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坚强,但不需要这个世界强加给我们的道德枷锁,别让你的善意变得廉价”。 读过很有意思的一段话,感触颇深。 说如果你对一个人刚开始的评价是80分的话,当他有一天做了一件60分的事,你会觉得他好low呀,怎么可以这样。 如果他做了一件50分的事,你会厌恶并痛绝于这种人来往; 可是反过来,当你对他的第一印象是50分的话,他每天做着50分的事,你觉得很正常,当有一天他做了件60分的事时,你会感叹: 哇,他真是一个好人,这个人竟然可以这么好! 做一个50分的好人,大该是最好的了。 和珅就是这样的一个50分的“好人”,有一个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 乾隆年间,有个地方闹饥荒,朝廷开粮仓赈灾,皇帝派和珅和纪晓岚去视察粥厂,和珅随手抓了一把沙土撒在了粥里,纪晓岚生气的问:“你这是干什么?” 和珅言道:“真正的灾民饥肠辘辘,是不会去在意粥里面有没有沙子的,这样蹭吃蹭喝的就不会来了,才能让最困难的人活下来。” 和珅粥里撒土的行为,看似是在阻挠灾民们吃饭,可是,因为粥里面有沙子,那些本来不怎么饿的人肯定是咽不下去的。 只有那些真正饿极了的人才不会去在意粥里面有没有沙子的。 行善是真的需要智慧的。 与人相处,我们理应善良,但不必过于隐忍。 前两天有朋友告诉我,她表妹每次考试考到年纪前70的时候,都会去送点礼物,一块表或者一部好点的手机。 这段时间因为经济困难的原因就没有送,她舅妈就打电话过来说表妹考的很好,问她是不是应该奖励一下她,带她去北京玩几天(他们不出一分钱)。 朋友告诉我,她这段时间手上也没有什么闲钱,就婉转的拒绝了舅妈的要求。 结果这事闹到了她外公的耳朵里,现在她成了所有亲戚的抨击对象,有说她“忘本”的,有说她自私的,过年走亲戚的时候,她外公甚至当着所有人的面说: “这还没嫁人呢,这要是嫁了人估计连我们都不认了”。 你前几次都送礼物了,为什么这次没送? 你不但没送,让你带表妹去你那玩也不愿意? 你一个常年工作在北京的人会没钱?谁信? 你就是不想带我们家孩子出去,你就是自私、忘本。 就这样,朋友因为没有带小表妹出去玩成了千夫所指的“恶人”。 我想,如果当初每次表妹考试无论好坏,她都不送礼物的话,就肯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为别人着想,却发现别人只会得寸进尺,没有人会记得你的好,一旦你不能够继续付出下去。 我们常常说人性,人性可怕,其实动物界的“畜性”,一点也不亚于人性的可怕。 很久的一个新闻了,俄罗斯一男子坚持喂养流浪狗。 每天路过这些流浪狗的聚集地的时候,总会带一些吃剩的残汤剩饭来喂养它们,这样坚持了两年。 两年后的某一天,他忘了带食物,又一次的路过那里的时候,这次等待他的不再是温驯献媚般的讨好,数十条流浪狗暴露了贪婪残忍的本性,活生生的咬死了该男子。 现实版的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 因为狗把该男子的每天送餐当成了一件习以为常的事,你应该给我带吃的,为什么这次没有带,这次不带,我就咬死你。 所以说,不是每一次的好心都会换来好报,能活着就很不错了。 做一个50分的好人,会使受益者心怀感激。 我们不妨来做这样一个设想: 一:我表妹每次考到年纪前70,我都没有嘉奖她,有一次我心血来潮买了一部手机送给她,以后也没有送过她礼物。 她只收到我唯一的一件礼物,她在使用手机的时候会不断念叨:这是我表姐送给我的,我表姐真好。 过年去舅舅家的时候,舅妈肯定会向人炫耀说我送给了她闺女一部手机。 心血来潮的一次且仅有一次的礼物会换来一家人好几年的颂声赞语...... 二:我对面也住着一群流浪狗,平时就是我不理睬它们,它们也不侵扰我,相安无事和平共处。 百无聊赖的时候,给它们扔点残汤剩饭,忙的时候就干自己的事,不太在意这群狗的死活。 偶尔相遇了,它们还会给你摇摇尾巴,因为它们记得你曾经给过它们食物,你是一个好人。 很多时候,你越是迁就,别人就越会得寸进尺。 这种事情就像供求定理一样,当供大于求的时候,你的善意不仅会变得廉价起来,有时候还面临赔本的风险。 做一个50分的好人,离及格还差的10分,留给自私好了。 地球很大人很多,安全起见,还请对这世界吝啬你的善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