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学校文化的几点感悟
2018-04-23 | 阅:  转:  |  分享 
  
学校文化的几点感悟原创作者:中国人生科学学会教育策划专业委员会1、再薄弱的学校只要是有了走上了品牌经营之路都会得到改善在国内很多中小学校,
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往往在办学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生源等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距,但是,只要是沉下心来做教育,从教育策划的角度、文化
建构的角度、品牌经营的角度寻找改善的路径,就都能盘活现有的校内与校外教育资源和成长资源,就都可以将优势做到极致,将劣势化解。关键则
是,校长作为领头人应该有品牌经营的意识,同样的办学条件,同样的师资力量,同样的生源,为什么办学水平不一样,来自学生、家长、社会各界
的口碑不一样,这关键还是看校长等管理层是否真正地对自己学校的家底知根知底,是否能真正去盘活现有的资源。有些学校校名很好,如同捧着金
饭碗一样,但是校长等管理层不注意开发金饭碗的价值,就导致金饭碗成为泥饭碗。做好品牌经营没有现成的路可以模仿,我们需要的则是以探索
的精神去开创前人没有走过的路,首要的就是要对学校的特色项目进行梳理,将特色项目做大做强之后,循序渐进地创建特色学校,在此基础上,再
着力塑造自己学校的品牌,在这条路上,需要校长等管理层以开放的心态,问计于每位师生、问计于家长、问计于上级教育部门、问计于教育专家学
者、问计于区域内顶尖级的学校,做出符合自己学校实际的顶层设计路线图来。学校领导还要有品牌塑造、管理、传播的经营意识,明确学校的发展
定位,力求缩短学校品牌传播的时间,并且立足当地、辐射区域,力争在全国范围有一定影响,让自己的学校成为全国小学教育的一张名片,让学校
师生在文化引领下得到精神的充实和内心的快乐。2、学校应以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主题文化来引领学校发展目前,很多学校为了实现特色发展,
大多都从学校文化入手,进行了相关文化识别系统的建构,但是,据我考察,很多学校的文化多是支离破碎的文化,缺乏一定的系统,没有真正建构
起完整意义上的学校文化识别系统。还有一些学校的文化则是来自网络的舶来品,办学理念与校训等存在“假大空”等口号化倾向,仅仅是迎接上级
检查的摆设,并没有内化为学校师生的自觉行为。其实,学校文化建设对校长及管理层而言,不是个简单命题,而是个专业性很强的系统概念。在
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校内师生的集体智慧,还需要专业策划机构的文化创意支持,只有把眼光放远,从市域、省域、全国范围内来
定位自己学校文化的位置与主题,那就更加富有品质与价值了。3、学校管理层应该以自己的文化自信来坚持已有的成功经验在学校的发展历史中
,都有自己做的比较成功的一面,这种成功来源于学校管理层的文化自信,调查中,我发现,很多学校管理层在学校整体改革的路上,盲目地跟风,
别人做什么,你也做什么,永远是东施效颦,有时候则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也”,这样下去慢慢会丧失自己的文化自信,沦为跟在别人后面跑的附庸
,不如立足于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发挥地缘优势,从经营学校的角度来梳理自己的办学历史,从中找到学校文化发展的魂魄,在主题引领下纲举目
张地搞学校课堂教学、课程资源开发、教育教学管理等各项技术层面的革新,扎扎实实的将学校发展的本色坚持下去,将有效地做法形成学校发展的
习惯,秉持着在创新中坚守传统。要通过学校文化建设找到学校发展的精神,帮助师生找到成长的永恒丰碑。4、学校的内涵发展应以适合师生自由
快乐的成长与成功为终极目标学校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考量的不仅是校长的管理智慧,也是考量的教师与学生的智慧的合力是否能紧跟时代潮流,
这就要求学校在内涵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适度地将视角转向师生自由快乐的成长与成功,这应该是一个终极目标。学校犹如一个大的家庭,一个大的平
台,师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一所学校经营的怎样,看一看师生的精神状态就可以做出判断,如果师生精气神很足,求知欲与
精神需求在学校得到释放与激发,那就能将其正能量发挥到极致。这里,就意味着,校长等管理层应为师生成长提供宽松的成长氛围,将管理行为化
为服务和提醒行为,将约束行为化为激励与引导行为,将工作环境化为浸润着书香气息的文化环境,让教育成为一种自然存在!
献花(0)
+1
(本文系学校品牌策...首藏)