滕公居此室。公日嗟乎天也。吾死葬于此乎。楚孙叔敖。幼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乏。既归泣告其母曰。人言见两头蛇者必死。吾今日见之。母曰蛇今安在乎。对日恐他人又见之。已埋之矣。母日无忧。汝今不死矣。吾闻有阴德者。必有阳报。及长为楚相。承上言吉地不可偶得。惟积德可以动天。故欲求滕公之佳城。须积叔敖之阴德。以感召之可也。

积善必获吉迁。积恶还招凶地。

承上言所谓祸福。多自己求者。盖人能积善。则天必以吉地报之。而获吉矣。人若积恶。则天必以凶地应之。而招凶矣。然则欲得吉地者。可不尽己求之哉。

莫损人而利己。勿丧善以欺天。穴本天成。福由心造。

承上言积善为求地之本。莫损人利己。勿丧善以欺天。盖山川之灵。钟而成穴。非人力之所能为。是本天意也。若得此生成之穴。则不期福。而福自至矣。然非此心之善。何以致之。故福由心造也。蔡氏云:心者气之主。气者德之符。天秉尝有心于人。而人之一心一气。感应自相符合。此之谓也。

发明古诀。以雪吾心。地理精粗。包括殆尽。切记宝而藏之。非人勿示。慎传后之学者。永世无穷。

此言作赋发明古人真诀。尽雪吾心以告世人。而其地理之精粗。包括殆尽。无有遗义。减为阴阳之范围。千古俯察。之要诀也。切记宝重而藏之。不可轻视匪人以误世人。惟慎于授受得其人而传之。庶永垂万世。而无穷尽也。

右段勉学劝善。终序着赋之意。

赋终段落结语。惟勉学劝善之意居多。今又谆谆告戒。诚见地理非自悟不能精。吉地非积善不能得。故劝勉如此。

雪心赋卷之四终

辩论三十篇

宛陵 孟 浩天其甫着

历阳 张 铎文持

赵延芳绳玉全订

辩论目录

一地理辩

二形势辩

三落脉辩

四龙身孤单辨

五龙脉方位辩

六穴情方位辩

七砂形方位辩

八水法方位辩

九生气辩

十浅深辩

十一水不上堂休点穴辩

十二穴形正变巧拙辩

十三龙虎辩

十四朝案辩

十五迎水立向辩

十六束气辩

十七裁剪辩

十八大小地辩

十九作用辩

二十攒基辩

二一改葬辨

二二宫位辩

二三求地辨

二四峦头天星理气辩

II1五净阴净阳辩

二六真行伪落伪行真落辩

二七催官辩

二八地书正邪辩

二九阳宅门向辩

三十选择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