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韦应物最动情的一首诗,其中一句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你可曾读过?

 羲皇上人同故人 2018-04-23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世称“韦苏州”,长安人,其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闻名。公元783年(唐建中四年),诗人已年逾四十七岁,初夏诗人升迁外郡,秋来十分思念诸弟,于是写下了《新秋夜寄诸弟》这首诗。尤其是诗中“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一句千百年来广为流传,你可曾读过?

韦应物最动情的一首诗,其中一句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你可曾读过?

新秋夜寄诸弟

——韦应物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韦应物最动情的一首诗,其中一句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你可曾读过?

诗文翻译:

两地虽相距很远都是秋日的夜晚,此刻我只能与诸弟共望天上的星河罢了。高高的梧桐树枯叶飘满了庭院,我独坐在空空的书斋里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朝廷刚对我委以重任,我担忧自己不能为民众排忧解难,何况自己身体本就不好。虽然十分思念诸弟,但毕竟分别不久,还是不要太在意分别以致颜鬓苍老,岁月流失。

韦应物最动情的一首诗,其中一句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你可曾读过?

诗文鉴赏: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韦应物在起首两句以“秋夕”、“星河”两个词极尽相思羁旅之苦。尤其是“俱”、“共”两字更显萧瑟悲凉之意,将天涯离人的那种寂寞不舍刻画得淋漓尽致,感同身受,故而成为了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相思之语。“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俗话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秋天本就给人萧条寒瑟之感,诗人在诗中增添悲秋的色调,实为烘托自己的那种无限的思归之情,思念诸弟之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韦应物最动情的一首诗,其中一句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你可曾读过?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自古国、家难两全,在这万般取舍下,唯有弃小家顾大家,暂且割舍思念诸弟的思归小事,成就自己从政爱民的大事,这也是一种大义的体现。“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这两句在颈联的基础上递进一步,转折笔锋,点明了本诗的主旨思想:自己一定要勤政为民,不拘泥于思归的束缚。“蹉跎”两字更显诗人的高风亮节之情,难于忘怀,令人为之动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