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00万先生和平均主义陷阱,地产企业高管年薪暴露了啥

 chnydy 2018-04-23

从酬薪体系也能看出一个企业的文化和发展速度。有的企业信奉干多少事拿多少钱,有的企业氛围却是拿多少钱干多少事,细细品味这两者差别其实很大。

在地产圈,2017年至少有130余位房企高管发生职位变动,碧桂园的前联席总裁朱荣斌、CFO吴建斌加入阳光城、保利地产的前董事长余英加入宝能集团......虽然他们并不都是为了钱而动,因为董事流失最多的碧桂园董事会平均年薪可能在2000万以上,显然是地产圈最高的。但看看碧桂园的酬薪增长幅度就能想象到,可以提供年薪超过900%增长的企业,老员工肯定要面临新人一波又一波的冲击。

碧桂园诞生两位四千万先生

4000万先生和平均主义陷阱,地产企业高管年薪暴露了啥

碧桂园作为销售业绩驱动的典型房企,在17年实现亮眼的销售业绩和利润增长率外,高管薪酬支出也让其他房企难以企及。碧桂园高管的年薪不仅增幅最大,如执行董事苏柏垣薪酬上涨幅度达到972.95%;而且普遍较高,执行董事宋军的薪酬也超过了4000万。除了“家属”杨国强和杨惠妍,其他人没有低于两千万的。

再看中国民间房企楷模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的年薪是1189.9万,其他人没有过千万的,也没有增幅超过20%的。这可能也是万科拼命搞奖金激励,做事业合伙人持股的一个原因。

而保利是国企的典型代表,基础工资不高,每年上涨也很稳定,大概率会在10-20%的区间,真是“一步一个台阶”的大企业下形象。对比之下,华夏幸福的薪资涨幅居然也有“老国企”的风格,其高管2017年所获得的报酬合计为4032万,平均约为每人400万左右,从表面上看和传说中的行业高薪酬形象不太符合,可能还有别的收入没有体现在报表里。

对比几家企业,大致能得出一个结论:国企、央企不缺钱,拿地时候叫价都非常爽快,但酬薪体系非常稳。而民企的钱会紧一点,所以更愿意把钱“花到刀刃上”,比如高薪抢人,奖金激励。

业绩翻倍增长,员工觉得回报满意吗?

4000万先生和平均主义陷阱,地产企业高管年薪暴露了啥

无论是薪酬还是股权的长效激励机制,都是为企业为留存人才以期其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而存在的。碧桂园高涨的薪资背后是其2017年5508亿的销售额以及净利润126.3%的上涨幅度。碧桂园2017年的全职员工数为124837人,平均薪酬为129034.01元,增幅为14.89%,高管薪资涨幅为118.1%,高薪体系明显向管理层倾斜。

与薪酬大幅度上涨的碧桂园不同,万科、保利、华夏幸福等房企在薪资表现方面显的略为保守。尽管万科和保利在2017年销售额上涨幅度均超出40%,但在平均薪酬方面,二者上涨幅度仅为3.85%与4.58%,销售额上涨幅度与平均薪酬上涨幅度有着巨大的落差,付出和收获似乎有点脱节;而深陷资金链断裂等舆论漩涡的华夏幸福,虽然高管薪资涨幅平均在20%左右,但其平均薪资涨幅达到60.30%,不仅员工数量有很大增长,薪酬总支出也翻了倍。从这个层面来看,华夏幸福的高薪资传言似乎得到了印证,尽管董事、高管们的年薪都“很稳”。

但究竟是薪酬激励人才促使企业有更好的利润,还是企业拥有更好利润之后才能提供更好的激励政策,这似乎是一个需要博弈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